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瑶香:儿童歌词的形象化教学(一)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10-08

  • 儿童歌词的形象化教学(一)
     

    艺术,就是数字感官的形象,这是黑格尔说的。音乐在响过之后,一下子就消失了,但是,把这个连续的音在空间上加以把握,这些音的连续不是散乱的,它是有秩序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形象来接受的,你不是接受一个DO,一个ME,一个RE,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想象la do so,这样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它的。我们把瞬间消失的音的流动,作为一个动机,一个乐聚,作为旋律,或者说,作为区别旋律的伴奏、肢体,区别于主旋律的第二声部,或者主题,或者附调等,那都是因为我们是把它作为形象来把握的,各个音,它具有自己不同的固有的性格,而且,根据它们固有的性格,在相互之间保持有机的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那么,音乐的形象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比如这个很形象的鲜花,是用眼睛看到的?不是的,我们音乐所说的形象是好像用眼睛看到的那样,仿佛用眼睛看到的那种感觉。音乐形象,是由运动造成的,主要通过听觉来接受的形象,你听过之后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的一种形象。那么,什么叫形象化?化这个后缀的词是使它变成,使它成为,完整的意思就是要使儿童的歌唱成为能够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使儿童的歌唱变成能够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

    今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谈三个话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唱的是什么歌?我们要关注到作品本身,我今天要和老师们说的是第一册是什么?这是第一册书上的。我们通常说情绪,情绪我把它叫作情感性格,把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都拿出来,你会发现亲切的,亲切的,亲切的,活泼的,活泼的,活泼的,天真的,天真的,天真的,快乐的,快乐的,快乐的,第一段,对不对?它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表达它的天真活泼自然亲切,心中对音乐有爱,对生活充满了爱,对班级共同的音乐生活充满了爱,这样的一种情状,因此,我更倾向于把它叫作情感性格。但亲切的亲切的难道它都是一样的吗?我们去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它会有一些拉歌,然后一整册教材的五首歌都唱下来,五首歌都唱成了同一种风格,因为,没有真正关注到这个作品独特的形象。实际上,一个作品跟另外一个作品是那么的不同,那么的独特,因为它有独特的音乐形象。我们再来看第五册,进行一些拓展,悠扬的,甜美的,深情的,朴实而甜美的,中段,倾向于这种中速慢速的,优美的,对不对?三拍子四拍子,一二册,二拍子比较多一些,到高段,它的情感性格更充分了更丰富了,清新的,安谧的,明快的,叙说的,它的心灵不丰富,它能表达出来吗?表达不出来,它要心里有,才能塑造这样的音乐形象。我们要敏感地看到这些,你敏感地看到这些了,你就知道孩子们在唱的是什么歌?比如昨天唱的《春雨蒙蒙地下》,来!老师们,我们来唱一下,大家发出欢乐的笑声,对,因为这首歌很美,很好听,请张雨佳来伴奏。这是老师们区别于昨天孩子们歌唱风格的歌唱,昨天相对来说更加宽广一些,更加抒情、优美一些,而我们这个是倾向于小快板,小清新的,你可以甩着手跑步的,对不对?来,唱起来,一二三,走!小心情的,对不对?你对这个情感性格有把握了,就会用不同的感觉去演绎这个作品,因此,你对这个情感性格地理解和塑造很要紧。如果是唱得更抒情一点,温婉一点,更南方一点呢?速度稍慢一点点,好吗?你就用不同的感觉去表现它,对吗?萌萌地下萌一下,被你萌到了吗?来!就这一句,预备,起!萌一下,预备走,心里萌了吗?预备走!对,好!这就是音乐形象,你要传递出来,传递出来,好!那么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音乐形象究竟有几种存在状态?觉得不够细腻,那他关注到的是他这种嗓音的一种形象状态,这个嗓音,本身不是小号的这种感觉,至少是中号的对不对?这个是已经固定了,生出来已经是长着长着就长成这样了,他妈妈给他遗传的嗓子,这就是音乐形象的第一种存在状态,本身固有的客观的声音形象,这个声音形象,我说话,我这样的声音,就是我这样的形象,你肯定学不去,因为这是我客观的东西,是固定的。然后,她说是优美的,她说是比较生动的,而她是第三个层次的形象,仿佛进入到那个情境去了,就是那个民族味、民间味,好像当地水土的那个味道,这种进入了,她是第三种,感觉到的、看到的,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情状,所以,你们五位老师说的正好是音乐形象的三种存在状态。第一种,是客观的,固有的形象。彭丽媛,国母,她的那个形象是固定的,因为她有她的那个嗓音,音带是固定,而至于落到你身上,你听到的是优美的,还是她豪爽的一面,或者听到她澎湃的一面,这个是听觉形象。有的人说,我仿佛看到她的嘴巴蛮大的,张得挺大,那种很大气磅礴的,比如进入这种联系想象,一种仿佛看到她的形象的联想想象。这三种形象状态,不同的区别是:视觉形象,声音形象,它是怎么样的?客观的,磁带给你这样,你自己唱成这样,弹成这样,这是客观的,固定下来,它就客观了。听觉形象,听觉形象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听到的可能是不一样的,也根据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听到的会不一样。然后视觉形象,就是仿佛用眼睛看到的那样,这个要调动你的联想想象,你的各种音乐统觉的能力去展开创造性的,也存在二度创作的成分,你听到小鸟,听到森林,听到大海等,那么,听觉形象跟视觉形象,它也可以是同时发生的,其实这三种形象是同时发生的,对吧?但是听觉形象跟视觉形象不同的是,视觉形象是时在时不在。比如说你听到笛子,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缓缓地过来了,你仿佛看见这样的形象,可是这种乐聚消失之后,你又仿佛没看到这个形象,你要闭上眼睛,那牧童长什么样?我想一下,想不出来,它只是一种隐隐的,其实是不真实的,他只是在你的联想中,在你的脑海中,他是时而存在,时而不存在,当那个笛声悠悠的又来的时候,你又仿佛看到了那个牧童。而听觉形象,只要这三分钟,音乐响着,它就是在的,啪,关掉了,你还能保留一会,再时间久了,就不存在了,时间久了已经忘了,对不对?所以我们把这个形象区分来探讨是为了让你在课堂当中你更关注第三个层次,仿佛用眼睛看到的那样,那么我们要来体会一下这种感觉吗?要使这个歌唱塑造出这样的一种音乐形象,仿佛用眼睛看到的这样的一个音乐形象,我们找一些理论支撑,第一个理论支撑是什么?心理学的观点:直观象,残存象,心里的现在,记忆,统觉。直观象,你要用一些直观的东西比如说柳枝,就想到春天,直观教具,尤其是低段。残存象,就是你听过之后,它还能残存一会,停留那么几秒钟,你赶紧联系,甚至是同时发生,那么这样它能够很快的成为一种能力,听,谈论,在它残存期间,你要抓住它的这个特征。什么叫心里的现在?就是每四秒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一个小形象,一个完整的,又一个,那是不是说我们要把音乐割列成四秒四秒的这种了?你四妙四妙给他,他掌握得最快,当然,你在处理作品的时候,要让三分钟的作品就像四秒一样完整。我曾经听过李云迪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他的一个左手比如说控制四十分贝,右手控制六十分贝,然后他整个乐段两分钟控制得就像机械计算出来的一样,就把他稳定在这样的感觉里头,然后你的心里就会觉得这两分钟就像才过去四秒一样,你能很完整地捕捉到这个形象。一个作品也一样,你要捕捉这种完整的形象,比如《小纸船的梦》《向往的》,来,把自己的心飞向远方,飞向远方,眼神看向远方,让你的声音保持这样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少去抓节拍。三拍子,好,我们这里需要一个A段和B段,A段的一个相对完整性,我们还处于一种忧伤的音乐形象里头,忧伤,你的期待你的梦想,带着憧憬来唱,带着憧憬的梦想来唱,让你的声音里面多一点正能量,而不是累了。现在累了,有点忧伤,再来,一二走!第二段给它立个音乐形象,在远方!这个作品还不是很明显的,比较明显的是哪个?《牧场上的家》,可能有的老师会把它一个一个乐的割裂开来,但它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平稳,一个完整性,一个仿佛整曲在一个心里的现在的感觉,一个完整性,比如最简单的那个《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来,会吗?我们这个还比较多一点,我们唱的这个节拍的感觉再抹掉一点,把乐聚的完整性四秒的这种形象性再现出来。尽可能形成一个完整性,《牧场上的家》你可以试一下,来!老师们的歌唱和张老师的这个琴声这个完整形象性相对比较充分,但是我们后半段的对家的渴望,对家的这种赞美情感形象还不够,你们还没有想回家,再让你们在这里呆三天,你就不这样唱了,对不对?后半段,很显然,在通常日常的教学当中,有老师会把它切割成一小个乐或者一小个,那就糟了,这首歌全没味道了,你要有大爱,你要爱黑皮肤的孩子,黄皮肤的孩子,爱那个牛羊,爱那个小草,爱那朵花,你给它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你何必一会重一会轻的呢?你给他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一个个爱抚过去,好不好?你就唱着这样的歌,走到每个孩子的面前,给他们一样的赠品,然后B段推出音乐形象,当然了,我们要处理好这个作品还是要再唱进去的,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这里就是心里的现在,你要让一个作品的发生就像四秒钟,形象的塑造达到这个完整度,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的,他能捕捉到并表达出来。记忆,这个就不说了。统觉是指我们对音乐的感知内容和倾向蕴含着我们已知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而不局限于对这个音乐个别特征的感知,是蕴含了你整个的过去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态度,包括你现在的态度。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主要依赖于你的心里有什么,你有的越充分,你调动统觉的能力越强,孩子心里有的东西越充分,他调动统觉的能力越强,因此,鉴赏、歌唱,或者律动,或者游戏等,你要让它更充分地融合,调动他的统觉培养他的统觉能力,那么这个统觉的发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兴趣。听吴老师讲《儿童歌唱形象化教学》,感兴趣,你才会调动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吴老师这点说得好,正好说到我心里;这点还不如我,我平时做得比她好,等等,你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要关注儿童的兴趣,没有兴趣,统觉的发生为零。因此,你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唤起他的兴趣,让兴趣调动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调动他很充分的态度来体验这个作品,争取形成新的观念、新的态度,获得新的情感,提升核心能力,高级的音乐能力。这个是第一个理论支撑,心理学的观点,是音乐形象能够呈现。

    第二个是力学的观点:音并不是并列的,而是运动的,是在时间里的流动的空间性的感觉,现在我请老师们手拿出来,你跟我一起画,换一朵的时候你的动作要点得大大的,因为换乐聚了。一边哼用噜,中间那个欢快的部分我们用蹦蹦蹦,好不好?再回到抒情的用噜,预备,走!第二段,好!请用这个节奏,长鼓舞的节奏,这个用这个节奏,瑶奏,那这个就重复,来,我们来一次,长鼓舞,预备,起!音,是运动的,把音在时间里流动的空间性的感觉做出来,它就有可能成为音乐形象,美学的观点,音乐如果不造成形象的话就不具有意味,音乐形象应该在感觉上存在着,因此还要有美的感觉性,因此,你要有美的完型能力,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完型能力。你不要说我没有方向,你有的,你的目标就是提升你的美的呈现能力、完型能力和追求让学生能捕捉到这种美把它塑造出来的这种能力。那么为了在音乐形象中看到美,音乐形象应该是在感觉上存在着的,刘德昌老师的课好在哪里?刘老师是上海的特级老师,他是我的偶像,我是在研究他的课堂当中成长起来的,我的这篇讲座也是研究刘老师的课而写成的,刘老师具有使美得以产生的完形能力,他使音乐形象得以在感觉上存在着。我们前面说到的音乐形象有三种存在状态,那最高级的是仿佛用眼睛看到的那样的状态,对吗?现在我们来一个作品就是《故乡的小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唱,预备来,甜美的,对,花花草草!感觉好难?对不对?好,停!它可能不像想象的那么活泼,远方,我们来感受一下远方,预备,一二,走!这个感觉更贴,对不对?好,还要再说下去,是愉悦的心情,好,来!愉悦就是看到自己走在这个小路上,很开心,很快乐,快乐和开心那我们速度要稍微加快一点,好不好?一二走!但是你要融合这种感觉,实际上塑造形象是有它固有的性格的,它就在远方,我们很想回去,很想回去,但是它就在我心中是回得去的,别忧伤,回得去。它不是真正的忧伤,它或许是一种怀念,一种思忆,一种乡愁,这种乡愁或许有淡淡的忧伤,但它是一种深情,深情的思念,所以刚才我们的歌声里面是一种伤心,一种伤感,现在让我们变成深情好吗?每个音都回到心中,深情,一二走!它是幸福的,向我倾述,好,那现在我请老师们,你的身体形象里面把这种回去又是在远方表达出来好吗?尤其是第三句它是不同的,每个音是不同的,他的情感落点是不同的,来,预备!每个乐会是那么不同,因为尽管是回到内心,最后稳稳地很有安全感地落到心里,这个故乡就在远方,它随时随地都欢迎你回去,是回得去的故乡,充满幸福,小花小草都在期待你。现在我请老师们把你的手伸出来,让它在空间运动好吗?把这种感觉在空间里运动的感觉,小肢体就可以了,好!请老师们,一二三走!更远了!对!马上有一种远方的路的感觉营造出来了。

    要从音乐要素与情境意境上感受歌曲的声音形象,用良好的音源,在课的铺垫、展开、收束的地方进一步渲染作品的声音形象,唱《故乡的小路》,你前面弄个进行曲,弄个黄河大合唱,那完全不搭界的,要有助于这种温暖的思乡的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的其他铺垫的作品。让课堂感觉有这种音乐形象的存在,就像我开始为什么要用汉舞,载歌载舞这种形象就奠定了这堂课的一个情感基调。第二,是反复听,听觉捕捉连续出现的音具有什么性格,在整体里边你感受到什么有个性的东西,把这个个性呈现出来,让这种听觉形象的感觉存在着,让孩子们听到,听懂,这很特别,就像这个兼奏,就像这种问答的情调。第三个是把握人文主题和歌词,捕捉歌曲塑造的视觉形象,让仿佛看到了什么的感觉,时而存在着。

    作者:吴瑶香(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 【上一篇】吴瑶香:儿童歌词的形象化教学(二) 【下一篇】黄世杰:台湾美感教育“月琴思想起”课程分享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