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庆《忠犬八公》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10

  • 电影遇见书,儿童在分享阅读中悄悄成长

    ——观祖庆老师执教的《忠犬八公》有感

    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温儒敏语)

    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电影遇见书——《忠犬八公》(课外读物)”这个课例,用新颖的课堂架构,独特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分享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抢答中回顾情节 ,发展语言。

    张老师的课总是激情洋溢的。开课伊始,一个抢答,几张插图,一下子把学生拉进了对小说、电影内容的回忆。

    ·出示图片(小狗图),这条八公是什么狗?

    ·它为什么叫小八?

    ·出示小说插图,学生尝试回忆相对应的情节。
        ·出示六幅电影截图,请根据这六幅图讲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张老师用四个问题抢答,达成了“借助插图和电影画面,概述故事主要情节”这一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我们发现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文字,丰富的语言材料,促进了学生的吸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每个学生个体,在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时,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学生就在这种潜意识的模仿中语言得到了发展,在问题的抢答中语言得到了发展,在连图成文的过程中语言得到了发展。

    二、在互证中分享发现,提高能力。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素养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用书影互证的方式体会品味书影细节,感悟人狗情深,可谓是精妙之笔。虽不是“酌古通今,旁推互证”,也很好地让学生在互证中分享发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

    第一个话题:在彼此眼中,上野教授和小八是谁?

    1. 播放电影片断一,从电影细节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生:我觉得上野教授是它的爸爸。上野教授把它关在院子里,它还想要逃出来,就是很黏它的爸爸。
         
    师:一个窟窿都要逃出来,我问你,你平时这样黏你爸爸吗?生:我觉得八公就是他的伙伴。教授去上课了,小八就一直跟着他,教授为了它,宁愿错过一班车,宁愿不去上班,也要把小八送到家中。

    师:教授眼中的小八,就是自己的——

    生:就是自己的儿子。

    师:只有为自己的儿子,他才会连班都不去上了,这个教授可真是任性啊!

    生:我的观点是教授眼中的小八是儿子,因为书中写了,教授为了小八,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八倒一杯热牛奶。过去,他都是自己先喝一杯茶。为了小八,教授特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师:说得特别好!他有没有为他的夫人改变生活习惯?他把小八的地位置于夫人之上啊!

    生:教授眼中的小八,是他的儿子。书里说,每次教授带小八出去散步的时候,都会给它讲一些常识。

    师:他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条狗,他仿佛觉得,小八都是听得懂的。那么,他都讲过哪些知识呢?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生:他们在公园里遇到一只特殊的蝴蝶,教授就告诉它,这种蝴蝶是不常见的,下次可能就遇不到了。

    师:你记性真好!教授为它普及昆虫的知识。有的时候,还给它讲家庭知识、社会知识、天文知识。这个时候,上野教授就是小八的老师,小八就是上野的学生。

    书中的发现,在电影中得到旁证,电影中的情节,在书中找到了依据。

    三、在情境中创意表达,丰富体验。

     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张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作品本身特点、把整本书的阅读和电影片段的阅读,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创意地表达,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下面的教学片段中可知一二。 

    ·站在教授或小八的角度,为对方写几句心里话。

    (学生在低沉而忧伤的《入殓师》大提琴曲中写作。)

    ·朗读自己写的话。

        师:先从小八开始。

    生1:亲爱的教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已经等你整整十年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回来陪我散步。我什么都不要,就只要你回来陪陪我,陪我一起吃烤鸭,陪我一起玩耍,你回来吧!

    生2:亲爱的小八,对不起,我已经去世了,不会回来了,让我们把美好定格在脑海里。

    生3:亲爱的教授,十年过去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你难道不喜欢小八了吗?我好怀念我们一起在公园散步、玩耍,我多想回到从前,你去哪里了?为什么不回来看看小八,小八等你等得好辛苦!爸爸,快回来吧!(生哽咽语塞)

    师(接读):儿子在等你呀!来教授有话说。

    生4:亲爱的小八,我很感谢你,感谢你的等待。请不要再等我了,我是永远回不来了。还记得以前的美好时光吗?你还和以前那样顽皮吗?还记得我的承诺吗?如果我们下辈子还能相遇,我一定兑现我的诺言。祝你幸福安康。

    师:教授劝小八别这么执拗。

    生5:亲爱的教授,这十年,我还在车站门口等你,你还记得吗?那天,我刚被你抱回家……我在等你。

    师:教授,你一定下错火车站了,我等了那么久……

    生6:小八啊!别再等了,你在人间,我在天堂,不知何时才能相遇呀!你还记得我离开时和你的约定吗?我是无法实现了……

    透过书与影、狗与人双线交织的视角,在学生的创意表达中,看到了彼此心底深处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由情绪的起点向高阶发展的

    四、在追问中升华认识,锻炼思维。

    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会不断提高。

    虽然下课铃声已响,但张老师没有放弃追问等待:“小八十年的等待,是否值得?同桌同学交换想法,请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我们既要走进感到人的故事里去,也要跳出了去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沉浸在情感的世界了。读这样的动物小说,既要进入故事,也要跳出故事去想一想,你觉得这样的等待值得吗?小八完全可以去找一个新的主人啊!”张老师一段这样的深情提升,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借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深思熟虑,讨论“等待”背后的价值。一边等待,一边回忆过去的美好,等待是值得的。师生在认识、观念、与情感的反复冲击中形成共识:没有教授,就没有小八生命中的美好。小八的美好时光都是教授给的。”“美好在小八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小八不可能去找新的主人,等待是值得的。十年的寒冷,饥饿,失落,挫败,绝望算什么?除了内心的永恒之爱,除了爱我和我爱的人,生命,什么都不算!在值与不值的思辩中,学生对“等待,是为了我爱的人”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曾说:“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张老师对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不是由教师一个人从头到尾讲下去而是让“指导在讨论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张老师对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发生在思维的视角与矛盾的冲突发生在叙事的笔调与情绪的点播发生在影像叙事与文字的逻辑对比中。在学习的情感与观念的分析中,在电影与书的相遇中,娓娓道来,信手拈来,儿童在分享阅读中悄悄成长。

    (江西省南昌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郭爱香)

     

  • 【上一篇】王崧舟《湖心亭看雪》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姜雅丽《秋天》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