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谷鸣:基于国民关键能力的外语教育思考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8-17

  • 基于国民关键能力的外语教育思考
     

    我不反对推广普通话,写规范字,但是不要忘记中国文字的各种形式,所以并不是说我去推广这个繁体字。我是来自浙江外国语学校,前段时间全国上下有一件事情大家都比较关心,就是央视举办汉字拼写大赛,当时我们学校有四个选手获得了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名,这以后还有一个背景,我们前副总理李岚清给我们学校写了一封信,他里面提到一些观点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他提到,这个奖项是外国语学校学生获得的,首先表扬我们学校不但能教好外语,也能教好汉语。然后他又说,这个实践说明,外语跟汉语是不矛盾的。我觉得这个观点还是对的。在座都是大专家,我是唯一来自一线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在一线基层教育当中,外语教学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外语教育究竟干嘛。

    解放以后大家都比较习惯于英语,但是它改变到底是什么我没有去考证,但是其后几十年的实践当中,我们的教育确实重语言知识,后来我们把国外的教学方法引进以后也注意听说读写了,也注意技能了。我们学了那么多语言,也许我们中国孩子头脑里面的英语语法知识远远胜过欧美讲本族语的人,我们有的学生去问外教,他很清楚问语言知识问中国老师去。于是我想到是不是把英语转化一下,我们重视文的概念了,所以提出来基于国民教育能力英文教育。通过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化的背后有一种思维模式。第二也是重视人文的问题。背景,一个就是社会形态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现在进入21世纪应该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已经进入的知识社会,我们应该也是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谓信息知识这个时代当中,它的特征,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科技创新。原来我们想受教育都是贵族,上等人,少数人,现在普及了,现在这主要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再就是全球化,科技创新等等,是我们人类面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欧盟也研究出欧盟国家国民所关注的能力,美国曾经出过一本书提出四的素养,三大技能。新西兰提出一个TRUMP模型。第一个是thinkingSkills,第二个市Relationship Skills。第三是Understanding Skills。第四是Managing yourself Skills。第五个是Particpation and Contribution Skills

    第三个怎么去理解英语和英文,我们从各方面的研究来看,各种语言有各种解读,这里面涉及到音、义的问题了。我们讲语文,语文不仅指语文课,实际上在国外也存在一个语言概念。五2011年当时义务段的课程标准推出来了,当时有两段话对外语教学一个宏观的导向性作用。就是我们怎么认真理解加以实施。第一段话规定英语课程当中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问题,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技术相关学科文化奠定基础。一个是英语素养问题,有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有初步交际能力第二个是思维能力,有逻辑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还有一个学习的能力,英语是一个工具不只是一个交流,也是自己终身学习的概念,所以这里面有语言学习能力,学科学习能力还有终身学习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这里面提出一个人文素养问题,有生活经历,文化意识,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基于国民关键能力的英文教育。我们提出要培养一个具有国际理解跟国际表达能力的未来中国人,我们提出具有国际理解跟表达能力的未来中国人,具体表现为:第一,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二,跨文化交际和共同生存能力。第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四,领导力和自我领导力。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块,语言、文化、思维。语言教育:基于扎实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能够准确活期和传递有关熟悉话题的信息,并学习跨学科的知识。第二,思维教育。基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第三,文化教育,能够基于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国际理解和国际表达的能力。课程结构:必修、选修、活动。第一,必修课程,指国家国民教育的校本化。第二,选修课程,体现学生个性教育的校本化。第三,活动课程,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化。

     

     

    作者:夏谷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上一篇】夏春娥:例说小学英语教材处理的方法 【下一篇】鲁子问:我国关键能力视野的小学英语教育(二)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