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鸣亮老师《长方体的体积》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25
  • 通学情  达数理

    ——罗鸣亮老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赏析

    本次“千课万人”资料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蓝皮书》(2017)中有罗鸣亮老师对理想课堂的认识: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言简意赅,也正是罗老师课堂最鲜明的写照。听课过程中,脑海闪现出“通情达理”的这一成语,细想,太贴切了!罗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心情、通晓的是“学情”,让学生自主说理、辨理,在老师的追问中悟理、通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抵达数理的彼岸。

    一、基于学生起点,聚焦疑难研究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句话耳熟能详,但要真正做到,却不简单,罗老师的教学就是最好的示范。

    师:对长方体的体积,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有长、宽、高。

    生: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

    师:关于长方体的“体积”,还知道了什么?

    生:一个物体占空间的大小,是体积。

    生: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同意吗?哪里学到的?

    生:课外兴趣班……

    师: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同学举手。(一大半)

    师:你们都已经知道了,那我们准备下课吧。

    生:我们还不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可以用“长×宽×高”计算。

    师: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

    1)开门见山,了解现实起点。罗老师一开始上课,直接提问,指向学生已经有了什么。整个对话自然真实,欢畅淋漓,清晰地暴露了学生的学情。

    2)显现认知盲点,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交流,知道学生会了什么,还让学生承认自己还不明白什么,大家达成共识,明确了整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研究方向。短短几分钟,简约大气,一举两得。

    二、基于体积意义,探索体积计算的道理

    抽象是数学最基本的特征,所有的数学概念、规则都极其简练,作为一个结论,都不难记住,困难的是,要让尚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理解其形成的过程,明白其中的本质道理。 罗老师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立足体积意义,把计算转化为“有几个体积单位”。面对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学生想到的是“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去摆,因为长方体的边都是用分米做单位”,看看一共可以摆几个。

    2.借助想象,理解“长×宽×高”所对应的摆法。罗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提供小正方体,让学生实践操作,而是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在脑中完成数学实验:沿着长摆,每行摆5个;沿着宽摆,可以摆4行;沿着高摆,可以摆3层,相乘出来的总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课堂中,学生还提出从前往后摆,即:一行摆5个,向上摆3行,这样一面有15个1立方分米,有这样的4面,一共有60立方分米。伴随着语言的交流,学生不断想象摆的过程,老师再及时辅之课件展示,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紧密关系。

    除了根据长宽高想象小正方体的摆法,还有更巧妙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直接告诉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想象“会长什么样”。学生还是会将长宽高与摆放的个数相联系,想象出不同的长方体,既突出“长×宽×高”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又关注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3.及时追问,促进形与数的对接,理解“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本质。在学生讲理的过程中,罗老师能及时追问,让隐约的道理清晰化、可视化。

    例如 学生: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摆……

    追问:为什么选择1立方分米,而不是1立方米?

    学生:一排摆5个小正方体……

    追问:你怎么知道可以摆5个?

    当学生有两种不同的摆法时,老师追问: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猜测被盖住长方体的长4分米、宽4分米,高就是0.5分米……

    追问:有道理吗?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追问,课堂中举不胜举。正是有了这些追问,让学生理解了长、宽、高与每行的个数、摆的行数、摆的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长方体体积公式形成的道理所在。

    三、基于度量本质,沟通长度、面积、体积的联系

    老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抓住学科教学的本质,对知识内涵、体系的深度理解,洞察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还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让学生驻足回顾与思考,进行沟通与联系。在这一点上,罗老师又有精彩的示范。

    在课的最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当学生说到“用小立方体测量”时,罗老师顺势提出:测量长方体的体积,与之前学过的面积、长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回顾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分别测量线段长度和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图), 感受到“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好一个会讲道理的老师!

    有讲道理的罗老师,也就有了会讲理的学生,整节课徜徉理性精神而熠熠生辉!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小学数学教研员  田小勤)

     

  • 【上一篇】黄爱华老师《三角形的认识》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刘德武《解决问题练习课》、黄爱华《认识三角形》、罗呜亮《长方体的体积》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