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瑞江:《花非花》教学设计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8-06-14
  • 魏瑞江:《花非花》一课教学设想

    《花非花》是我构思已久的一课内容,但始终没有时间走进课堂里里去实践,因为这节课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常常在头脑中不断构想,进而产生一定要去实践的愿望。接到“千课万人”邀请,我不加思索的就报了这个课题。直到组委会要教学设计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给自己出了了一个难题。

    本课画花又不是完全学习画花,还涉猎到花的设计层面,以及骨式变化,排列列形式等等。把传统的四方连续图案知识与平面构成知识进行综合,所以既不纯属于“造型·表现”,也不纯属于“设计·应用”,应该是把这两个学习领域相结合,在绘画与设计之间不不断转换,不断生成的一种创意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思维转换的过程。适用于小学一至六年级,本次教学为三年级。

    课题创意虽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那首杂言古诗《花非花》,但本课内容却没有其诗中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有的是,花非花,花非花,构成不是构成,而学生作业的效果更更是难以想象,但会有几分惊喜和收获,还会有不足,甚至失败,而这些恰恰是激励我去实践的一个动因,于是就产生了期待。

    当然,这也给著名特级教师程明太和章献明两位老师带领的课堂观察团队增加了难度。为此设计三个问题仅供观察团队参考:

    1. 骨式设计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2. 从画花到设计转化的理解过程;

    3. 用数据统计从有规则排列和打破规则排列的学生作业数量(包括过程中发生改变的)。

    著名美术教育专家李力加教授微信中说:“两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作课堂观察,这会让全国的老师大大受益。”我说“最受益的还有我。” 为此,感谢“千课万人”,同时也感谢我们的导师们,让我们总是拥有梦想和期待,并不断实现梦想和超越梦想。

    四、教具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 8 开素描纸一张,一支麦克笔(黑色、蓝色和红色各买一些,将来随机发给学生,丰富作业的效果

  • 【上一篇】肖绍国:《潇湘馆》教学设计 【下一篇】冯星星:《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