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群英《七律 长征》、方卫成《青山处处埋忠骨》、赵远利《毛主席在花山》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16

  • 运用系统思考  落实言语实践

    ——11月12日下午三节课的简评

     

    我特别喜欢今天下午的课程安排。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何群英、方卫成、赵远利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七律·长征》《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三篇课文,展示了他们单元整组系统思考的言语实践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几位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一篇预习一篇的做法,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内容,并画出思维导图。这一项作业就将学生们的目光聚焦到了整个单元之上,以五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整个单元的内容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初步感受到毛泽东的风采。这是学生的学习起点,遗憾的是没有展示一下学生画的思维导图。

    课中,三位老师通过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伟人毛泽东,完善思维导读。

    何老师的言语实践活动“朗读”——朗读诗歌,感悟诗人风采。

    读通。读准字音,读出韵味和节奏。

    读懂。发现诗歌表达上的特色。本文是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律诗”,引导学生发现七律的结构特点: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读好。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全班齐诵。

    通过朗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诗人风采,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坚强乐观。

        方老师的言语活动是“读写”——读写细节,感悟伟人胸襟。

    回顾:从《七律.长征》感受到诗人风采,从《开国大典》感受到领袖风范。

    品读细节,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活动。通过品读“喃喃”和“眷恋”“紧缩的眉头”等细节描写,体会毛泽东的丧子之痛。比较品读毛泽东的两种想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感受毛泽东的伟人胸襟。

    补写细节,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试着想象一位六旬老人这难眠之夜的神态、动作、语言,将你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写到:

    夜已深,主席的卧室仍亮着。毛主席在床下的柜子里翻找着什么东西,随后主席拿出了几本相册。他点了一支烟吸着,他一句话也不说,仔细地看着一张张相片,那都是岸英的照片。烟一支又一支地抽,相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有一两颗冰冷的泪水滴到了他的手臂上。主席望着窗外,仿佛在说:岸英,我们能再见一面该多好呀!

    这样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感受到毛泽东的伟人胸襟。

    赵老师的言语活动是“表演”——完善剧本,感悟凡人情怀。

    假如你是一位小小的导演,你会编写几幕剧本?(请群众碾米;给群众沏茶;帮群众推碾)这三幕剧本中的主角毛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关心群众、平易近人在整体把握课文脉络,理清三件事情,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平等对待群众的常人情怀和高尚品质之后,用完善剧本和表演的形式,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先以第一幕为例,聚焦人物细节描写,了解和完善剧本。演一演,评一评。后面两幕剧本,仿照学习“请群众碾米”的方法,尝试编写剧本。演一演,评一评。

    三节课结束,赵老师又引领学生回顾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思维导图。此时的导图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只有内容脉络的导图,现在又增添了阅读策略的关键词,不仅在形式上起到了单元教学首尾呼应,更重要的是,通过三位老师的引导,学生已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之间走了个来回。

    三位教师联袂展示,让我们确信:运用系统思考,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言语实践。因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作者: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小毅)

  • 【上一篇】徐颖《太阳是大家的》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千课万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圆满落幕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