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晨: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英语教学(二)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14

  • 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英语教学(二)

    大家可能见过这样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叫做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当中说一个人上课用某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完了以后在24小时之后,他到底对于上课的内容还能掌握多少?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你光听,你光听你只能记住5%,最厉害的是你学习完比如今天我讲的东西以后,你马上向别人进行传授,你给他讲今天李晨老师讲的东西有意思,我给你讲一讲。你在讲的过程当中你就在百分之九十,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在座的各位老师,这个表格本身是不全面的,因为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任何有意识的学习,它都只占人脑学习的30%,我们叫蓄意学习,都只占30%,那么还有70%它是一种unconscious的,是无意识的。比如说阅读理解,我们经常说你要想降低一个文本的阅读理解难度,很简单,你多配几个插图就可以了,你本来是一篇文字,你现在里面插了好多图片,你就直接地降低了它的难度,有的人不理解,我怎么就降低难度了?我给他看图怎么啦?你看图的一瞬间,学生大脑的其他的70%就被你激活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看到图,图很好理解,那么一下子就激活了他相关的图示,然后再去看文章,难度就降低了,是蓄意学习和浅意学习的一个结合。同时我要跟大家讲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更重要的的概念,叫认知资源,有的学生读阅读理解很快,有的学生只能在字词层面在那儿较劲,我把单词先拼出来,再拼成一个词组,词组再拼成句子,他在那较劲,这里面有的人是觉得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我告诉大家,有的时候是不是的。

    先给大家回答一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李老师,你告诉我一个人早学英语好不好。请大家看这里的两张图片,左边这张图片是一个人的语言区,这个也是一个人的语言区。这个人学的比较晚,这个人学的比较早,早学外语的人的母语是红色的,红色的和他的外语之间是不是重合的,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学外语学的比较早,那么他的外语处理的那个区域和他的母语处理的区域在人的大脑当中的位置是重合的,在一个地方,好比我这里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这里还有一个U盘,我要把这个U盘插到笔记本电脑上,那么我常做的一件事情是把里面的文件拷贝到桌面上再打开,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习惯?为什么?因为这样速度会快,那你知道晚学英语有什么坏处吗?晚学英语的坏处就是相当于你在大脑上插了一个U盘,这个U盘就是这个外语,那么这个速度是不是会变慢呢?以前有这么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另一个孩子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的,这两个孩子走到了中考这一步的时候,分数是一样,外语是一样的,都100分。那么那个晚学的初一的妈妈就笑那个妈妈,说你看你多花六年钱,我们最后分数不是都一样的吗,我跟你讲,不是这样的,至少尤其是那个多花六年钱的孩子,他做这个卷子拿100分非常轻松,他的大脑根本就没有花太大的力气,连汗都没出一滴,但是另外一个孩子可能已经绞尽脑汁才能完成这件事情,所以说早学英语节约的是一个人人脑的认知资源,这是一个最本源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是在一个地方处理的,神经网络都长在一起。

    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再跟大家说几句题外话,比如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语言,3-7岁,3-7岁之间什么时候开始都行,都不算晚,这是我最后点睛的话,早学英语节约认知资源,认知资源就是经常有人说哎呀我这个脑子不够用了,你知道什么时候人的脑子不够用吗?就是因为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他的认知资源不够用了,因为它被别的东西给占据了,其中有一点就是学外语。

    我要讲的下一个是网状激活系统。老师们一想李晨老师今天尽给我们转名词,但是这个东西我有必要跟大家转,网状激活系统它长这样,人的大脑大有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有一个叫胼胝体的东西,就是脑干,把左右半球进行联结。脑干是人类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的大脑一个非常发达的组织,它很原始但是它一直存在。脑干当中有一个小点点,大家看在这个位置,这个小点点是干嘛用的?人的眼睛看的信息,人的耳朵听到的信息,最终都要经过这个小点点向人脑的其他地方进行传递信息,就这么简单个事,它是一个门神一样的角色。那么这个小点点它对于什么样的信息能够传过去呢?网状激活系统也叫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RAS. RAS是人脑的生存机制,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人的大脑里面都长了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只有两样东西能够放过,一,它认为这个东西对我有价值;二,这个东西对我有危险。那么这种东西是很片面的,我们经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认识是片面的,那么人的认识怎么就片面了?是因为网状激活系统的存在,人才会偏听偏信,人才会在心理学上叫斯格托马,斯格托马就是sticmasticma就是希腊语当中的盲点的意思,这种盲点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他会以他自己的那种方式去看待你给他讲的东西,而对于你新讲的东西视而不见,所以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他这个门神不要关上门,要打开,你怎么样让他打开呢?比如说我站在这,因为有录像嘛,我不能来回跑,这样对于摄像师师傅来说是一个负担,但你如果上我的语言课,今天是师训课,另当别论;如果你上我的语言课你会发现我会千变万化,我会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会调整大家的座椅,上课上的好好的,来来来我们换个座位,上课上的好好的,我们来看一段影片,我要保持你大脑网状激活系统的活性,我不能让你在一个地方太comfortable,有的老师已经睡着了,comfortable.这个时候他的网状激活系统已经关闭,这是不对的。所以老师们上课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知道这一个问题,并且通过多通道的一个涉入激活它。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给大家讲了12个,确切地说是13个,相关的影响学习的因素。这些概念从不知到有所了解再到能够应用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绝对不是我们现在这么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但是我希望这已经给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大家要知道自己目前的教学实际上是对人脑的一种塑造。对教学的启示我有必要稍微盖个帽,今天对于教学的启示方面我尽量地说的快一点,也请大家注意力更加向我这边集中一点,今天我就不会让大家有时间去反思了,一个半小时实在是没时间,字数比较多,每一条都是金科玉律,请大家仔细听。第一条,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关注一个效应,这个效应叫做首音——近音效应,即在上课的前5分钟和上课的后5分钟,一首一尾是人的记忆力最好的五分钟,在这个头和尾希望大家能够把重要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这个位置,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记住你这堂课到底想让他们掌握什么,因为中间的那个一大段时间实际上学生的记忆力是不怎么活跃的,这叫首音——近音效应。第二,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它进行一种接触、体验、操练和处理,最终才能够让他构建出一个学习的意义,这是第二点。第三,学生上课总是会犯错的,犯错这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你让他犯了错,一定要提供明确的,有指导意义的feedback,teaching feedback, error correction.这样的话让他知道我这个错是犯了,什么样是对的?为什么那样是对的?你如果让他把这个事情想清楚,那么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噢,I understand!”这个叫智力的快感。任何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要不断地去积累这种智力的快感,因为只有这样,他的intellectual orgasm才能够帮助他所了解的信息走向长期记忆。第四点,我刚才也跟大家讲了,学习分为蓄意学习、有意识的学习和浅意学习。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比如说在浅意学习方面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比如说之前那节课是数学课或者体育课,那么学生的大脑已经被带到别的地方去了,脑波都不对了,那么这个时候你上课的时候可以在你进教室的一瞬间就带进来一些挂图,贴在黑板上,这个时候学生他的大脑迅速地就会对这个事情产生兴趣,浅意学习得以调动,或者你放一段影片,放一段音乐,都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再来看吓一跳,把控授课节奏,提供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够哒哒哒哒哒,people only start to listen to you when you stop talking. And you have to wait until more people understands your question and then raise their hands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提供一个反思这样一个时间和机会。同时大家不能够忽略学生需要的知识连接情境,这一点老师们做的相当棒,今天所有的课我听之后的一个感受,就是老师们已经完全清楚语言学习是要在一个situation当中去学习的,所以这个情境的建立已经做到了,但是如果不做到它的危害今天我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因为对他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网状激活系统关闭。同时要避免四样东西,人的大脑最害怕这四样东西,第一个习得性无助;二,危险;三,过度压力;四,焦虑。这四样东西如果让学生有了,那么他是不可能学好的,因为他的大脑的学习成效会不断降低,同时我刚才就说,预先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的意义建构这件事情是值得做的。比如上一堂课之前可以把你这堂课当中要用到的图片,要用到的一些概念的流程图,用到的一些表格预先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先看一下,就过一下就行了,每一张幻灯片大概停个五六秒,最长不超过十秒,这件事情如果你一旦做了,学生的大脑将启动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叫主动意义建构。他一看到那张图他就想刚才老师用到这张图了,这张图有可能什么意思,他的大脑就开始活跃了。比起你藏着掖着,有的老师就是这样,他那个PPT都不给你看的,然后他掖着,有一种他想是要激发好奇心,但是这事两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认为它的危害会更大,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那种好奇心不是这么调动的,而是通过别的方式调动的。

    我们再往下看,有没有注重情境记忆,创设实际情境来教学,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倒数第二点,是要给予学生一个选择权,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多备几种方案,在上课的时候让不同学段,不同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有选择权,比如说老师说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二三大家在黑板上给它一个选项,比如说听一首歌,来一个什么样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去选,选的过程当中明显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网状激活系统充分激活的效果,同时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因为如果你当时的设计这三点之间层级上是有差异的话。最后一个我估计从来没有人在这个场合跟大家提过,你要重视水的作用,你看我讲了老半天,有多少老师一口水都没喝,哎呀,这个水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可以喝不要过度喝。有的学生就这样,喝水呀,好,咕咚咕咚一瓶水喝下去了,然后就想上厕所,上课的时候他又不好说这种感觉。所以过度饮水和脱水均需要避免。

    还有一点我想说Before I called it a lesson, is something called natural learning system.人的大脑有一个自然学习系统,我画了一张表帮助老师们理解这个概念。人脑的自然学习系统它要关注到情绪方面,社会性,认知方面,你的身体以及你的反思,这五大类是学习系统的五个分支,五个组成部分,不难理解。每一个组成部分是有核心要素的,比如说你要想调动你的情绪学习系统,那么你对于这件事情你必须得有激情,passion.如果你想调动社会你得有人去合作,要想调动认知,你得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目标,如果你想调动身体,你得有行动去支持它,如果你想调动一个人的反思,那你确确实实给他机会去反思。教师怎么做?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情绪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管是我们的语言,还是我们的姿态还是我们在对于英语学科的表现出来的一种喜爱上,我们都要给学生产生一种镜像,让他能够学习咱们。同时在社会方面我们要创设一种小组的一种group dynamics,让小组当中的同伴之间能有机会互相学习,创建一种归属感和被尊重的感觉,同时在认知方面,教师是一个促进者,给他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求知路径。在身体学习方面,教师的作用是一个教练,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展现自己的一个学习成果。在反思方面传授语言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大家不要小看这张表格,这张表格背后实际上是对于我今天所讲的,之前所讲的所有内容,如果要一个体系对它进行归一的话,这就是一个归一之后的体系。我也希望老师们在设计自己的课程的时候思考一下是不是调动了人脑的自然学习系统。

    接下来我要再说的是一些实际的案例了,案例比较多,我提一个吧,比如说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比如说要给孩子设计一个多媒体的课件,设计课件的时候根据我们之前所讲的,人脑的网状激活系统等等一系列的理论,我们首先要保证一个多通道的刺激,就是说你那个课件不仅要能听,还得能看,最好还能摸,现在我们智能手机上面有很多点,用手来点这么一个东西,包括现在有一种东西叫做点读笔,这是一种多通道的刺激,因为他在点的过程当中,他的大脑多个脑区得到激活,提高学习效率,音乐,刚才说过了。学习任务的认知复杂,接下来这句话有点难以理解,大家想一想怎么理解,学习任务的认知复杂性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之间要有匹配。认知复杂性,个人的任务难度知觉,任务情境,一个是任务本身的难度,一个是这个学生觉得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以及这件事情它发生的整个的一个环境,这三点之间如果你能求得一个平衡,那么你这个微课,现在大家不都做微课嘛,做微课从人脑的角度,你就记住我刚才说的三点极其有指导意义。任务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对于这个任务的一个认知以及这个任务设计出来的呈现形式,这三点之间求得平衡才能够算好。母语经验对二语的促进,多媒体情境下内容呈现方式以及蓄意学习和浅意学习,这个都是我们之前提过的就不多说了。其次,大家知道“攀登英语”,听说过这个教材吗?很多老师点头,“攀登英语”是北师大的,脑语认知实验室他们做的一个实验。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如果你要设计出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课件,微课,翻转课堂随你怎么讲,你必须要有如下的一些原则。第一,你必须从他的兴趣出发,而且这个兴趣不是你认为他的兴趣,而是确实的基于调研的对于学生调研的一种卡通形象设计,这是第一点。第二,面向儿童的生活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和他生活要贴近,同时对他内容的学习要进行分层,比如说词汇量可能会很大,但是有一部分是输出性的,一部分是输入性的,你知道就可以了,两千个单词远远超出他目前能说的,但是没关系,有的东西是要能说的,有的东西只要看到能懂也就可以了,要区分认知负荷要减轻。各个年级以及年级内部的学习内容之间要前后连贯。

    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比那个文字好看,人要想学会一样东西,他得不断地干什么?首先有感性认识,然后熟悉它,怎么熟悉?各种操练,各种体验,各种处理,自动化的和半自动化的,然后再接着感知,再理解,再掌握,最后才能形成本能。我们以前有人是这么统计,他说你学一个新单词到你掌握它要多少遍来着?有的人说要七遍,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要五十遍,fifty times,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你千万不要觉得frustrated,比如你昨天教的一个单词,今天学生没学会,那才哪到哪呢,五十次哦,你才讲多少次,所以说自己心里得有数。在多媒体当中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一个单词呈现的频次不断地加强,这样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有好处,同时你要提供配套的各种类型的活动素材,调动学习者多通道参与,比如说点读笔,调动他触觉这样一个感官和神经通路的学习方法。这是“攀登英语”做的一些事情,等大家拿到我这个内容以后再去细看,他们不同的年级做的事情是非常的成体系化的。

    最后有一个东西我想提一下,之前我跟大家讲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中国好像对于人脑的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不是很关注,这句话说的并不是那么的公平,因为在我们国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010月份到20033月份这个期间,历时三年,香港政府拨款2000多万港元,参加学生812名,年龄4-18岁,同时将神经学、生理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与语言教学连接起来这么多人,做了一个什么事?叫应用脑神经及认知科学,提高香港语文教育成效研究计划,这个计划他们研究来研究去得出如下结论:四岁的时候可以系统地开始学习中英文,这是他们第一条。第二条拼读训练对语言学习效果特别显著,尤其对英语,中文当然拼读是学习效果显著的,那么英语拼读效果更显著;师生互动的语言教学活动收效良好,但是这个对老师来说要求很高的,就是你这个老师真的要明白什么是师生互动,而不是那种表面的,最后就是英文的这个chant,老师们读chant, chant的时候注意哦!英文的chant,当你做chant的时候,学生对那个韵律比对内容他更感兴趣,而在中文的chant的时候学生对内容比对韵律更感兴趣,正好是反过来的,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拼读方面的书,这是我们北外的一个老师,叫刘宝胤,刘宝胤老师最近写了一本书的名字叫《英语爱“拼”才会赢》,这本书系统地对英语当中的拼读规则、自然拼读就是这个phonics进了极其系统而且接地气的描述,值得大家参考。这里面大量地写了什么叫做拼读拼写,大量地写了什么叫做我们经常说的叫视觉词,大家知道视觉词吧,sight words.这个sight words在这本书里面专门有章节的,弄清视觉词的来龙去脉,所以说呢这本书里面还提供了大量亲子的阅读活动、拼读活动,所以推荐一本书。九到十一岁年龄段他们接着去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先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学语法,这一点和咱们学中文差不多,就是你得有一定的基础,你才能从语法的规则的角度去进行归纳,英语也一样。同时他发现语义关联学习词汇比较好,就是这些词汇之间是有一个情景的,它的语义上是有关联的,最好能通过讲故事,唱歌这样一种语义关联把单词教出去,这一点和大家目前做的事情是直接相关的,最后它里面提出来,诗歌教学有三种方法,唱咏法、韵律诵法和平调读法,所谓平调读法就是你不带韵律,不带旋律,就平调去朗读,唱,唱出来,韵律带韵律。学习中文的时候,唱咏法有助于增强记忆,韵律诵法有助于增强理解,最佳方法是三种方法混用,并且没有顺利要求,但是这是中文,英语有所不同。英语的chant增强记忆是把它给唱出来,增强理解也是韵律诵,但是它是有顺序要求的,就是老师们以后上这个chant不妨借鉴一下这个花了2000多万港元的这么一个大型研究,最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说学生要想把chant做好,首先你要平调带他读一遍,然后再去加韵律,再去加唱咏,这样效果为最好,这个他们研究的一个成果。

     

    作者:李  晨(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上一篇】李 晨: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英语教学(一) 【下一篇】鲁子问:我国外语教育的全球领导力目标设想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