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教学的另一扇窗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6-01

  • 打开教学的另一扇窗 

    ——写在小学学习共同体建构专题研讨会结束后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山色藏幽,湖光翠秀;这里,史脉悠远,文风炽盛,“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2016330日,我跟江主任也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在这里我们即将要享受一场学习盛宴—— “千课万人”小学学习共同体建构专题研讨会,一路上带着一份感谢,带着一份欣喜,带着一份期待,也带着一份疑惑,为能出去聆听全国著名教师的讲座而欣喜,期待能在他们身上学习到新的教育理念。

    为期三天的活动,共安排了6堂讲座,还有现场的互动提问,每场讲座都是大容量、大视野,广度与深度可想而知,虽然有点疲惫,但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能参加“千课万人”的活动,实属不易,我觉得我不能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各位同事对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帮助和支持,学习期间,我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处于兴奋的状态,我要不断地去聆听专家的思想,充分的感受,尽我所能地吸收其精华。

    6堂讲座都是围绕着一个专题——“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由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提出的,他指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现在,日本有近万所中小学学校,参与到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中来,许多学校由此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巨大变化。

    “学习共同体”旨在打造一种润泽课堂,给人一种舒服感、安心感。但它毕竟是一种新潮思想,无论是在形式的改变上还是在内容的实施上,对于我们这种大班额的教学,目前想要彻底改变确实非常非常难,但6堂讲座听下来之后,我发现“学习共同体”其实跟我们正在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相像,于是,我结合我们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几点改变的方向。

    一、倾听

    佐藤学先生说过:“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我非常赞同而且也深受启发,倾听能力往往代表着学习的深刻性,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听”而不是“说”。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以前,我只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不停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我会请他再作思考或请其他同学回答。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精彩的发言要鼓励,胆怯的发言要启发,错误的发言要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孩子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发言与他们形成对话,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每个孩子都安心发言,无拘无束地交流。要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其次是孩子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是我们班孩子很欠缺的一点,总是个个争着回答问题,只阐述已知的东西,不知道汲取。其实,善于倾听不仅是尊重他人、礼貌、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善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这是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永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二、悄悄

    听了这几堂讲座之后,我发现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误区,总是着力打造“热热闹闹”的课堂,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总是要求他们放开声音大声地讨论,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没错,热闹的课堂气氛,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他们的收获是否和课堂的热闹程度成正比呢。学生没有安静思考的空间,想要安静地思考却总被周围的嘈杂声包裹着、干扰着。“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佐藤学的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的学习空间。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静”主要是指心的宁静,只有心静下去,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有效,要想学得多些,广些,深些,没有宁静不行。“静悄悄”和“活力”看似相反,其实并不然,“静悄悄”是一种学习环境,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和老师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的路上有所收获。

    三、求助

    “如果你会了,请你当小老师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如果你不会,请你求助身边弄懂的同学”。在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一点都不缺乏小老师,他们乐意帮助身边有需要的成员,但是,求助者的角色却没有人扮演,那些遇到问题的贫困生从来不知道主动求助别人,而是自己闷头在那边思考,思考不出来,就等待着老师下达指令,让组长帮助他们。现在这个社会很是奇怪,很多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要么就是查百度,要么就是查找资料,稍微好点的可能会去找父母,如果还没弄懂,那就让问题烂在肚子里,他们从来不会去主动求助身边的伙伴。求助是人类极为普通的行为,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应该不断进行着相互的求助。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都应该通过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方式发出求助信息。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特别是学困生,勇敢、主动地向身边的人求助,在班上建立一种求助的氛围,消除嘲讽声,大力表扬求助者,因为会求助的人是学习力最强的人。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非常有广度和深度的课题,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学到的只是里面的一些皮毛,都比较浅显,但我知道所有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殊途同归的。“学习共同体”对我来说虽是一种愿景,但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真正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安静倾听,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让我们的教室不是星星点灯,而是全面开花,逐步打开儿童学习的“黑匣子”。

     

    (湖南 朱淑丽)

  • 【上一篇】寻美术本真,绘美术蓝图 【下一篇】“千课万人”小学纸艺培训心得体会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