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蔷:重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一)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10-14

  • 重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一)
     

    我的题目叫《重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新的启发。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首先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普遍性的问题,不一定具体到某一个老师或者某一个地区,但是从大的范围来看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第二就是深化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些挑战,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开始十多年了,从01年到现在已经十四年,迈入第十五年,我们可能有一个由改革到深化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第三一些比较简洁的解决对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目前的一些创新实践,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可以做一些什么,另外就是创新课堂教学这些实践层面可以做一些什么,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

    首先目前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从过去这十多年的课程的实施来看尽管一再强调课程是一个工具性、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很多老师更看重的是它的工具性。工具性也就是说它的知识、技能,用来能够交流,这些东西是可见的可抓着的可视的,大家觉得有东西可以抓得住,这些是大家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学生的思维方面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学生的整体的人文素养方面,怎么能够更好地跟课堂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情感、态度以及思维能力和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发展,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还存在着一种为了应试,为了抽测,很多老师会担心一些考试的问题,但这样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一些教学

    第二就是现在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的,比较局限于课堂教材课本,问题在于我们的课程缺乏一种多样性弹性的学习,给学生提供的语言的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尽管在这样情况下,可能很多老师还说我没有时间,我的课时不够用,我的课堂时间太少,其实有的时候可能稍微的往后退一点,就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不一定非得是抓住某一个特别细小的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感受。我们的教材还是比较单薄的,再加上课堂教学往往容易把教学的内容碎片化,也就是它的整个内容没有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一个意义的主线,我教什么就是为了教而教所以我把它称为内容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他的学习就造成一些困难,他回去之后要去整合这些东西,再形成这种能力这个也是我们现在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第三就是教学的表层化模式化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其实不需要去模仿,just be yourself,你就做好自己,因为很多的课是不可复制的,它也没有可模仿性,有些技能技巧能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取决于老师对这门课程它的深度的理解、解读,真正把文本挖掘透了,到底拿了这个文本应该教什么,从语言到思维到文化一直到它的价值观,怎么能融成一个有意义的一体化的教学,把所有的东西都顺在一个时间轴上。但是我们的教学过于碎片化,它不在一个时间轴上,东一下,西一下造成学习的一些困难所以有些学生跟不上了,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去整合他们应该所学的东西。千万不要模式化,记得有一段时间到广东去,这个学校统一要求这个课必须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第四步干什么,而且甚至要求所有学科按照同一步骤,分时间进行领导们说老师讲太多了,只能讲十分钟,剩下时间学生要练三十分钟,规定之后我发现有一些课堂就变成一个掐着时间这种课堂是一个非常僵化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要追求这种僵化的东西。

    再一个就是说它的封闭性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的课堂真正给学生开放思维开放让学生创设他们的课堂资源,这方面比较欠缺的我一直认为学生是课堂最好的资源,这个资源很多老师不知道利用怎么利用呢?我们问的问题利用不起来,因为你问的都是非常封闭性的问题,你说这是一个什么?这是一个杯子,那是一个什么?那是一个床,这种问题不可能给学生提供任何的思维空间。我听到一节课,学生学了一个词叫city,老师的问题是What does the word city mean?我们可以想一想可能在课堂上很多很多,无数次地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我在想当你问What does the word city mean?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有没有可能换一种方式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思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反馈,学生可能不一定认识,老师argument的是他不认识这个词,那么我想问你怎么知道他不知道这个词?能不能换一种方法,Can you tell me a few places names of cities that you know? 这样她就完全知道他能告诉你哪些地方,而且他告诉你的城市很多可能是他自己去过的、知道的、经历过的,每个学生可能都不一样这个问题就会比What does the word city mean?要开放的多。其实现在特别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提问问题,到底问什么问题就决定了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问题永远是封闭性的,这个课堂就永远是封闭性的,这个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的课堂就缺少个性,缺少深层性回到city 这个词,其实当你说Can you tell me a few names of cities?这是一种说法,就是说你要根据你学生的程度,但是还可以进一步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city ?也很好,因为学生会告诉你他所知道的东西,可能看到buildings ,可能看到streets,可能看到a lot of cars ,many cars, many people ,这都有可能,所以你不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但是你给一个思考和参与的空间,这就是资源。当你把学生的资源调动起来之后,这就是课堂生成的资源,是现场生成的资源,因为你不知道他说什么,但是你会让他把他所有的经验他的经历他的知识都贡献给你,每个学生贡献不同的知识和经验的时候,课堂的资源自然而然就丰富了很多,所以老师不是课堂唯一的知识的享有者或知识的占有者如果我们的问题堂开放了,课堂深层性就自然有了当我们的问题是封闭性的,必然是一潭死水的课堂,学生也会觉得非常疲劳倦怠,越学越累,有的时候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听着听着就觉得好疲劳,这都是一样的道理。但当你给学生很多空间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个课堂就过得特别快,会非常地享受这样的课堂。我们要考虑学生一天在学校度过那么长的时间,我们能给学生带去什么样一些精彩,能够留下记忆,给他提供生长的更多空间的这样一个课堂,实际是对他们生命的一种尊重和爱护。如果我们每节课都那么上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浪费学生的生命。学生的每一天的时间多少个小时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是他们生命的几乎大部分的时间所在,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导致学习成效不高。

    最后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问题。在2011年的《课标》修订里是首次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教师不仅仅说我会英语我就能成为好老师,要知道怎么去教,而且要有自己的专业信仰,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方式,我有方法,我还能够自主地不断去反思和发展自己。现在的教师在专业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个人能力方面还有教学层面怎么去提升的问题,现在的老师有一点可以不用质疑的,就是所有的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在所有学科里相对而言是一支非常敬业的队伍,小学老师尤其突出,因为是一支特别年轻的队伍,大家都在做着跟我们国家整个发展同步的新生的一个职业或者事业,因为从01年才开始推广,现在也无非就十来年的时间,所以在这条路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这支队伍非常有朝气,也非常有热情,但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就是低效敬业,我们很敬业但是效率不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就是我想到的几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不针对某一个老师。

    下一步在想深化改革的问题,因为从11年《课标》修订之后,到12年开始实施,又有两年多过去了,现在进入第三年,怎么去深化改革的问题。从规模走向质量,还要进一步深化推进质量问题。有一个必要、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就是在国家的课程做的比较规范情况下,我们还怎么能够从指令性的课堂范式更多地走向弹性多元的课程范式,比如说规定的两节课,可能还应该跳出这个课程,翻过来再去看我们的课程范式还有没有可能和机会去调整或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其实我觉得每周两节课真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从本校也就是校本的这样一个实际的环境出发,设置一些新型的学科课程的结构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的转变,可能一线的老师会觉得不管这个事,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点事情的,这样转变就会简单些。第三是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力,不要拘泥于课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那一点点实践,要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让课堂成为一个创生的课堂,提高自己本身的课程创生力,包括刚才说的课程生成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要丰富资源,整合各方的力量,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新的课程体系,我们的目的就是实现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和教学,那样才使每个学校都生机勃勃,不需要去模仿别的人,我们必须要有思想,没有思想就很难。

    要做这些有几个对策,首先我们要凸显课程的人文性,接着思考怎么去凸显人文性问题,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他的情感,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又回到课程本质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课程?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不是就唯一的让学生去学几句英语,去跟别人说几句英文,能跟别人做一个对话而已,这样的认识还是比较局限的。我们的课程是一个育人的课程,不论什么课程都有它特有的育人价值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它所特有的育人价值在哪?是什么?怎么能把这样的一个育人价值体现在我们的课程当中?这需要我们去考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问题这也现在成为我们英语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们把它称为思维品质,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他应该建构发展的一些思维品质是什么?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原来最开始用英语去思维感觉有一点高,觉得学生的语言是非常有限的,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课程的改革、推进,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感觉到语言的学习跟认识、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刚才举的例子来看,问的问题不一样,学生思维就不一样,学生其实是完全可以在语言的课堂里去发展和促进他的思维,渐渐地他有他的观点,他有他的看法

    第二就是优化课程设置的问题怎样去丰富我们现在的教学材料,采用多种方式加大语言输入量,现在有一些是属于有限重复,也就是说我们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们的课堂都是在重复着一些东西,学了一点忘了,再重复又学一点,这个量非常的小,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保证,要想让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发生质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你只在那一点点知识上面绕来绕去,掰开了揉碎了,不可能形成很高的能力,我们需要想的是怎么去加大语言的输入量,因为输入和输出是直接影响的,输入的很有限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带来很大的输出。大家都知道input假设,这种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输入,怎么可能带来有效的输出?第三就是深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改革,鼓励对话性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指令性的,只给instructions: stand up, sit down, turn around, put up your hand, who has the answer,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这种语言我觉得还是一种instructional language
    在教学老师好像一个军队的指挥官一样,在指挥着这个课堂,那么我们希望的课堂是一个师生之间对话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它实际上是一个意义的交流,不再是一个知识层面上而是在意义上面共同建构意义的一个过程和深层性的教学。最后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应该是以课题的方式来带动教学的改进,就是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共同来探讨,然后推动我们对教学的认识,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的方式来提高课堂上教学的效果还有就是教师的评价素养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过去十年没有给予特别多的关注的问题,而今后十年也就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教师的评价素养怎么去提升?这一个所谓的评价素养不是指测试的素养,你怎么出题的问题只能说是一个方面,真正的评价素养是发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课堂教学随时的观察和反馈是教师评价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系,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关注的还不是很够,几乎没什么关注,这是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点这个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现在进入就是创新实践的问题。这里面我会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体系的创新,一个是教学实践的创新。我们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一个优化,包括目标内容选择课时课程方式、评价、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多样化个性化的一个课程体系,补充符合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一些学习材料。现在教材学习容量实在是太有限了,而且语言不够鲜活,缺乏生活,它的意义有的时候也会比较生硬,为了句型而编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水平,补充适应他这方面的一些材料,适当地加大中小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语言的接触的密度,创设一个课内课外联动的,不是说只关注课堂结束就完了我们所谓的联动并不是说回家做作业,这种课堂联动是你带给学生的那种热情,激发他的兴趣,然后他回去之后会自主地自动地更多地去接触和学习语言的的一个联动,让他回去课内课外去联动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关于课程体系创新方面,有一部分学校现在在他们所能做的范围内已经做了一些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首先要重视顶层设计,要知道我们的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高效地来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优势,促进深度的改革,为实现传统课程向现代化课程的一个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步应该思考怎么去构建一个新型的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现在我们特别讲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每一个学科学生学完了之后他应该所具备的学科素养是什么,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样的理解之上构建新的课程和教学体系。首先是一个需求分析,我们的理念,我们的追求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是什么?我们所定位的一个目标是什么?在近期、长期这样的一个时间里第二就是怎么去组建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得考虑选择内容的问题,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之上如何去选择,怎么去丰富它?针对什么样的学科素养?目前已有的材料能够发展学生什么样的素养?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和材料?结构线索思考的是我们怎么去选择主题?怎么去选择素材如何去设计活动?如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如何发展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其实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更多地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去组织活动,去实践教学,实现完了后还需要一个目标评价,我们实现得怎么样?我们怎么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一定要用考试的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知道这个课题是有效还是无效的?

    现在大家都用一个词,不能说时髦,反正现在大家都非常认可的一个词叫evident, evidence based learning,也就是要有证据,能够举证出来学生这堂课学了什么,不是老师这堂课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在40分钟结束的时候他能做什么他从一开始进到教室他走出教室,他的知识他的能力他的思维以及他的情感在原有基础上他的提升表现在哪?要有evidence,要举证,不是说凭感觉。最后要经过这些尝试来建构一个新的模式,总结完善和推广我们的模式。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现在已经建构的一些新的课程体系,比如说北京的北大附小他们创建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特点立体多维的,回归本色的,富有个性的,这是他们在研究了他们的学生和需求的基础之上开创出的一个课程体系,叫JOY English,卓越英语。这个分基础类课拓展类课研究类课,开了很多的类似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既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同时又有各种各样的素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补充,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这是一类课。还有北京的芳草地国际学校所创设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国家课程不变,在此基础上来拓展和整合相关的学校校本的资源,形成三个类型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也分基础类课,以国家的教材为主,还有个性类的课,它的Drama课是非常有特点的课,是全员参与的课,不是说Drama只是一个有才能或者有兴趣有表演才艺的学生来选择的课,它是面向全体,从一年级开始每一个班每周都有一节戏剧课,这是非常有特色而且我们看到学生通过戏剧课,他能力、表现、自信各方面的得到了全能发展成长,真的是令人impressive的。还有北京中古友谊小学的,他们的课程改革实现的更早,从2003年就开始整合课堂,实行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课程结构,以综合英语也就是主教材为主,附加试听阅读和语言实践的一种模式,他们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他们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我记得曾经有一些上海的教研员带着老师们去他们学校观课,回来之后给我的反馈是他们感觉真的是shocked,所谓的shocked就是他们没有想到小学生的英语的语言学习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学生的语言应用的那种自然程度,他们是已经完全用语言在交流,在沟通老师们觉得非常非常shocked。同时也开发了其他的,比如说阅读课的模式视听说课的模式语言实践课的模式综合英语课的模式,每一个课程都有它固有的模式。从阅读课来看,一二年级是故事课,这个故事课是借助小故事、绘本为主,到三四年级进入到更多的阅读,其实很多也是绘本,到五六年级就进入到读写相结合的。其实它的课堂即使是故事课,也是从读到写的一个课堂,它是读了故事,然后自己编,又画又写的一个一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学生的语言的输出的能量,包括他输入的量足够,所以他输出的量可以说是非常地令人震撼。我们出版了一本书叫《小学英语课程整体改革的创新的实践探索》,是2012年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整一本书几乎围绕着整体改革的问题, 03年开始以这个学校为本,一共是七所学校参与,整体改革模式做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下面来看教学模式的创新怎么能够在现在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一个建构,课时、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进行重构,如果要加大语言的输入量的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并不是说我们的小学课堂不要做听说,孩子们需要听说,但是他们也需要阅读。听说只是一个能够交流,也就是说我能交际,就好像我们每天早上打招呼购物出行、问路,这些都属于社会交往性、功能性的一些语言功能,这些功能无非是和生活相接近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式。真正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更丰富的思维的语言材料,在这样的一个交流里面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怎么进一步丰富这些内容呢?就是要通过阅读。首先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绘本阅读,从低年级开始增加绘本阅读的内容现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分级阅读材料;第二就是没有课时,或者说我不能够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做的,也可以做SSR的阅读模式,主旨是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给他创设阅读的机会;第三就像戏剧表演这类的,我觉得完全可以做,我们现在已经跟芳草地学校合作了第三年,他们的戏剧课现在做的是有声有色,非常好,他们的绘本阅读课也做的非常好孩子们最喜欢的课是故事阅读课,视说也是一种方式还有歌曲歌谣这种校本,特色课学校可以有很多,还有一种专门做的跨文化的课堂,资源都可以补充给学生。

    那么阅读怎么去创新为什么要推动英语分级阅读?我们的课本数量有限,怎么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我们现在的英语阅读的现状是起步晚,老觉得学生读不来,最后读那一点小语段都特别无聊,我们自己教觉得很无聊,没有什么生活,为语言而语言的这样一个语言材料不生动第二就是阅读量很少,读的东西非常有限,不能够从量变到质变,质变不了因为量不够。第三我们的阅读方式是偏的,我们只读做multiple choice,做一些题,这一种阅读不能称之为阅读。我们的资源也相对短缺,老是说我们没有书,找不着这些东西。另外我们重视程度问题,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重视程度都不够,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认真去思考读写,特别是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哪读写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是仅仅会说话,不是谁都有很强的读写能力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为说话只是你的交流的一种途径和渠道其实真正生活当中人更重要应该去发展的是读写,上学主要不是为了说话,不是为了怎么跟人打招呼,真正的上学是为了发展我们的读写能力,促进我们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读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读书首先可以满足求知欲,取决于你对话的人,你对话的人有知识,你就能从对话获得很多经验,但是我们学的那点话,说实在的太浅层次水平太浅了
     

    作者:王  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上一篇】王蔷:重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二) 【下一篇】褚金丽:提高中国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秘诀(二)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