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瑞萍:阅读和写作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4-20

  • 阅读和写作
     

    关于《日有所诵》的重要性,关于“语调音语舞”对儿童身、心、灵的全面滋养,以及“真实的写作”对于培养“真力量、真人格”的助益,书中已有详述。这里我想说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教育就是教会人正确的呼吸。(斯坦纳)

    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种。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古人将立言放在第三是有道理的。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太上立德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儒学却因孔子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构架;“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其次立功的诸葛亮,除了《诫子书》,只留下质朴实用的策论、奏章;还有深夜读《春秋》的关羽,没有留下关于忠义的任何文章,但他却作为忠义精神的化身,千年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类似神祇的崇拜。

    孔子、诸葛亮、关羽可谓饱学博学,却都不以文章名世,然而你怎能说他们的书白读。

    阅读是吸入,而写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种。一部分孩子会把阅读呼出为文字,一部分孩子则呼出成为气质、气概、性格、智慧、勇气、能力。“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未必都转化为“显性”的文章。男生尤其如此。

    要想写好就得多读,但是读书不全是为了写作。孩子有权对于写作不喜欢,没兴趣。而那些温润、丰富的阅读,一定会从另一个方向呼出,比如看世界的眼界和心态,比如待人接物的从容和裕如,以及职场上的自信儒雅、恋爱时的善解人意……

    且让孩子只为享受而读书吧,不必人人都成为文学少年,也不能人人都是文学少年。更不要奢求立竿见影的阅读成效。立竿见影的多是面子工程,面子工程无往而不害人害己。

    归根到底,写作是为了满足孩子自己表达的需要。而不是满足别人和社会。至于高考,“就那么回事!”想透这一点,参透这一层,少了基于功利心的焦虑,阅读反而能够更好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和文笔。

    聆听也是阅读。有意反复的、课程化的讲述对于培养孩子专注力、聆听力、理解力意义重大。以日记的方式复述“课堂上的故事”对于儿童习作是一条亲切温暖的启蒙之道。关于讲述,请大家关注《薛老师讲中国故事》。


    作者:薛瑞萍(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著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

  • 【上一篇】施茂枝:生本•谐律•整合•共生 【下一篇】何绮华:深入浅出的写作活动设计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