• 周令飞、郁峻峰、鲍国潮圆桌论坛,窦桂梅《书<戴嵩画牛>》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11
  • 对名家说三道四

    ——11月10日上午课评

    “千课万人”9日上午安排了三个板块的观摩活动。一是 “圆桌论坛”,由鲍国潮老师主持,请来了鲁迅先生的长子周令飞,郁达夫先生的长子郁峻峰,台上三人引领着2000多听课者一起,探寻名家文化:二是小学语文特色鲜明的领军人窦桂梅展示近两个小时的《书<戴嵩画牛>》及吴忠豪教授、汪潮教授犀利的评点;三是窦桂梅校长的讲座《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建构与实施》。这天上午的活动,可以说是几天安排中有相当名人效应的一次活动。鲁迅、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领军人物,在鲁迅郁达夫的研究上,两位后人是当然的领军人物,窦桂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现在也差不多成了校长界的领军人物;吴忠豪和汪潮两位教授是小学语文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崇拜名人是人的属性之一,我也不在例外,但是文题却嘲贬有加,大为不敬,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对名家

    对名家,如鲁迅、郁达夫,我们是熟悉的,我们更是敬畏的。熟悉,在于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走向社会,课文中,书籍里,报刊上,屏幕间,书画处,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文化的脊梁,是思想的先哲,是民族的英雄;他们高大,他们忘我,他们圣洁。唯其如是,我们更是敬畏的。但我们又有人性的另一特点——是丑陋吧,想知道名人的某些隐私。比如在家里,对亲人的言谈举止,私底下的悲喜好恶,甚至于身高体重,穿衣打扮。因为任何一个人除了自然属性外,都有其社会属性。名家自然不能例外。在鲍国潮老师层层引问下,周与两位先生给了许多我们早先所不知道的鲁迅、郁达夫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了鲁迅并不“高大”,鲁迅在家里常有笑声,且声震两三间屋外,明白了郁达夫的文章为什么到高中才有,他一生都在“抗争”的原因。我们也认识到,主流舆论宣传的名人,只是他们的一个面,自然是“神圣脱俗”的正面,生活中,家庭里有他们“常人世俗”的另一面。我们以往在“神”上拉得多,在“人”上说得少,现在应该全面一点了,比如“这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就不一定硬说鲁迅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其实是鲁迅对儿童,对在坐人说话的一种风趣幽默罢了。

    “三”

    窦桂梅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这篇小古文,部编版小语教材放在六上年级。窦老师较多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风格,弱师强生,近两个小时的课,学生兴趣不减,有什么秘诀呢?我觉得是一个字——三。

    一、 三引识文体

    1. 由一幅画几句诗引入苏轼。

    2. 由清华附小“苏轼主题课程群”引入文体“题跋”。

    3. 由《题惠崇春江晚景》引入本文。

    二、 三读解文意

    1 .一读,自读读准音

    2. 二读,组读解词义

    3. 三读,对读译全文

    三、   三演入语境

    1.牧童之笑三:抚掌大笑,捂嘴大笑,拍牛拍桌大小

    2.处士之笑三:点头笑、翘指笑,摸头笑

    四、  三诵助积累

    1. 韵诵有节奏

    2. 素诵利记忆

    3. 背诵助积累

    五、  三问促思辨

    1. 一问画家

    2. 二问牧童

    3. 三问处士

    六、三创写题跋

    ……

    读者莫怪,只列了小标题,具体情境和点评没时间写了。但绝不是“下次你只要寄一些标点符号来,文字我来填写”的第二者。

    窦老师上课后,吴忠豪、汪潮两位教授作了即席点评。两位教授在肯定了课堂教学的两点后,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困惑”:1.文言文词句理解未很好展开;2.花半小时研究牛尾翘还是不翘是否有价值;3.,一篇课文,如何用40分钟上出精彩;4、小古文变朗读为拍读,是否是去了文体意识?5、课堂资源太丰富。我对2、3、5的看法投同意票,对1、4投弃权票。我听过一位老师也是上这一课,40分钟就上完了。因为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画家与牧童》,做预习单时也反复阅读,有了一些积累,并非零起点。所以,教师没有逐字逐句去解释意思,而是用填写画家,藏画者的相关信息,通过课堂上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讨论、辩论、评论来理解、朗读小古文,就这“一篇”的教学而言效果很好。至于4,那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同时使学习富有情趣,偶然用用也有价值。

    “四”

    第三个板块是窦桂梅校长介绍清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建构与实施》,主题教学,课程群,建构,实施。四个要素,既全面又实用,既前沿又创新。从屏幕上一晃而过的张张幻灯片中,从窦校长一泻千里的句句表述中,我们了解了窦老师20多年坚持的“主题教学”;明白了一个主题可以纵向化解为一个个小主题,横向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学科的课程,每一个小主题就构成了“课程群”;清晰了课题的各种结构与联系以及操作的原则与策略。在课程群中的文本,跟一般教材里的文本,背景不一样,地位不一样,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过程也不一样。我们惊叹于清华附小把大的做小,把小的做大的创新精神,羡慕学生在课程群中快乐的耕耘和收获。估计听课老师们也蠢蠢欲动,回校也去学一学,做一做。


    (作者: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  赖正清)

  • 【上一篇】窦桂梅《书<戴嵩画牛>》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威廉·迪恩《老虎来喝下午茶》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