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重建”研讨观摩会圆满落幕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9-07

  •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研讨观摩会圆满落幕
    ——播撒前沿信息的一场数学盛宴
     

    课改十六载,问道钱塘,尽赏教学三秋水。

    湖山八百里,心神共远,扁舟撑出六桥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就数学学科而言,有关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之间的关系,具备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

    “千课万人”汇聚优质资源,于201755-7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研讨观摩会,特别邀请27位专家,共同完成了16节优质课、2场学术报告、1场同课异构、7场互动评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重建的核心目标、有效策略、落实途径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一、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呈现“生命”

    数学课堂是一个赋有生命的生态环境,理应唤醒我们对课堂的敬畏与尊崇,让课堂呈现“生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格健全理念,建构开放、平等、互动、自主的幸福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的每一个细小动作,每一句细微的关注无不透露出她精心的课程解读,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学生们在吴老师的循循利导下,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和推进,为学生统计素养的形成埋下了可贵的“种子”。张齐华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扎实高深的数学功底,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让认识小数与旧知以及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发智慧碰撞,唤醒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袁晓萍老师创意独特,以“互动游戏”、“脑洞大开”、“想象圆柱”、“创造圆柱”等课堂环节,以“秒杀她”、“神器”、“地球人想不到的想法”等十分时尚、接地气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从独特的视角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郑毓信教授的报告《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立足长远,格局远大,不仅深刻指出,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达,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从孩子六七岁开始带领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进而创造世界,这是多么美妙而奇妙的旅程,更强调培养学生“会思考”,“长时间思考”,思考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数学老师职责所在!一个老师不仅是“教知识”的老师,更是“培养人”的老师!教授孔企平、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作课堂互动对话,充分认同把时间与空间、思考与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生命活力,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二、注重底蕴传承,让课堂呈现“文化”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计算还要传递更重要的数学文化。江西省教研员宋显庆、上海市教研员姚剑强从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出发,讲述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强调要体悟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全方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特级教师刘松的示范课《玩转三角形》幽默风趣,层层递进,把二维平面图转化成三维立体图,在孩子心里深深的种下了立体几何的种子。特级教师朱乐平的示范课《字母表示数》简约大气,很好的为大家解读了如何处理动手与动脑的关系。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长时间思考,并耐心给出思考方向,真正诠释了郑毓信教授“认真的想,静静地听,轻轻的说”的理念。“静待花开”的教育思想在俞正强老师的课堂上不断演绎着,花蕾在“德育”的浇灌下逐渐的开花、结果。在俞老师耐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力不断提升,思维也不断的走向深入,学生数学素养也在“课堂”这片肥沃土壤中埋下了智慧的种子。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更喜欢俞老师身上的“数学味道”!

    三、把握教学核心目标,让课堂呈现“常态”

    常态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学生培养等目标的最终归宿。特级教师华应龙与名师刘伟男、施银燕作师徒“同课异构”,分别执教《游戏公平》示范课。三位老师都来自北京,但却是风格迥异。施银燕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从等可能事件出发,通过实验验证,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华应龙老师的课轻松自然,从扔啤酒瓶盖这件不等可能事件出发,通过反例,促使学生无痕生成概率;刘伟男老师的课灵动清新,通过数据说明统计,促使学生概率知识的发芽。这样的三节课就像品尝数学文化大餐,回味无穷,共同展示了多样化的鲜活生动的课堂样态。教授孔凡哲、研究员杨玉东作互动评点,就建构学生静心思考、相互倾听、自主感悟的空间,让课堂变得静悄悄作高位探究。

    四、把知识与情境相结合,让课堂呈现“体验”

    抽象的数学需要知识体系与生活环境的高度融合。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鲍建生、福建省教研员彭晓玫在互动评点中指出的那样,要让课堂通过测量、游戏、实验等有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获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之美及数学力量。

    学识渊博的刘德武老师,在《认识负数》的课堂上化身成为一名魔术师。他巧妙利用减法计算的结果,变成温度计;再把温度计变身, 变成数轴,利用数轴的直观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刘老师的魔术表演十分淡定,不露痕迹,却将知识的本真轻松地渗透。徐长青老师的课,大气又细腻,幽默又深刻,轻松自然地将我们带入了奇妙而快乐的数学王国。黄爱华老师的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让人惊奇和赞叹的是黄老师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机智的建立了师生情感互动交流,巧妙运用学生的语言“挑逗”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深度思考。

    五、“学、思、创、生”相辅相成,让课堂实现“创生”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思”“创”“生”是打造深度课堂的有效途径。特级教师曹培英、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在课堂互动评点中,鼓励一线教师持续关注知识的生长点、生成点,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产生新方法,形成新成果。

    朱德江老师的课,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不厌其烦地思,直到真实的答案浮现出水面,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唐彩斌老师是一位幽默、智慧型教师,在他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想象,思维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次次打破瓶颈,动态的运动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直观的认知和经验,也为一线教师拓展教学空间作了极佳的教学示范。明亮老师的课独树一帜,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说服自己,老师画龙点睛,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找到知识的根源,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方法的迁移。黄升昊校长的课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沉浸在思考中,创设安静的课堂,不紧不慢的推进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钱塘的雨美,西湖的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伴随着理想起飞。短短三天的数学重建课堂研讨观摩会圆满落幕了,但千课万人播撒的教育理念,却已悄悄埋到与会老师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实。

  • 【上一篇】“千课万人”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科学课堂研讨观摩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千课万人”厦门著名小学“办学特色与内涵探寻”考察圆满落幕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