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春来:浅谈小学科学养蚕活动的意义及开展策略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14

  • 浅谈小学科学养蚕活动的意义及开展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养蚕活动作为一个亲历饲养项目,在教材多次更改中,依然被保留下来,这是一个经典的活动,它能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亲历科学的实践机会,尤其对于学生的自然情感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有重要价值。

    一、养蚕活动的意义

    1、在养蚕中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科学教育要关注自然情感的培养,课程要求教师鼓励孩子乐于投身自然,用敏锐的感官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养蚕活动让学生了解蚕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建立蚕的生命周期的模型,认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养蚕活动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生命对于一个生物个体而言只有一次,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学生就不会随意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伤害小动物,他们会逐步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2、在养蚕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养蚕活动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观察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用观察、测量、记录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不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蚕的一生历时40天多天,在小学阶段,像养蚕活动这样时间长、跨度大的观察实践活动并不多,这对学生探究的耐心、恒心也是一个小小考验,孩子如果能够经历完整的一个过程,相信这将为他将来从事更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养蚕中增强亲子沟通。养蚕活动在家庭中进行,通过良好的家校沟通,我们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饲养进行指导,因为养蚕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蚕卵孵化的温度、湿度、喂养注意点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在陪伴孩子养蚕过程中,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与蚕宝宝一起成长,并不失时机地记录或拍摄孩子特别突出的表现。这也是架设亲子沟通的一座桥梁,让父母与子女在亲情交融中共同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二、养蚕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养蚕活动意义丰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把这个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但是据调查发现,此项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情况却很不乐观,就在无锡地区而言,几乎有80%的学校是不开展正式的饲养活动的,只是走马观花介绍一下蚕桑知识,或者利用视频资料观看蚕的相关内容,老师为什么不带领学生来饲养呢?分析一下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缺乏蚕卵和桑叶。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这块历史上的鱼米水乡变成了工业化的新农村,养蚕业在现代农村已经绝迹了二十多年,原本田野中随处可见的大片桑树都消失了,蚕卵也是稀缺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养蚕活动自然就没法开展了。

    2、老师怕麻烦。要养蚕,老师首先要花心思找到桑叶和蚕卵,而且根据学生的人数,桑叶和蚕卵的数量可能很可观,尤其是桑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如何能做到不断供应。其次,饲养活动时间长,老师自身教学工作又繁忙,出于怕麻烦的心态,活动很可能就取消了。

    3、家长不支持。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语数英学好,其它都无所谓,所以科学老师布置的课后观察或者种养活动内容,往往会被家长认为是荒废时间,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即使孩子有了饲养的资源,在家庭中往往也得不到支持。

    三、养蚕活动顺利开展的策略

    要把养蚕活动顺利开展起来,作为科学老师,首先要认识到活动对学生成长的良好意义,其次也应该在活动保障方面做好工作:

    1、蚕桑到位,保证活动开展

    虽然很多地区早就告别了种桑养蚕的历史,很难再找到蚕卵,不过蚕丝这种天然纺织纤维历经几千年洗礼到现代仍然大放光彩,这就告诉我们养蚕业必然还在继续中。网上搜索一下就不难发现,在苏杭丝绸古地,甚至云南广西,蚕桑业仍在轰轰烈烈进行中,而到类似“淘宝”之类的购物网站上浏览,就能找到当地好多卖家在出售蚕卵,品种多样,除了普通的白蚕,还有培育的新品种彩蚕,吃的是普通桑叶却能结出红黄蓝绿各种颜色的茧子,新奇有趣。一般蚕卵在室温达到22摄氏度左右就会孵化,无锡地区在4月中下旬可以开始饲养,此时桑树也已经长出新叶。在购物网站购买之后,快递服务可以让我们在短短两三天时间内收到物品。

    如何解决桑叶的问题,农村的小学比较便利,可以发动学生到住处附近的田野去寻找,有了稳定的桑叶来源就可以领养了。第二个方法是学校老师发动学生在家里或在在学校空地种植一些桑树,这要提前半年做好准备,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进行,桑树苗在购物网上也有出售。除此以外,桑树可以通过枝条繁殖的方法, 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随剪随种,成活率很高,种植办法有垂直法和水平法。

    ①垂直法:把桑枝剪成5寸(34个芽)左右,开好沟后把枝条垂直摆好(芽向上)回土埋住枝条或露一个芽,压实泥,淋足水,保持20天湿润,用薄膜盖,待出芽后去掉薄膜。

    ②水平埋条法:这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无种子的良种最适宜,平整土地后,按规格开好约1.5寸深的沟,然后把剪成约2尺长的枝条平摆2条(摆2条是为了保证发芽数)回土约0.8寸,轻压后淋水,盖薄膜出芽后去掉薄膜。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桑树短缺的问题,就是用蚕饲料代替桑叶,饲料同样可以在购物网站上购买。

    2、加强指导,提高养护成功率

    科学教师要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有效组织教学,就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换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参与合作者。而对于养蚕这类课外探究活动,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更不容忽视。

    ①活动前知识储备

    学生对即将而来的养蚕活动一无所知,养蚕之前,老师要发动学生进行一次家庭访问,采访父母小时候经历的养蚕活动,也可让学生访问网站,了解养蚕的基本信息,采用课堂交流或者印发宣传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护培训,比如蚕卵什么环境会孵化,给蚕宝宝需要一个怎样的家,蚕宝宝生长周期中会有什么变化等,每一阶段的蚕宝宝的桑叶要求,采摘回来的桑叶如何保鲜、饲养蚕宝宝的盒子里要及时清理等,这些基础常识提前让学生知晓,可以大大提高养护成功率。

    ②活动中关注生成性问题

    小学生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养蚕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它需要时间,需要坚持照料。养蚕也是一项技术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蚕的生命很脆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由于知识水平、技能的限制,很可能遇到难题就没法深入研究下去。因此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孩子在养蚕活动中的感受、体会、疑惑、重视与孩子的点滴交流,集中交流,并在交流中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评议,从亲历中获取科学知识,激励孩子认真完成。同时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事实,发现问题,及时抓住教学中的资源再生点,指导孩子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在养蚕活动的每个阶段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框架。比如提供研究记录单,指导如何测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怎样计算蚕宝宝的生长速度有多快,如何统计各龄蚕宝宝吃桑叶的量,蚕宝宝是如何蜕皮的,一个蚕茧的丝有多长怎么研究等等,在活动中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来探究各种感兴趣的问题,指导方法,落实研究,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不断得以保持。

    3、家校合作,取得家长支持

    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养蚕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也需要父母协助一起来养护。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老师可以先印发一张告家长书,说明此项活动的意义,关键是要让家长明白,这个活动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发展,学生经历过后科学素养会有提高,而且也欢迎父母加入到养护队伍中,让父母和孩子一起体验养护的快乐。

    饲养过程中,家长能担当孩子的辅导员,让孩子与父母的亲情,随着蚕儿一天天长大。我们有个孩子养蚕时,因为天比较热,蚊虫多了,于是点了蚊香,没几分钟,他发现蚕宝宝们都在大幅度的左右晃脑袋,而且还吐黄水,看样子痛苦极了。着急的孩子找到妈妈,妈妈看明情况后迅速把蚕宝宝放到通风的地方,过了大约一刻钟,蚕宝宝终于恢复了平静。妈妈说蚕宝宝是不能闻到蚊香的气味的,除此以外,香水之类的刺激性气味也不行,否则会中毒。要不是妈妈有以前的养蚕经验,这些可怜的蚕宝宝恐怕都要夭折了。孩子在养护中发现问题及时请教,家长即使不知道答案,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尽力帮助解决。

    4、评价有效,扩大活动的效应

    课外活动,老师难以管理,成果也难以展示,而这也会成为学生热情消减的因素,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活动,教师要注重养蚕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引导孩子对活动成果积累和展示,要让孩子产生科学家做研究的的成就感。活动中,可以阶段性地让孩子们把蚕宝宝带到学校来,大家互相比一比,谁的蚕养的最大,谁的蚕结的茧子最厚等等展示,对学生的杰出表现进行表扬,树立榜样,这会让孩子更用心照顾蚕宝宝。也可以让孩子们讲讲各自的养蚕故事,写成日记刊登到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了鼓励孩子的扩大影响,学校的宣传橱窗还可以举办一期养蚕活动掠影的展示,把孩子们拍的照片、研究记录、研究的成果等进行展示,这是整个课外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成果汇报和评价组织得好,也是下一次课外成功探究的原始动力。

    总之,养蚕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科学老师要克服困难,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展开活动,这对学生来说将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

     

    作者:尤春来(江苏省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 【上一篇】姜向阳:小学科学课的知识教学 【下一篇】彭 香: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及课例分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