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才军:“世说新语”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的开发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8-02-02

  • “世说新语”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的开发
     

    毋庸讳言,文言文在当下的小学学习中遭遇了多重困境。

    困境之一,是与当下学生语言系统的几乎决裂。中学界尚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语言积累更为薄弱、理解能力更为浅白的小学生呢?对他们来说,蕴蓄着中华传统精神风骨的文言文更像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而非延续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困境之二,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对文言文学习讳莫如深。不是形而上地将之贴上为封建传统招魂的标签,甚或生拉硬拽地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消灭文言”拿出来作托词;就是形而下地将文言文学习功利化。课堂演变为系统的文言知识讲授,异化为枯燥干瘪的文言知识记诵,其用字的典雅、语言的节奏、意象的精美、情感的辗转全在这样的过程中消磨殆尽。浑然一体、情趣盎然的文章被讲得支离破碎、混沌一片,正所谓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如此一来,文言文自然更加让学生敬而远之了。

    困境之三,老师们未能找到自己和学生都感兴趣的、适合当下阅读的文言文。倘若有老师愿意尝试教学生一些文言文作为拓展和补充,于是想到经史子集,拿出《论语》、《老子》之类的来教,自然是要遭受挫败的。因为这些经史子集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所谓结晶,是高度凝练、集约、精确、封闭的,往往不具有互动性,以学生的生命阅历和生活经历,它是无法被感知和悦纳的,自然也不能引起学习的共鸣与愉悦。长此以往,只能让他们徒生对文言文的厌恶与焦虑。

    其实,文言本就是我们的语言,而且它并不古老,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它就活在当下。很多作家的很多作品、生活中的很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成语诗词,都会呈现文言的样式。从学生学习这个课程的兴趣以及模仿文言描摹身边人物所呈现的精彩可以证明,文言不仅可以给当下的学生阅读,而且对提升学生语言的典雅、思维的简练、表达方式的意趣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时代不同,需求各异。五四时期大力倡导白话确有其进步价值,让更多的底层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学,都能学习更为简单的白话、阅读更多的书籍是当时的时代所需。同样的,在现今阅读书籍成为呼吸一样容易满足的时候,学习文言文,打开民族文化瑰宝集聚的文言世界,让老祖宗的智慧与情怀丰富润泽我们的生命,也是当下的时代需求。我们必须得承认,流传至今的文言典籍中,的确蕴藏着最高的智慧和最深的情怀,后世的浩如烟海的著述亦不过是它们的演化与注解,否则金克木先生不会有“书读完了”的慨叹。我们更得承认,阅读文言经典,确实能为学生栽下安顿生命的种子,使他们有机会成为从容、雍雅、慧杰、自适,不走极端的人。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对文言文敬而远之,也就是因为它总与精深的文化、终极的究竟联系在一起。那些篇章里也总有那么多历史典故与文化意象,总有那么多我们无法经验和感知的思想境界,甚至总有那么多艰涩生僻的字眼,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困难重重,逐渐丧失了兴趣和动力。

    现在,我们不妨尝试着跳脱出来,让那些探讨生命究竟、天人之道的文言经典暂时搁置,等到我们的孩子具有足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时候再奉献给他们。让我们从当下的更为注重生命体验、更为关注个人价值的时代特征出发,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人世繁华,可能在古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生气郁勃的文言作品来阅读。这里面的人物活色生香:有的滑稽、有的吝啬、有的性急……然而他们性格鲜明,读来可亲,想来可爱。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不少坏习惯、臭毛病。也正因此,阅读他们,我们会觉得和他们生处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土地,见证他们的生活百态,我们能感同身受,而不至于像阅读经史子集时那样“榨出皮袍下的小来”。且让我们打开一个虽相隔千百年,却依然能够经验和感知,能够联想和理解,能够融入和笑谈的文言文世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上一篇】管建刚:我的后作文教学 【下一篇】章乐:科技时代的伦理及其教育尝试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