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贵:《蝙蝠和雷达》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9-08-29

  • 《蝙蝠和雷达》教学预案

    文本解读

    本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共八段,从飞机夜航安全问题待解,到透过几次实验验证蝙蝠探路的方法,最后,首尾呼应,说明雷达如何模仿蝙蝠引导飞航。

    就读者的认知理解过程来看,本课说明性文本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有比较多的新词汇、新概念、科学原理;二,文中含有一个科学研究,研究包含研究问题、三次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结论与应用。本课知识密度较高,需要读者解读资料推定结论归纳总结;三是,学生看似读懂读通读熟,但新知对读者相对陌生,语言文字的「懂」,仍须进一步与生活实际关连靠近。

    学习本课,读者需要带着阅读目的,具备并恰当提取相应的背景知识,针对不同属性的段落采用相应阅读策略协助理解。

    本课教学希望达成以下三个学习任务:一、学习科学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二、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态度与精神;三、进而理解本单元「大自然的启示」的意涵。

    教学目标

    一、理解学生对「科学」的起点认识

    二、读懂本课的生难词、内容关系、科学原理。

    三、运用示意图表达理解。

    四、利用图、表整理资讯,梳理科学问题、实验过程与方法、小结与结论。

    五、对仿生文章产生阅读兴趣并展开自主探究阅读。

    教学构想

    一、预习

    1.读懂、读通、读顺

    2.用笔记整理与表达自己对第七、八段的理解

    3.《蝙蝠和雷达》一文科不科学?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二、聊课文

    (一)阅读思考与交流分享

    1.这一课,和其他单元课文,有何不同?

    2.从文本的哪些地方看出这课是「科学性」的说明文。

    3.说一说,什么是「科学」,怎样才科学

    (二)文章的两个问题

    1默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两个问句。

    三、思考文题

    (一)思考文题

    1.文题   2.关键段   3.关键句   4.关键词

    (二)思考七、八段落

    【第七段】蝙蝠探路的方法

    1.朗读第七段

    2.利用图、表、数线,促进理解并做笔记

    3.选择词语,图示第七段,表达对「蝙蝠探路方法」的理解

    【第八段】飞机夜航的原理

    1.以第七段图示为基础

    2.利用图、表、数线,促进理解并做笔记

    3.用自己的方式,图示对第八段「飞机夜航原理」的理解

    (三)思考一到六段的作用

    四、蝙蝠值得模仿吗?

    【第三段】蝙蝠厉害吗?值得模仿吗?

    1.蝙蝠厉害吗?写在第几段

    1)说说蝙蝠的厉害:先读课文第三段,说一说蝙蝠哪里厉害

    2)找找蝙蝠的厉害:

    3)读读蝙蝠的厉害:读出作者用来描写、用以强调的效果。

    【第四段】蝙蝠厉害吗?值得模仿吗?

    【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科学家如何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用表格整理数据。

    如何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

    1.如何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写在哪些段落?

    2.人类如何揭开这个秘密?做了几次试验?

    3.试着整理第一次试验的资料,分栏整理实验

    4.小组合作整理第二次试验数据,利用表格整理实验方法、观察、小结论

    5.个人完成第三次试验数据,并总结三个实验的结果

    6.构思表头

    7.为表命名  

    8.表一、表二两种表格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9.用表格整理有什么好处?

    五、互文阅读:向科学家学习也向大自然学习

    1.科学家向大自然里的蝙蝠学习,解决了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互文阅读获取新知

    1)延伸阅读苏教版六下12课《夜晚的实验》

    2)把前一篇文章没有,这篇文章才有的新知圈出来。

    3.深入理解:科学家需具备怎样的态度与能力?

    整理《蝙蝠和雷达》《夜晚的实验》《魔鬼毡的发明》

    六、学习回顾

    1在内容方面:读懂科学问题、实验与结论、科学原理、获取新知

    2在阅读学习方法方面:表格、示意图、搭配图片阅读

    3在向科学家学习方面:好奇、把问题放在心上、实践解决问题、验证的科学作法

    七、延伸学习:阅读仿生科学文章

    八、延伸阅读自主探究  仿生科学说明文

    自主阅读

    四篇仿生学文章

    1.从四篇中自选爱读的。

    2.利用图、表、数线、示意图促进理解与协助表达。

    3.把握仿生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明。

     

    作者:李玉贵(台湾台北市国语实验国小,台北市语文辅导团辅导员)

  • 【上一篇】张幼琴:《地球爷爷的手》 【下一篇】葛琦霞:《数学诗》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