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向红:我用这三招让孩子爱上英语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9-08

  • 我用这三招让孩子爱上英语

    一直认为,真正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因为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开发与建构的过程。在建构的课程中,我并不想只让薄薄的一本教材说话,当然我也不会赞成一种松散和过剩的课程,这些也不是一个学习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课程的学习者需要足够地理解、研究材料,并有足够的信心既能解决、解释、分析和表达所呈现的材料,又能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利用(play with)这些材料。于是,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些能够与教材对话的多样材料,并且营造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一一这本身便是走向建构的一大步。而我,正是在一次次蓦然回首中,邂逅了以下这些教材之外,却又与教材息息相关的资源和材料。

      邂逅一

      三文治英语

      我很想给这些孩子多一些接触英语的机会,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语言材料,开学初的几天,每天都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网上google,通过链接的页面一个一个地看下去,有的时候花了两三个小时都没有斩获,脖子倒是僵硬了。终于,在一天傍晚,发现了“三文治英语故事教学”资源,它以一个个故事为载体,采用中文夹英文的形式,反复出现一个词汇,在故事结束后对词汇和句型进行集中教学,再学唱一首包含故事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的歌曲。

      我在网上一口气看了好几集,觉得很是好用,大为快慰,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办法下载,请教了多名电脑老师都说只能在线播放,而且还不能全屏。但这样的素材实在是太好了。幸好我们的教室里都可以上网。第二天我就抱着电脑进去早读了。

      当然,我明白要让孩子预防些什么?不能光顾着听故事,什么都忘了,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今日英语早读——听故事学英语,问他们,哪个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听故事还是学英语?机灵的小朋友大声说:学英语。我就把这个故事的编排体系一一告诉了他们,瞧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高兴。

      那天,第一个故事大约听了5分钟,几个单词也很容易,我和他们一一过关,歌曲也很容易上口。每个人都乐乐地哼着:我们是快乐的little pigs(小猪), little pigs. 所以说这样的语言素材只能用于低年级,若要让五六年级的学生唱:我们是快乐的little pigs, little pigs. 会有这么多fans吗?

      第一次听故事学英语应该说是成功的,因为事后就有小朋友来问我:我们什么时候再听三只小猪的故事啊?于是乎,我就在每次早读课上播放一个故事,第二次听的时候再把前一个故事的语言点和歌曲复习一遍。为了方便他们回家复习,我把网址放在了班级网站。鼓励小朋友在家学英语,但是要求他们一个星期学1个故事就够了,因为还有其他的作业要完成。

      就这样,我们的早读课就变成了三文治英语故事早读课。这样的早餐学生很是喜欢。每天,先来的小朋友都会自觉拿出书本读英语,等学生差不多都来齐了,我们就开始“吃三文治”了。

      邂逅二

      儿歌接力

      我们老师埋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在家不主动学习英语。其实不论哪个年级,学生学英语的一个很大弊端是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走,但是到了课外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了。英语能力要向课外发展,就要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可延伸的学习方式。而当学生没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时,做老师的不应该为他们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吗?

      我是通过“儿歌接力”这项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方式链接到课外的。儿歌接力——这个想法来自于二(8)班一个叫Flower的学生,她经常喜欢自告奋勇地在班级里表演她在课外学会的儿歌或者歌曲,每次都是她一个人举手来讲,别人都默默地听着,孩子们也没有一种我也想来讲的欲望。

      Flower个人的学习方式已经建立得很好了,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她的好习惯传递开来,怎么办呢?我就想到了接力本。我特意买了漂亮的本子,上面写:我们的接力本——二(8)班的英语小天地。然后请flower写第一篇儿歌,我把课前一分钟作为一个平台,请她来教大家她写的那篇内容,学生都可以评价她这个内容对我们有没有吸引力?难度是否适合我们?她教得怎么样?讲完后,我还要请讲得最好的人把点评的话写下来。还要很煽情地问:下一个谁来接力?小手如林,大家都争着来。

      在二(8)班实施后,我到二(7)班“煽风点火”,让他们也跃跃欲试,开始了儿歌接力。学生带着一种被老师肯定、被同学肯定的愉快的体验,建成了这种自学、讲授(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为了能在众人面前小试身手,就必须要在课外学会一首新的儿歌,还要学得非常好,不然怎么教别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求帮助,与人沟通,表达能力也在增强。就这样,我提供了可以外显的机会,萌芽和结果的过程由他们自己实现,以此达到了学习方式的习惯化和迁移化。

      下面就是发生在儿歌接力中的一个小插曲。

      一天,因为在8班收作业,耽误了一点时间。上课铃声已经响了,我才走至7班门口。教室里传来整齐的英语朗读声。我微笑。知道他们会这样,7班,我有得力的小干部,Amy, Cindy,……但是,目光所及之处令我诧异,因为领读的不是我心目中的得力助手,而是班上一个有朗读障碍的女孩!我问还留在教室的班主任:是她主动要求的吗?班主任说:我看见她略带羞涩地站在那里,想动又不敢动。就问她:今天是不是你读儿歌(连班主任都知道了我们的儿歌接力)?那你就来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感慨!也许是她真的有这个想领读的心,因为最近对她鼓励很多很多,可能也让她自己感受到了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又或许她本无意,恰是班主任的一句话成全了她。不管怎样,她踏出了这一步,对她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一步。

      邂逅三

      阅读实验

      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并不等同于高年级孩子,支撑他们阅读下去的力量在于语篇的简洁、教师的帮扶以及角色的共鸣。所以我在这一点的开展上是非常慎重的。起初我准备了一些原版故事书,国外购买的,很是原汁原味。在全班发动阅读,因为书有限,所以要求他们两人合看一本,期待他们会小有收获,但是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虽说句型简单,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阅读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看来采用和语文一样的阅读方式并不被学生接受。

      阅读之花,由点带面。

      巧的是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我在四(3)班的班级书橱发现了六本英汉双语读本,篇幅不长,语句很简单,还配合有插图,我大为欣喜,一下把6本书借了来,分给另外两个英语老师每人两本。

      而我的两本,马上就派上用场了。我把一本借给了二(7)班的Steven,另一本借给了二(8)班的Alex,作为我对他们平时学习认真的奖励,因为他们都是有能力进行英语阅读的。我把他们选择为最适合的“种子”,借以传播我的“阅读之花”。我还请他们来介绍阅读心得,并示范读给大家听,还真是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目光。

      阅读方法,由易到难。

      AlexSteven是可以依赖个体能力进行阅读的,但是在全班开展的阅读,还是需要我的帮扶的。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我先不采用难度更大的默读,而是选择有声阅读,让孩子们读出声音来。

      第一步: 进行单词的发音练习,熟悉句子的结构。我会择选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单词和结构进行语音练习,学生此时只要模仿读音、熟悉结构即可。例如:I am going to shave. I am waiting for the bus. I am doing my homework. I am going to paint the wall. I am washing the dishes.

      第二步: 通过肢体语言,演绎出单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进一步巩固语音。例如:to shaveto wait for the busto do my homeworkto wash the dishesto paint the wall

      第三步: 角色朗读。我会适当改变文本,把我学生的名字替换文中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前来演绎文中的行为,其他学生看着文字朗读。

      例如:Baby boy is shaving his face because he will go to work. Baby girl is going to school and she is waiting for the bus. Lazy boy is not doing his homework. So he will wash the dishes and paint the walls. His mother is angry.

      (Baby boyBaby girlLazy boyhis mother这四个角色就是班级中的学生。)

      阅读空间,合理延伸。

      在我的带动下,很多家长都理解了这样的做法,我还取得我校外籍教师的协助,请他在双休日的教学中利用《新概念英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语篇阅读的能力,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也让学生完全可以理解文章的意思。现在学生对语篇的阅读基本没有畏惧心理,外教也高度评价他们的阅读能力远远超过了同轨班级。

    “三文治英语”“儿歌接力”“阅读实验”,是我和孩子们在共度的教育生活中栽培的课程之花。其实,教育生活处处有风景,关键是有心捕捉。如果对我们身边的人、事、物视而不见,那么,即使走再远的路,路还是那条路。如果我们一路上欣赏风景,记录心情,整理思绪,学习着、发现着、创造着……那么,终有一天蓦然回首,可能会发现幸福或收获已经紧贴在自己的掌心了。

    作者:戈向红(江苏省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 【上一篇】鲁子问:课表的背后: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范式 【下一篇】夏恩力:Summer老师讲故事,跳出二元对立,激发真实思考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