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婷婷、陈力仁、郑 洋多学科整合示范课《塔》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24

  • 融合课程 整体育人

    ——听《塔》的研究性学习一课有感

     

    和绝大多数参与听课的老师一样,笔者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走进《塔》的。这是一节多学科融合的课,它的新奇之处不在于由三位老师来引领,而是通过对“塔文化”的深度开发与挖掘,引导学生展开多视角的学习与研究。笔者思考,与单一学科的教学相比,这种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做了加法,但在教学的效果上却达到了乘法效应。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增加了知识的深度,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不仅培养了研究的能力,而且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未来已来。或许学科融合会成为课程开发的潮流,或许全学科教育会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但是,在当下,多数的课堂仍然以单学科教学为主,这种融合的课程在许多学校里只是一种点缀,而且,这种状况可能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改观。因此,笔者思考,对于这节课的评论与分析,不能止于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而应该更多指向于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以期对常态的课堂教学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简单地说,这种变化和发展体现在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上。

    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塔是一种设计,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个立体图形,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内容,对应于教材中的“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抽象能力;塔是一种智慧,用科学的眼光看,它是一个力的平衡,为什么塔基建造得比塔尖大很多?为什么塔多是轴对称图形?塔稳定不倒的秘密是什么?塔是一种文化,用语文或历史的眼光看,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民族与民俗的符号或丰碑。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经历从多个维度研究的过程,不仅获得丰富的数学、文学和科学知识,而且也提升了智育、美育等整体素养。

    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尽管三位老师的教学是轮换交替进行的,但是不同学科的教学仍体现出许多的共性,比较突出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的开放性。以提出的问题为例,如:这个塔模型里有哪些数学知识?在塔的层数里你发现了什么?塔的形状(俯视图)可以怎么分类?塔的形状(侧视图)为什么都是三角形的?怎么验证塔基大塔就更稳定?从语音导览词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讲述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思考以上这些问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和驾轻就熟的方法,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果不其然,如:为什么塔的层数是奇数?孩子们的回答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说可能是为了保护文物,有的说可能是为了让建筑更漂亮,还有的说可能是皇帝下令这样建造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课堂中,教师启发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提问、去思考,鼓励学生在感性的活动中体验、品味,让理性与感性交融,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如: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科学的角度怎么来验证?学生对正立与倒立的两个可乐瓶用手指弹,用气吹,模拟地震等多种方式验证猜想,获得结果。又如:在用纸杯“建造”塔的活动中,学生席地而坐,分工合作,用灵巧的小手和聪慧的大脑,设计建造了美丽而稳固的高塔,并在评鉴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体验学习与创造的成功。

     

    作者: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姜荣富

  • 【上一篇】胡允社《平行四边形面积》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 “千课万人”小场地大智慧小学体育“趣味课堂”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