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望如:从集体创作到空间美感的营造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28

  • 从集体创作到空间美感的营造
     

    台湾一个班级的孩子大概30个左右,大陆一个班级有40个左右,这40个小朋友都融入到这个活动当中吗?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方向。集体创作的目标同课程,有什么样的关系?台湾近十几年来,做了人文与艺术的课程,我们将音乐美术以及表演课程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课程。在90贯的课纲里面有一个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看到彼此的动力,看到对方的创作进行同侪学习。这几年日本的佐藤学,他带来了学习共同体的学风,事实上我们早就在做了,只是协同学习互助的概念我们换成了团队互助的方式,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一定会比较,但是问题在哪里。一个班集体它一定成一个抛物曲线的方式,有些孩子会表现非常好,有些孩子会表现比较差,对于表现差的孩子,怎样让他的信心提升,怎样让他等同其他的孩子共同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小朋友共同成长,也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刚出来当老师的时候,一个班级将近有60个小朋友,台湾目前一个班级不到30个小朋友,我们也知道大陆的班级早先的近70个小朋友到现在的40个小朋友。我相信未来还会再递减,当我们在降低小朋友人数的时候,维持每一个小朋友受教的品质,这就是重要的。不管是国语、数学、社会甚至到英文都是一样,要让孩子在课堂当中都学到东西。在台湾,小朋友参与学校的设计已经成为风气,学校空间改造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因为学校是大家的。我们上美术课,所学到的东西要做到什么,当然是要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那么把它运用在学校的生活中就是一个最好的表现方式。谁在主导学校的课程方向?台湾和大陆就不太一样,那么大陆有国家课程,有市级课程,有校本课程,但是不管课程的区分如何,谁主导课程这个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校园的空间有没有区分美感,假如是校长、主任或者外面的设计师来帮你设计的,那么墙面的设计、空间的设计到底是不是符合孩子的需求?它具备了美感吗?孩子是不是有参与?集体创作的共同观念就是我有参与,我有参与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美感素养建立了没有,从哪里建立,是从环境,或是老师指导,还是学生自己体会。请问学校环境当中哪一个地方是你不想去的,要让学校的空间成为艺术角,那就要接受集体创作,集体创作可以发挥所有人的智慧。在最近的3年,我们将集体创作、装置艺术还要空间营造全部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学校自己去规划设计体验,经过市政府的专家评审团队,评审之后给予补助,补助的金额从30万到80万不等。集体创作只是一种方式,重点是在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如何将孩子的这些东西在校园当中美化集合美感,我给大家看一下创意在哪里(PPT播放)。很多创意就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你可以带领班上的小朋友、家长一起来做这些创意。课堂中有很多文化创意,学校中有很多文化创意。我特别讲的是教室就在围墙外,意大利瑞吉欧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教室就在围墙外,它的意思是你的视点就在围墙外,你的思考要越过学校的围墙到外面去,他们的教学非常特别。社区有教室的概念,这是我们非常推行的,就是说社区里面有非常多的行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热点,利用这些素材引入学校,所以学习的空间我们都有,我们做了开放教育、学习布道、艺术角、阅读角。艺术角和阅读角相结合,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教语文不是只有听说读写,不是只有阅读而已,而是有很多东西能够同艺术所连接。所以艺术是创意的来源,我们透过艺术的教学是要让孩子培养他的创意,这样他可以应用并设计未来生活,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我们透过这样的运作让孩子们知道分享的重要。艺术角很很多的创意和发现,它是环境艺术的一环,怎样变成环境艺术?比如操场,以前台湾的操场都是红色的,当时我在做操场的时候就把它变成了彩色跑道,所以只要改变颜色,给孩子的感觉就会不一样。艺术角设计后,给孩子多了很多艺术涵养。艺术角其实是小型博物馆的一个缩影,空间的改造就是透过你自己的想法,透过跟家长的讨论,透过跟小朋友的讨论,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我问小朋友,你们最想要什么,小朋友就告诉我最想要一个树屋,那就这样一直发展,让小朋友乐此不疲,因为学校比外面更好玩,要看得到、摸得到、体验得到,这才是最好的教学。各位,美术馆、博物馆的东西都是被阻隔,完全摸不到,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摸得到的,就是公共艺术,所以可以感知感受后再去创作,它的结果会不一样。艺术角能够提升师生美观之接受与表达能力,还可以提供创意性、经验层次、形式层次、象征层次、材质层次、感觉层次、环境层次等等,所以它是学校的另类老师,将场地作为师生互动、沟通的桥梁。我们为什么要去这样做呢?在小学6年中我们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不是要他的技巧多好,我们要培养他喜欢艺术,懂得艺术。

    那么有哪些空间可以去发挥可以去经营呢?很多地方都可以做,比如说楼梯转角、走廊等,连厕所我也做了些改造,厕所很多人都不愿去碰,天花板、栅栏、柱子、布告栏,还有室外很多的空间都可以用。这个创意思考的面向哪些有创意?空间、课程、人际、经费、家长互动、媒体的互动和行销,这每一个都可以有创意。那么这些创意的发想,我就举了这一些例子给各位看,我把它跟阅读作结合,各位来看,这是二手书的募集角。我就设计了很多阅读角,我就用集体的概念去设计的,走廊上的几个角落摆放几张软骨头让小朋友躺在那边看书。猫头鹰阅读角,本来是想让一个小朋友躺进去看书,结果往往是躺了三个。小朋友进图书馆老师往往会说不可以讲话,这个里头可以讲话,可以聊天,还可以吃东西,那些全部是二手书,弄脏了也没有关系,所以这是观念的改变,进图书馆不可以把书弄脏,借书又有借书的手续,又很麻烦,规定了这么多限制,小朋友为什么要到这里看书?还不如让他更自由,书弄破了就整理,能用的就留下来,不能用的就处理,这样这个空间就美化了变成一个阅读角。这是百家姓阅读角,这里有.......这都是在传达美感经验。楼梯底下摆上桌子摆上椅子,墙上设计很多谜语,即使你在踩谜语猜不出来的时候也是在培养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啊,这也是跟语文一样啊。唐诗宋词的阅读角,图片是小朋友画的,画完之后扫描打印,外面做成拉门,小朋友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上面他会很有成就感。楼梯也可以改变成龙猫公车阅读角,因为楼梯很宽,这是小朋友的秘密基地,里面有很多绕口令,阳台做成漫画书屋......这些阅读角看上去跟语文有关,它可以吸引小朋友来,但是却在培养小朋友欣赏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培养互动交流,让孩子喜欢阅读,不知不觉中就会觉得语文实在是太博大,太精彩了,玩出兴趣,他就会喜欢语文。空间活化的创意发想,到艺术角的建构启发思想,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培植创意,其实是有间断性的。你要怎样的思考,要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要集合众人的智慧。我一直跟所有的老师讲这个概念,我不是要教你们学多厉害的技巧,你是教练,那你就要方法和策略,要把策略引进来,让小朋友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他才不会逃跑。所以这个空间有什么用途,你可以把竞教的功能提升出来,让它变成学校特色的一环,也可以随时随地改变思维,用最少的经历去做最多的事,然后回收物可以再利用。

     

     

    要怎样指导呢?其实集体创作有很多指导方式,有逻辑性和系统性,那么我们要有分工的概念,有分工的步骤和方式。那要怎样指导小朋友?其实可以先找题材,统整材料,然后运用材料做改变,培养他们的敏锐性,另外在学校会做符合能力的指标,那么我们就可以比对能力指标了。集体创作要怎么教呢,其实集体创作有几个方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选定主题、推选组长、集体创作要有一个力的领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协调,领导者要展现领导力,被领导者要服从分配,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在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然后共同讨论创作构想与表现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我们不帮忙构图,不帮出主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二十几年来做得非常多,之后要创作活动要组合与修正,中间经历很多次的组合才能看出哪个地方需要休整,讨论好了,再是做评量和发表,最后做扩散性思考,每一个集体创作都可以作故事,或许未来你回学校后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讲故事的。创作有很多方式,其中一种是集体方式,这是最常见的;拼贴式的集体方式,这幅作品就是先画自己的作品,之后剪下作品最后进行组合;组合式的创作方式;独立式(集合式)的创作方式;分工式的创作方式;最后是连续式的创作方式。另外集体创作我把它发展成为故事布道,就是让每一个集体创作都可以讲故事。这些来自师生的集体创作需要空间,如何让空间具有美感,需要结合,你要怎样营造,我们来看米仓国小(PPT播放),原先不要的教具利用组合画框在楼梯场形成艺术家学习布道,用小朋友的作品装饰墙面,只要有空间,每一个墙面都可以放。这些创意的发想是来自哪里,就是来自小朋友同家长的沟通,我想要什么就开始讨论,讨论完了就开始做,随时随地探索体验艺术,那就是空间的利用。

    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回顾,学校的空间要产出美感、产出空间、产出特色就要去思考。我们有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看,有这么多的空间可以美化,不管你是空间美化或者更改它的用途,都是经过创意的思考和集合小朋友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小朋友的创作来美化校园的空间。我这么多年来在大陆看到的墙面都是外面的人设计的,它可能是《三字经》。我们有非常多的传奇故事,《红楼梦》、《西游记》等,假如要把它放在墙面上,要用什么方式把它呈列上去?应该把孩子找来,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用集体的创意,让学生参与,让家长参与,把它放在墙上之后,那么共同参与的方式就完成了。让自己的学校与众不同,各位美术老师都是责无旁贷的,我还是要强调创意来自发想、来自冥想、来自互动、来自探索。有很多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观念,观念改变了,东西就出来了。团队的力量就是展现表达培养孩子的表现、沟通、分享的最佳方式,为什么?因为在做题与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不断地冲击、谈话、互相了解,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有意见,这刚好就是一个尊重的开始,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集体创作可以增加文化的探索和体验,什么叫自我探索体验?来自各地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文化会产生同学校的互动。例如东阳的木雕,就是在地文化,可以跟学校的特色结合起来;泉州的木偶和布袋戏是最有名的,也可以拿来做学校的布置;河北魏县的剪纸;天津塘沽的版画。所以要认同自我文化,学校的布置文化要把在地文化融合进来,运用集体创作的概念作为布置学校的方式,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在集体创作中是螺丝钉的角色,要让孩子知道缺我不可,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创集体创作的课程,推动学校的美感教育,展现美学素养,继续创作是最好的方式。从二十年前的集体创作到现在的空间美感课程,它的基础是集体创作,做出美感教育的推动,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机会,最后建立小朋友的信心。今天我利用这个时间同各位分享,最后要传达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乐于学习,让每一个孩子在群体当中乐于统筹学习,因为共同学习就是让孩子产生快乐的泉源。社会是人跟人之间的互动,透过全体学习就能够尊重别人,就能够欣赏别人的美,学习包容,学习忍耐,学习别人,虽然没有画得非常好,但是也是创作的一份子,这是集体创作带来的很多精神。借这个机会,同大家分享的从集体创作分享到空间美感的创作的过程,谢谢大家。
     

    作者:吴望如(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授)

  • 【上一篇】程明太:从历史的发展看美术育人价值 【下一篇】张世玚:艺术理论运用与美感教育实务探究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