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冰《在柏林》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13

  • 刘冰《在柏林》一课的样本意义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刘冰老师在执教的《在柏林》一课中展开了较好的探索。根据观课所得,笔者猜测她想达到以下意图;

    1.以杜甫的《石壕吏导入,发挥互文参照的作用。《在柏林》是现代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小小说,《石壕吏1200多年前中国诗人杜甫写的诗歌,虽然时代跨越千年,文章体裁也不同,但表现的主题是一样的,都是揭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只不过小小说在柏林》表达主题时更含蓄、隐藏一些。所以以杜甫的《石壕吏导入对于启发学生理解小小说在柏林》的主旨是有帮助的。

    2.引入柏林的多组照片,补充学生对外国城市感受的不足。对于柏林这座西方都市,学生的确缺少直观感受,文本又是以二战时期的柏林为宏大的背景,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及感受,学生要领悟文本主题确实是有困难的。引入柏林的多组照片,补充学生对外国城市感受的不足,为学生加工文本提供必要的经验背景。为此,刘老师在不同教学环节,提供了三组照片:二战前的柏林,二战中被盟军攻打过的柏林,现代的柏林。

    3. 在预习的基础上理出小说的要素,理解小说的主旨。教者抓住环境、人物及其举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感受作品控诉战争与祈盼和平的主题。这是教者处理较为成功和出色的环节。

    4. 体会小小说以特写镜头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以小细节反映战争大灾难的构思特点以及独特的结局的表达效。这方面教者有这样的意识,也花了较大的笔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线不够清晰,取点比较散乱,教师阐释过多,学生进入文本层次不深,依靠自身感悟不够丰富。

    由此,笔者也产生了一些感想,不惮浅陋,在此交流。

    1.成功的语文课堂,是阅读心理规律、文本特色、儿童学情三者之间达成平衡后的有机统一体。追求这种平衡统一达成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的旨归。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备课过程艰苦的实质所在。有了这样的大局意识,我们在备课中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

    2. 文体特征把握要更准确。小小说跟一般小说一样重视场景、个人形象、人物心理、叙事节奏,但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丰富的思想。它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小小说涉及的场景人物虽然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但语言、内容更精炼,情节更新奇。特别是小小说在结尾处,会和中国传统相声一样抖出一个“包袱”,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小小说凭 “典型”一词所能概括的。

    如果能找到本小说构篇上最大的特色、最奇巧的地方,再设计一个容量较大的学习任务作为本课主要教学环节,本课主线也会更清晰,学生学习活动展开也充裕和充分得多。

    “千课万人”不但推介名师,也培植青年,这样的取向,体现了活动的公益价值、亲师情怀,值得钦佩。所以刘冰在执教的《在柏林》一课,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艺的提升也具有了很好的样本意义。

     

    作者: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孙春福

  • 【上一篇】“千课万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篇】杨波《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