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红:实践智慧、专业理性、教育情怀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10-14

  • 实践智慧、专业理性、教育情怀
     

    很喜欢这个主题,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喜欢第一个词:生命化。喜欢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的想法。跟我的孩子有一次聊天,她原来批评过我,她是一个高中生了。她说:“妈妈,您知道您有一个什么问题吗?您永远都正确,永远都讲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咱们老师的职业病。后来,她告诉我,她说:“我最喜欢的感觉是什么?您是那样一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我怎么做?其实您不这样说,我也知道怎么做。我更喜欢的是那样一种感觉,我现在就是你。”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就像我跟我的一个校长朋友说,我们是否跟孩子一起去体验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急着要告诉他们,什么才叫正确的。所以,当我们的心灵看见他们的心灵,两个生命才发生连接。所以喜欢这样“生命化视野”这样一个主题。喜欢第二个的词叫什么呢?未来。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可是,制约我们工作的常常不是未来,而是过去。就像我经常跟老师们说,尤其年轻的老师,我说你会一不留神就会成为你小时候最不喜欢的那种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教育中的行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小时候受教育的经历。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前不久,我在北京做了一期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的一个班,中学这个班,我问了他们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我说第一个问题,他们都是中学的。你们有知道鹿晗是谁的吗?我们今天在座的老师们,有知道鹿晗是谁的吗?知道,呵呵。那知道他是谁呢?知道他是小鲜肉,对吧。除了知道他是小鲜肉,还知道他的什么吗?他是个艺人,除了知道他是艺人,围绕着这个,还有知道什么吗?很多老师就不知道了。大家可能不知道,鹿晗有一个粉丝的组织,简称鹿范。据有一位社会学家说,这是中国青年未来自组织的典范,最具备公共精神与契约能力。而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是今天我们教室里坐着的这些孩子。可是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或知道的很少。那我们拿什么去引领他们?

    我也问过老师们,我说在这个年你关注了哪些公共话题,你从这些话题想到了什么?那么也许第一个大家关注的公共话题,是一个带有文学意味的词,叫“乡愁”。今年有很多文科,尤其是文科的博士,他们在回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故乡在哪里?我说你从这想到了什么?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城镇化的时代,乡土中国正在变成城镇中国。伴随它消失的还有什么?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中以及熟人社会的很多礼仪和规则。那么,我们的精神家园向何处去?这是这一代中国人身上最大的迷茫。第二个,大家可能就关注了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去干什么呢?花钱买马桶盖啊。后来说是咱们杭州生产的。那么,还有中国人出门儿在老外那儿的印象叫什么呢?又爱又恨。恨是因为真讨厌,爱是因为真有钱。那,我们招人恨的原因的根源在于什么?在于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公共场合,都体现的一句,我认为既正确又不正确的话,叫素质差。这个素质差体现在哪儿?不排队、大声喧哗。但是这些是与生俱来的吗?这里实际上就是由于过去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缺乏公共生活。而我们的中小学又一直没有把学校真的变成未来社会公民的培养场合。比如说,我问过很多班主任老师,我说,我们在多大的程度上意识到了,班级首先是一个社会公共群体,而在一个公共群体里,排在第一位的是规则,不是自由。但是规则和纪律又是什么关系?对吧,老师们说,我约束他了呀,我管他了呀,我不仅管着,我还看着。我不仅看着,我还盯着。对吧,多少老师都说,看管盯是我们工作最常见的状态,我们多辛苦啊。所以大家没发现吗?校长们可以平常出来学习,班主任只能周末出来学习。因为平常你得干嘛呢?你得在班里看着。这动词多形象啊。但是,一旦我们出来学习,我们就特别焦虑,谁替我看着呢?这事委托给谁好像都不太靠谱。委托给班干部吧,他们只能把看不住的人名记下来,然后回来汇报给你。我也曾经在我们班里,让他们描摹过,看着的时候,你大概是一种什么形象?老师们描写的生动极了,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表情都是严肃甚至都是严厉的,大家注意了吗?如果你当了班主任,你就不太敢让学生看到你有亲和和温暖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他们就不怕你了。原来,规矩都是基于恐惧才产生的,规范都是因为害怕才遵守的。第二个,我们的眼神儿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们描述的词汇可有意思了,叫环顾、扫视。我说看过抗日神剧吗?日本鬼子炮楼上的探照灯通常用的就是这两个词。声音一般都是高的。而且,要说:那几个跟我来或者班长纪律委员一块过。我们的法律采用的、我们的规矩采用的是什么?连坐!自习课有人说话了,谁说话没人承认是吧?都留下来。这是秦朝的法律。我们指望这个能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的、很深刻的想过这些。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正在经历着人类社会上,也许是,最伟大的变革,我不知道是否有质疑。我经常跟大家说,五百年后,当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想起狄更斯那个很著名的那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充满希望,这里让人绝望。五百年以后的历史书描写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会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工业革命一样。人类在进入一个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时代,而为这个时代我们又做了什么?我们是向前还是向后?

    我也问过我们的老师们,2014年你的信息来源于纸质阅读还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那么,你愿意跟大家晒一晒,你都订阅了哪些公众号吗?你愿意坐下来想一想,你有多少观念来自于他们的塑造吗?你何以成为了今天的你?你怎么理解信息和知识的关系,知识和真理的差距?你怎么去跟孩子们讨论着一个我们还不如他知道的多的话题?那他需要什么?很多人跟我说的时候,他都会问,说张老师,我们能从你这儿学到什么?我真的很抱歉,我不是陈宇老师,他是一个一直在一线做班主任的人,我没有,我一天也没有。我是学理论出生的,但我也不是肖川老师,我也不是一个纯粹地喜欢在固有的学者圈子里,探讨名词和概念的人。因为我觉得,概念这个东西固然重要,但远没有对它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我没有技巧,真的没有技巧,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实践。我只是站在理论和实践的中间,跟大家去一起去分享或者说跟大家一起去思考,所以我今天跟大家用了这样一个题目,这是我最近两年来在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推的一个理想: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甚至一个好的老师,我觉得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特征:拥有实践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技能技巧。智慧和技巧是不一样的,大家在朴素的日常生活里,经常会渴求这样:有没有招?对吧?有没有招,当然,最好的招叫妙招。妙招我们经常拿来分享,还有一种招很妙,但不适合分享,叫狠招。我估计老师们也都有个一招半式的,一般都不拿出来分享,只在私下里用,这个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暗器。所以,常常啊,这个招儿经常让我想起来很有意思的词儿,叫“一招制敌”,就用什么招儿能够制住学生。我在这里跟大家澄清,智慧和招数不是一个概念,它包括,但是它要比它层次更高一点。那么,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在过去的教育里,大家都知道它来自在于经验,对吧。今天,它也有至少一部分来自于经验,因为教育是个实践智慧嘛。实践的意思是什么?说得更通俗点,就好比打架。你只有打过架,你才能知道护哪、攻哪。所以纸上谈兵,也不解决基本问题。但是在不变的年代里,经验的价值是最大的,所以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叫尊老。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验丰富。所以大家也都知道,从南到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呢?因为老人们,我过的桥比你走得路还多,所以我有资格。今天我一直提醒大家,不要过分迷信这句话,为什么呢?因为您过得桥虽然比我走得路还多,但是您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吗,您过的桥现在都拆迁了,我走的路您也没走过。对吧?

    那么,我们开始撇开经验的泡沫,去寻求本质的规律。这个规律叫什么?这个规律叫理论。就是理性。我曾经跟老师们说过呀,比如说我们教育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都能看到它背后的理论。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会用的,班级管理最常见的方法叫什么呢?量化管理,对吧?那么,它背后是什么呢?它的学术名词叫代必治,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看家本领。但是我们也会发现,这个方法低年级比高年级有效的多。为什么呢?因为行为主义本身最早得出这个方法用的就是训练小动物。海洋馆里的海豚表演,表演的对了就怎么样?有鱼吃。而孩子年龄越高,他越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是人,人需要的叫过程、体验、尊重和接纳。小动物最适用的叫奖励与惩罚。所以,如果你不懂得这个,你往上继续延用,你就发现效果越来越差。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那句话,叫什么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有些老师就问我了,我也夸了呀。不但没夸好,还夸浮了。后来我就告诉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呀,是一句口号,口号是宣传用的,所以呢,口号一般不严谨。它确切的叫法,应该叫激励。应该叫激励。那么,激励和夸最重要的区别在哪儿呢?激励必须要有支点,而夸可以没有。所以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约等于东北话里的忽悠。那么,激励一定要有支点,要实事求是。或者说得更通俗点,要找到值得夸的地方,且必较真实。泛泛而夸,例如“你真棒!”,这就接近忽悠。所以,夸浮不过是个结果,前提是因为你浮夸了。如果我们不能够在本质上去理解,无论它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做法。我们就一定会干什么呢?意化、扭曲或变形。所以,实践智慧来自于专业理性,专业理性来自于什么呢?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它背后的那个东西。当你看得越来越清楚的时候,你就能看见心灵的感受,这个叫教育情怀。我跟很多老师举过一个例子,我说在我们的学生里有这样一种孩子,大家都把它叫软硬不吃。我想每个老师的职业生涯里都遇到过,每个学校里也都有。那么,这种孩子从行为上来看,它叫没有任何反应。你夸他,他也不搭理你;你说他,他还不搭理你。就是不管东西南北风,我都岿然不动。所以我们常常觉得很愤怒、很沮丧。那么,如果我们用专业理性来分析,这种孩子的表现叫低自尊,大家注意,低自尊和自卑不是一个概念。自卑的一个强烈特征叫什么呢,对外界反应常常怎么啦?很激烈。也就是轻刺激、强反应,这叫自卑。所以大家发会现,自信的孩子能够接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批评。而自卑反而怎么啦,不能让人说。一说他就应激一样的反应。低自尊倒是,强刺激,不反应。怎么样我都没反应。那么,为什么,每一种行为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每一种表象都有一种原因,每一个原因都和经历有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自尊都不应该这么低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只有一种情况,一直渴望得到正常的自尊水平,但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于是,他就会告诉自己,我不在乎,我没有,我不在乎。那么我们想,一个看起来软硬不吃的孩子,该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挫折体验。是真的不在乎吗?是保护层太厚。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就不要指望说,我表扬了一次,或者我批评了一次,他立刻就会有所反应。他需要的叫多次受伤他就会警觉性提高。就像煎饼融化它的是持续而温暖的阳光,不是短暂而强烈的暴晒。那么当你能看到孩子内心的感受的时候,他的渴望它的软弱,你就会发现,爱就由此产生。这个时候你看到的就是生命,一个正常的渴望爱、渴望肯定、渴望得到价值感的生命。教育情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可以把它理解为什么,它们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什么,一个面向未来的好的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特别特别简单的跟大家说,我是如何对这个问题开始感兴趣的,应该说到今年也正好十年了,十年来我怎样一步一步的走到这儿来。2005年时候我第一次,应该叫参与班主任这块儿的领域,那个时候很简单的事儿,叫一个培训班里上课,题目我至今还记得,叫《班主任如何做德育》。恰恰是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一个思考:班主任做德育和其他老师做德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所有的老师都是教书育人,那么班主任也是一个老师啊,难道班主任做德育就意味着班主任平常在班里多说两句?我觉得不是。然后我又突然发现,这个上面需要什么呢?需要更深的,或者说更专业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班主任做德育,它的影响,它的途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他个体,不仅仅是他比其他老师多时间和多权力空减。这个在小学,我估计大家体现地特别明确,班主任第一个意味着什么?陪伴孩子时间最久的那个老师,一有空就去了,没空也得去。第二个意味着什么,孩子们又害怕又最喜欢的那个老师。所以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班主任的课不会出现乱套,其他老师的课乱了套都得班主任去坐阵。这是一个是权力空间更大,一个是时间更长久。我觉得这不对,它一定还依靠什么,依靠一种在空间里随着时间而形成的力量。它如何通过把一个班带好而育人,然后我就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参加了很多学校的这个班主任研讨。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们一般讲述的案例也都是个别生,我有一个学生,怎么样怎么样,我还有一个学生,怎么样怎么样。很少有老师在分享经验的时候说,我有一群学生,我如何把它们从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变成了心理意义上的集体。这个过程被忽略了。而且我开始发现啊,大家不区分两个视角,那就是管理和教育。什么叫管理?什么又叫教育?因此我们有的时候会说,有的老师只管而不育。管理和教育体现在哪里?它们当然也并没有截然对立的鸿沟。比如在中学里,发型问题和校服问题,这个看起来是个什么问题?管理问题吧。但是,这个管理问题的背后一定是什么问题?教育问题。因为它牵扯到孩子对于美与个性的理解。因为他觉得不漂亮,他不愿意被强制一致性嘛。我跟老师们分析过,所有的看,它最重要的手段叫控制。它最基本的目标叫什么?一致和整齐。控制是通过什么控制的,无外乎控制这么几个,第一个叫控制身体,第二个叫控制时间。从某种意义上大家会发现,我们小的时候被控制身体比较多,因此不听话了就抽你。而现在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身体控制比较少,所以在老师们眼里,第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没过去有规矩。现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孩子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但是,大家没有发现孩子们可怜在哪儿吗?时间控制越来越严格。这代孩子没有自由,这是他们郁闷的主要原因。精神郁闷的主要原因,时间被控制得越来越严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处在监控下,只有睡觉的时候。所以现在小孩最喜欢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卫生间。真的,大一点的孩子你就会发现,特别有意思,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小孩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小孩就有一个特征,进了卫生间没有半小时不出来,为什么呢?那地方没人控制。第二个就是睡觉的时候。所以他不愿意睡觉。他要在睡觉之前把所有渴望的事情都偷着做一遍。我们得理解孩子,得知道这些行为是怎么来的,不然的话你永远也解决不了。

    那么,管理是什么?管理不是控制,管理是协商出来的规则的自我约定。然后2007年北京市做了第一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今天我回首望的时候呀,我觉得那个时候其实从学理意义上我并不太清楚,但是从方向上我就开始有了追求。我觉得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什么呢?他应该具备这样三个词:专业,他要能看到这个工作中技术含量的那一部分,而不是仅仅是敬业态度的那一部分。大概从02年开始,我就不断地,我也做这个师德教育,我就不断地跟老师们提这样一个我造出来的词儿,叫优美师德。就是付出和回报是平衡的。乐于奉献而不是无私奉献。第二个叫有办法、智慧。第三个,人,他本人,得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所以从第一届班主任基本功开始,我们就有一个环节叫教育魅力展示。为什么你一定要有魅力,我跟老师们说啊,一个老师能拥有的无外乎就是这三样东西,第一样叫权力。权力是谁给的呢?是社会给的。大家想想,您小时候当学生的时候,社会给老师的权力比现在怎么了?大吧!然后家长对权力的拥护程度怎么了?高了!所以,我们特别熟悉那样的句子,叫不听话你就揍他。今天社会不断地在回收权力吧,家长在不断地质疑权力吧。大概8年前的时候,有个台湾老师说的特别形象嘛,说30年前台湾的老师都可以打学生,打完了学生抄起电话就跟家长说你来一趟。家长来了之后先给老师道歉,说,对不起!孩子不听话,给您添麻烦了。然后把孩子领回家,再打一顿。理由是送你去学校就是听话的,你居然敢气老师,难道不该打吗?30年后,不敢说台湾没有老师打学生,但决没有老师,打完学生还跟家长说你来一趟。闻讯赶来的家长没有一个道歉的,他要问凭什么,为什么,打我们孩子干什么。不排除有些激动的家长想把老师打一顿。理由是,你管不好倒也罢了,我们认倒霉。你居然还这么横,还打我们孩子,难道不该打吗?民主社会有个重要的特征,民主和文明社会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什么,它不断地限制所有人的权力,第二个特征是它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好。哪些群体叫弱势群体呢?比如儿童、妇女、老人、残障人士。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要看它对这些人好还是不好。我们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但是,大家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特点,我们就有点受不了了。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要是我们小时候,我们小时候谁敢呐!就这种情况。现代化还有一个特征叫什么?它意味着关系,它意味着关系从权威走向契约,从身份走向契约。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你管人的时候,你其实凭的,别人问你凭什么呀?大人的回答就是“凭我是你爹!”对吧!“凭我是老师。”现在,你说凭我是你爹。小孩就说,爹怎么了?爹难道就可以不讲理了吗?所以,爹是身份,而理是契约。这就叫现代化。如果大家能理解这些,你就会知道我们离现代化还有多远。那么,当你没有权力的时候,你怎么办呢?我们都会发现,教育正在从硬变得怎么了?柔软。软的情况下你只有影响力,而没有控制力。控制需要的就是权力。软的情况下你只有影响力而没有控制力。影响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能力和魅力。只有这俩因素。你的能力和魅力,说得通俗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是礼拜六,大家还坐在这儿的原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是学习来的。魅力是怎么来的,是修炼来的。所以现在大家就会发现,我们当老师和过去的一个重大的区别是始终在学习。那么08年,我自己就做了小学骨干班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叫设计者吧,指导教师。然后我就开始发现,我们的教育是关照人的,我们对人却指导得不多。这也是我们对生理意义上的人很了解,谁胖谁瘦。我们对机械意义上的人也很了解,谁成绩好谁成绩差,但是我们却缺乏对心理意义上的完整的人的理解。就好比我问老师们,为什么我们今天,小学不断地强调支持性成长环境要鼓励孩子,老师们说那是现在的形势。那这个形势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它来源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就是爱理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6到12岁的孩子,他成长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叫勤奋对自卑。也就是,自卑几乎是这个孩子如影随形的。自卑牵扯到自我,而这个年龄的孩子还缺乏对自我评价的能力,它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来自于谁呢?来自于别人的评价。这就是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能够从这个上面理解,我们就会觉得,你看吧,现在变了吧,跟以前不一样了吧?但为什么变了呢?你就不能从内心接纳。那么,再比如,我们也经常跟孩子说话,对吧?然后,我问过老师,现在的小孩儿好管吗?不好管。好教吗?不好教。难教的孩子怎么教?老师说,那能怎么办?说他。说他他听吗?不听。不听怎么办?还说他。恐怕这个情况也很常见。可是,第一,你在说什么?第二,你什么时候说?第三,说的时候你注意到对方的情绪了吗?通情达理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我们所有的沟通70%都是情绪,只有30%才是内容。所以,我经常跟老师们说,大家关注到了吗?为什么小学阶段女老师多,为什么班主任老师里文科儿的多。真的很有趣。它虽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统计,但基本上符合我们的日常印象吧。为什么呢?因为它跟孩子沟通最多。而女性和儿童沟通有个天然的优势在什么?我们都描述感受和状态。而男人喜欢讲述事实和结果。比如说,孩子告诉你,今天作业好多啊!什么样的问话就让这场对话对不下去了呢?你只要问一句,他扭头就走了。“写完了吗?”他表达的不过是感受,而你追问的是结果。他说这次考试真难啊!“考多少?”知道什么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吗?这就叫。所以,经常有老师跟我说,我老想跟学生谈话,他不愿意。那你老谈人家不想听的,他能愿意吗?他看见你就跑了。所以你得从心理学意义上去理解孩子。然后09到11年就做了三年国培。那么这三年里,从小学、高中和初中,我都做了。这三年里我开始关注一个视角,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和文化的视角。青少年亚文化,就我们怎么站在一个社会学的角度上,再然后就做了第二届基本功。我想我把我所有阶段的探索归纳起来,就得出了这么12个字,应该叫一个风向性的吧。就是实践智慧、专业理性和教育情怀。这是面向未来的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它发展的阶段或者叫它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信很多老师都看过这个民间版的新时期教师专业标准,这里面红色的标红的几乎都是班主任老师干的,也就是说呀,在这个比较难的专业标准里,复杂程度最高的都归班主任。相信大家在手机短信里也转发过这个啊,我们看完之后觉得是自嘲的段子。“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也许看过就看过了,但是所有的语言啊其实是存在的一种形式。用分析哲学的话来说,它很有意思的。我们如果仔细看看就会知道啊,大家看啊,上课堂、跑操场、批作业、写文章。这里面最难的是写文章。为什么呢?因为当教育是一种纯粹的记忆的时候,你就不陌生那样一个词:教书匠。当教育变成科学的时候,大家就有了新的追求:教育家。教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我做你看。于是大家就会知道,过去一个老师分享经验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其实是不服气的。为什么呢?你干得我也都干了,我没觉得你干得比我哪儿多。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哪些好。就像你去问一个修鞋的老师傅,你能看他修得好,他却说不出来到底哪地方好。我也跟老师们开玩笑,我说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区别就在这儿:骨干教师就是只会干,但不知道,没法告诉人家怎么干,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而特级教师就因为解决了后两个问题,所以基本就可以不干。你看,特级老师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出去讲怎么干,而骨干老师老留在学校里默默干。知道差别了吧?就在这儿。这是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那么,开班会、访家长、劝情种、管上网,这都是班主任的事儿啊。后两条挺难的啊,情种越来越多,因为孤独中长大的孩子对感情的渴求来得又早而且又强烈。上网现在管得住吗?电脑还可以收起来。手机这个移动上网恐怕不好管吧。比这个更难的是什么?叫解忧伤、破迷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也挺忧伤。在一个转型的年代里,纠结、焦虑和迷茫几乎是时代的共同特征。真的。所以我一直跟老师们说,困难是技术问题,而困惑是方向问题。困难是怎么办?困惑是不知道往哪儿走?恐怕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对吧?所以我们常常纠结,就好像许多家长,渴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看见别人孩子上学习班,赶紧也往里送。为什么呢?我们宽慰自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自己也这样的,老师们说了,不谈学习都是好学生。一谈学习一脑门子全管死。说如果我们着眼于分儿,我们就失去孩子的未来。可是如果我们不着眼于分儿,好像孩子连线再也没有。这些问题在这代老师这是如此地,就是挥之不去的感觉。那么,下面就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啦,hold了多动、控得住轻狂,这可不是力气大的问题啊,这得懂点儿心理学知识。然后,受得了奇葩,改得了智商。这考验的是什么,胸怀问题。因为,在一个日渐宽容的社会里,奇葩就越来越多,过去不是没有,只是被压制着不敢表达。那么,正常,到底什么叫正常?包容在哪里?而且有教无类,随着教育均衡和公平活动的推介,将越来越成为现实。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越来越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来得都是客。没法儿回绝他,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而我们教惯了所谓好学生的老师,开始觉得极其失落。这就是大家不断地抱怨生源下降呢,这将会是常态。下面就考得是什么,“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这个特别有意思,班主任老师在班里处理学生争执问题及其他的时候,我经常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警察还是老师?比如两个小孩发生了矛盾,我就见过有的老师,把两个孩子带到外面,整整一节课都在查询一个问题:谁先动得手?后来我觉得极其好玩。好玩在什么地方呢?这是警察的思路,警察为什么一定要问谁先动得手。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句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将成为呈堂证供,而呈堂证供直接决定着判刑严重”。也就是他的主要追求叫惩罚,根据公平原则来罚。因此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谁多谁少,就特别重要。但是老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是引导。引导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次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为什么发生争执,以及以后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你花那么大心思破案干什么?包括班里丢东西,这事儿很常见。然后我们一定要追出来,你看到好多案例也都是,我就告诉了大家,全世界盗窃案的破案率才33%,你比警察还行。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立场的问题,你以为自己是谁?你的着眼点在哪里?它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教育者,那么,任何事件都是教育的机会。你都能知道,包括东西找得到,我们怎么说;找不到,你又怎么说。包括丢东西这个事儿,你拿了别人的东西要教育,你丢了东西不需要教育吗?保管自己的私人物品是人在公共场合的基本能力啊。是不是?很少有人从这个视角去提醒过孩子。而且,更何况为什么这些都是无头的案,有的是没法确定的,也许路上他都掉了。但是,他想起来和发现掉了的时候是在班里,于是他就认为是在班里。所以,这些事情真的很意思,我就发现。那么,当然了,说忍得住工资不涨,我跟老师们说过,这实际上是因为专业水平的提高,要优于专业酬劳。说得更通俗一点,叫什么呢?就是没有金刚钻,是揽不了瓷器活儿的。就是一个专业技术领域里面,决定行业薪酬的致命因素,不在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而在于专业化程度有多高。比如说,我经常跟老师们说,一个律师、一个老师、一个注册会计师,你听着谁像挣得多?你再想想,哪个证儿更好考?是教师资格证好考,还是会计师资格证好考?你就知道为什么人家挣得多了。人家专业技术水平门槛儿高,而我们还没达到。那么,这个师生关系,最近这两年,大家就会发现,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词也被提得越来越多,那就叫沟通叫关系。刚才说了,法学家梅因说过,关系是什么呢?就是从身份走向契约,也就意味着契约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互动的、是融洽的。但同时,学校里的师生关系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叫什么呢?它不适用于,它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关系,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关系有一点啊,不适用于公平原则。这有的老师们特别生气地说“他先对我不礼貌”,这是两个成年人之间处理问题的原则,叫公平。因此,学校里的关系适用的叫“爱的原则”,叫“仁慈原则”。这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它适用的叫爱。所以大家就会发现,班级里的纪律叫弹性的纪律,它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班级里的关系在心理学上老师和学生最好的爱,叫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什么呢?我爱的是这个生命个体,应该把握的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被称为经验的做法,你要是把作业写得好了,我就更喜欢你了。大家注意,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因为可爱我就会爱你,如果你不可爱你别指望我爱你。那么,它就催生了两种孩子,一种孩子叫乖孩子,我变得越来越可爱就得到越来越多的爱,但我不可爱的那一面我不敢表达出来,所有几乎所有的乖孩子内心都有压抑;另外一种叫淘孩子,为什么呢?因为我反正得不到爱,我只求让你看见我,叫‘刷存在感’。那么,我如何才能证明我在这里存在呢?我只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你不就看见了吗?比如人家都写作业,我躺在地上。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进班第一个看见的叫规范行为,还是违纪行为?那你当然了,这就刷到了存在感嘛。所以,心理学有一句话嘛,所有,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对爱的痛苦呼唤。我希望被看见。

    整个班主任工作里有很多问题啊,比如说,原来我说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系统地归纳过啊,很有意思在哪儿呢?整个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两大部分,一部分工作叫管理,还有一部分工作呢叫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解决的乱,对吧!乱指的,大家注意,乱这个词指的是混乱,混乱常常是没有秩序。没有秩序跟哪几个有关呢?我跟老师们说过,跟三个词有关:第一个叫职责不明确。比如说我问大家,作为一个公共的社区空间,班里有哪些公共事务,这些事儿都有人管吗?是吧!所以,你看,好多班主任老师出来分享经验的时候,一般说两件,第一个叫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第二个叫人人有事儿做,事儿事儿有人管。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两种思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一种行政化班级的思路,人人有事儿做,是一种社区化班级的思路,社群化,也就是说。所以大家就会发现,行政化班级里的班干部,实际上它特别有趣,跟我们组织里的这个称呼是一样的,在这种班干部的结构里面,我们就会发现,最难干的活儿,最吃苦耐劳的活儿叫什么呢?卫生委员。所以,一般大家都不愿意当卫生委员,因为这活儿最实在;最好干的活儿叫什么呢?叫班长。因为班长抓全面,这跟空的一样,而且班长听起来很显赫。这个名词。所以小孩竞选的时候,一般很少有人去竞选卫生委员,他都愿意去竞选班长,这就是行政化的这个班级班干部的思路。那么第二个叫规则,或者叫标准。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有岗位,一个岗位有人选。之后那就可以做了,做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做成什么样儿?大家注意,我们经常说的都不叫标准,那叫感受。类似于“把地扫干净点儿”。请问大家,干净的标准是什么?“我看着不扫就挺干净的。”“那我觉得不干净。”“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这样的对话很多吧?“你认真点儿行不行?”“我挺认真的。”“胡说,你这也叫认真?”“你非要说我不认真我也没办法。”发现了吗?标准缺失。第三个叫程序。怎么做?做值日的时候,值日做得又快又好,最重要的是什么?分工与程序吧,是吧。先把桌椅翻上去,先扫地,先拖地,先洒水,先擦黑板。这是不是个程序问题?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管理就是有序,只要把这三个词抓好了,整体班级基本会井然有序,不会有大问题。那么,惑是什么?惑就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一直举这个例子,惑具有年龄特征。比如说,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孩子们最主要的困惑,其实是两个词,一个叫“我”,一个叫“美”,一个叫“爱”。所谓我是什么呢?我是谁?在寻找自我。因为自我不确定,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们首先呈现的叫情绪不稳定。初中孩子最重要的特点叫什么?就是躁,躁是因为什么?我也搞不清我是谁。所以我一会儿自卑,一会儿自负,一会儿柔软,一会儿固执,一会儿暴躁,一会儿平和。不稳定,在探寻我。第二个叫爱,我在不断地渴望建立关系,但是关系始终困扰着我,我跟我的父母怎么相处,我又爱他们我又讨厌他们。这是实话。我一直特别反对用感恩教育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明明面临的叫困惑怎么办?而我们告诉他的是,只有一个办法,你去感谢他就可以了。我特别不认同这个。感恩教育的一个前提是你认为孩子是没良心的,他们是不爱爹妈的。可能吗?不可能!这段的感情很复杂,叫又爱又恨。他需要的是如何去相处和定位。第二个,同伴关系怎么处?对吧。第三个,所有人都要经历的,异性关系怎么处?没有人告诉我们。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男孩打篮球,扣篮的样子超帅,我怦然心动,难道我爱上他了?我多看他两眼,别人就说,你看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你们俩好了吧。我个人观察的结果是,初中生的爱大部分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吁下促成的。他自己根本都不知道,没有人跟他们讲过这些问题。真的!还有,美。你注意了吗?要考试了,孩子们又特别担心,我地理没背会,他依然在烦恼;青春痘总是下不去;我腿这么粗,穿裙子怎么也不好看,夏天马上就来了;学校说了,不让刘海过眉,但是我脸这么长,不过眉真不行。我就问过一个老师,我说老师,孩子这么跟你说的时候,你怎么跟他说?他说我就告诉他,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我说你歇着吧,可以回家歇着了。孩子的困惑叫:我怎样才能更美丽。你的答案是,美丽不美丽没关系。他怎么会听你的?惑是需要开解的,不是管制的,不是说那些空泛而无用的道理的。文学告诉你,青春是一段美好而快乐的时光,只有你经历过你才会知道,那段时间其实诸多纠结、迷惑、阴郁和痛苦。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灵和精神却很少得到足够的关爱。这就是我们现在,真的,教育的现状。这个阶段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它就会在压抑和累积之后,再成人爆发。所以,大家常常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未来社会里,以后在社会里,工作成就最好的孩子,或人生最幸福的孩子,常常不是什么学习最好的孩子。因为那些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把困惑的问题探讨得差不多了,而那些孩子困惑就被压抑住了。生命是很公平的,问题不因为你忽略了它,它就自动消失了,它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发展的。那么,包括跟老师们说,所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几乎都是开班会,而班会是教育的,大家注意,它要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平时你在班里会发现很多事情,对吧!比如前几天我在一个学校,老师们说了,说学生不够尊重,我说我们不需要这样空泛的说,我们要描述一下现象。你认为哪些叫不尊重。老师们说了几个,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跟老师说话呢,然后点头晃脑袋的。我说这个叫教得少。因为我们很少跟孩子们教。教得少。你是看见一次说一次,但孩子缺乏对整体礼仪的什么?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在有些场合不够严肃,比如升旗。后来我说了,这个问题叫,我们从来没有跟孩子区分过场合意识,没有区分过。场合分为日常场合和非日常场合。非日常场合里最重要的叫仪式性场合,仪式性场合你相应的举止和行为是什么样?第三个,说同学跟同学起外号。然后我说这个问题叫人己界限问题。我们通常会干什么呢?把别人当自己,但是我们就忽略了还有一个,把别人当别人。所以起外号这个现象很复杂,比如他叫他死胖子,他是否一定不尊重呢?不见得。如果对方很愿意。你看,有的时候老师教育学生说,你看,我要是你的话,我会怎么想?那小孩和说,我觉得挺好玩儿啊。老师说,我倒没话说了。我说为什么呢?当两个人关系密切的时候,他们会让出自己的空间给对方。但当两个人关系一般的时候,他绝不允许对方踏入自己的空间。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这就像从我们上学的时候就起外号,到现在他还起外号。还有一个叫什么呢?说对待班里有一些比如说比较胖的,比较差的,比较笨的孩子。大家不同情,去取笑。我说你看,小孩没有想象的善良啊。这个不怪他们,怪我们这个文化。我们整个文化都是鼓励竞争和弱肉强食的。我们的文化里缺少对不同的接纳,缺少对失败的包容,缺少对错误的理解。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种文化下长大的呀,如果你想改变这个,着眼点在于在班里建立氛围。这就像另外一个问题,孩儿小时候都爱举手发言,年龄越大越怎么了,越不举手。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他不知道,说错了会被人笑话。而大了他知道,你怎么鼓励他都没用。除非你能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失败和错误是人生最正常的事儿,他才没有恐惧。比如说情绪问题。今天我们会看到孩子们敏感而焦虑。焦虑怎么办?老师告诉他,焦虑是不对的。大家注意,焦虑是不好的,焦虑是不对的。这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种情绪出现,它都是正常的。包括我们说孩子不应该嫉妒同学,我想问问大家,从小到大你没嫉妒过吗?你只是嫉妒了,不敢表达而已。如何才能接纳情绪,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和疏导情绪。而不是用情绪对抗。我还提醒过老师们,你发现了吗?当孩子开心的时候你开心,当孩子愤怒的时候你很快就比他还愤怒。为什么他左右了你的情绪,当然我们也很可怜,你小时候也没人好好对待过你的情绪,所以你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这个小孩在遇到另外一个小孩的时候,就蹭的一下跳出来了。于是所有跟孩子斗气的老师,只要你冷静下来,你想想你当时的举动,你就会发现,那不是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那是两个小孩。你那个时候完全就回到了你的小孩状态。所以让自己变得更平和,这是最重要的。让自己的内在成长。

    行为管理的困难,刚才说过,作为班主任,有人在看、控制;有人在管、协商,也有人在带、影响。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为三个台阶,我想在今天,看班将越来越成为学生厌烦、老师无力的一种举动。而带班,带是什么?用文化、价值、美好的向善的可能性、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跟很多老师说过,跟学生的态度。有的老师叫治学生,所以一天到晚的钻研绝招和狠招,如何才能治得住。只有胜利的一刹那的快感,而没有教育的洋溢在内心的幸福。有的老师是管学生,他会遵守学校的规范,着力把学生做得比较规范,这常常是负责的老师。而最好的班主任老师都在帮学生,他从生命自身的需求出发,因为我们的体质,大家都知道是不完美的,他不会给所有的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而一个好的老师,会努力在不完美的现实下,会基于人的需求和生命成长的规律,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孩子提供可能性以及所能提供的帮助。

    所以回到我最初跟大家说的那几个词上面,实践智慧,实际上是我们工作中最常见的。它绝不仅仅是绝招狠招和妙招的集合,它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方法。而实践智慧来自于专业理性,来自于我们对问题清晰的根本的认识。而专业理性会使我们更具备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的理解,我们才能具有教育情怀。我想在生命化的视野下,面向未来。一个老师,我一直在想啊,什么叫好老师,我说得也许不对。我觉得好老师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不是他的成果怎么样,不是他教出来了多少优秀的学生,也不是他是否名满天下。一个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否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美好的人!

     

    作者:张  红(北京教育学院德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 【上一篇】窦桂梅: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下一篇】郑立平: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