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锦生:让“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7-31

  • 让“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教育就是让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是保证个体成功进行认知活动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而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个体学习发展过程中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的系统,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方面。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综合影响、共同制约着个体的成长速度和质量。

    然而,一些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个性得不到张扬。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渗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通过8个“一”的方法体系实现,即:确立一种思想——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突出一种手段——民主教学;架起一座桥梁——走向成功;创设一种模式——差异教育;抓住一个契机——求真求实;建立一种感情——爱护学生;加强一个环节——实践活动;寻找一种突破——班干部培养。

    “兴趣、习惯、方法、能力”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最好诠释。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为直接、活跃的推动力,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兴趣爱好;习惯是学生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行为、倾向和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知书达礼”的习惯;方法是解决思想、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是指能胜任某种任务的主观条件,要通过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作者:徐锦生(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总校长,著名特级教师)

  • 【上一篇】高德胜: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下一篇】杨瑞清:教育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幸福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