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季:有一种师德叫心态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12-20

  • 有一种师德叫心态

    三个90%的德育困惑与反思“施受错位”——为何90%的老师说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感受不到师爱?“知意脱节”——为何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而90%以上的教师都表示不愿意当班主任?“读书为己”——为何90年代前90%以上的学生为社会理想读书,而现在90%的学生为个人利益而学习?教育反思——“5+2≤0现象”与德育低效(学校根源:德育﹦补救教育;心理问题﹦品德问题;重教育要求不重教育心态;重说教不重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 )

    何谓心态:由“心态决定命运”说起

    心态内涵:心理状态、情绪态度

    情绪过程误区:事件→情绪→行为→效果

    情绪过程实质:事件→态度→情绪→行为→效果

    态度:观念、情感、价值取向与ABC理论

    A (activating event,生活事件)

    B(belief,观念、信念体系)

    C(consequence,情绪反应)

    “水桶理论”: 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世界由两类人构成

    生理上:男人和女人

    心理上:积极心态的人和消极心态的人

    每个人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水桶和一把看不见的勺子水桶盛满时使人乐观自信;水桶见底时令人意志消沉。                                  ---(美)拉思&克利夫顿博士

    积极心态:增力、建设性。体现为阳光心态---主动、热情、自信、进取,充满幸福感、效能感、使命感(受教育者:开放、认同、接纳、参与)

    消极心态:减力、破坏性。表现为灰暗心态---被动、倦怠、抑郁、亚健康,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受教育者:封闭、厌倦、抵触、抗拒)

    “5+2≤0现象”:德育低效的心理分析

    (一)何谓“5+2≤0现象”

    “5+2≤0现象”是德育低效、0效、负效的代名词,指学校五天的正向教育不如校外两天负面的影响作用大。其实质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品德,相反,学校教育所不提倡甚至反对的内容却为学生所认同。

    “5+2≤0现象”具体表现为为学生品德上的知行脱节、自我中心、价值西化、心理脆弱、网络沉迷、低龄恋爱、违法犯罪等现象。

    寻找德育低效背后的心态根源。

    (二)全面看待中小学生品德取向

    中小学生品德取向与主流价值基本一致

    国家、民族、社会意识较强,但社会责任感不足( 80%以上的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自豪;50.7%的学生为了自己而学习)

    关心人类生存与全球生态环境(90%以上的学生关心人类生存与全球生态环境)

    法纪与公德意识较强(9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遵守学生守则)

    家庭融洽,但亲子沟通存在障碍(84.4%的学生对家庭生活满意;41.6%认为父母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崇尚自我与诚信第一的道德价值(学生认为个人努力是决定发展的第一要素; 54.4%的学生认为诚信是最重要的美德)

    (三)寻找德育低效的根源:从非道德环境到内化障碍

    通常把“5+2≤0现象”归咎于不良社会环境、负面媒体文化和不利家庭因素的影响作用。黑网吧、黄色书刊、西方文化、父母离异常常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电视、网络、快餐文化、家长素质等也常常成为人们指责批评的对象和替罪羔羊。

    “5+2≤0现象”是一种综合效应,不仅有校外不良因素和家庭教育偏差的影响,也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内耗---“抵消效应” ,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社会适应不良等方面的原因;而作为学校,我们更应关注德育科学性与学生品德形成内化障碍的原因。解决“5+2≤0现象”的出路,既要净化社会环境与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还要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加和效应”和构建德育长效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科学规律,唤醒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过程的的积极心态。

    四、德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唤醒

    (一)现代德育的使命

    传统德育的困惑缺乏共同道德教育,公民责任感培养未成为社会意识中小学生的社会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关系中小学教师的国民教师意识不同时代的特征与德育的使命

    一元化社会 -----------→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社会

    思想服从与道德教化---→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积极心态与道德责任

    (二)现代德育的智慧:心灵的唤醒

    1、“教育的智慧和使命在于唤醒和培育学习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命热情”:

    唤醒积极心态培育道德责任养成自主精神

    2、积极心态培育的依据 :改变德育低效现状的要求新课程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要求

    3、积极心态营造作是现代德育的“杠杆点”(1)积极心态营造的三大原则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阅读让学生以成功的心态学习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生活

    (2)培育积极心态的三大途径阅读指导培育学生通过阅读增长智慧的快乐自主学习引导促进班级成为学习型的班集体多元智能培养让学生人人获得成功者的体验  

    有一种师德叫心态教师心态: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在情绪态度上的表现

    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而理性的教育者心态。教师积极对待学生、对待事业和对待自己的心理态度,体现为师德师风。

    教师阳光心态的价值:自我发展价值——阳光心态是自我成就的动力:积极心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书育人价值——阳光心态是师德的语言:师德是教师心态的表达;师德是心态的内涵,心态体现师德的价值。传统教师形象:无私奉献。现代师德: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规范。

    教育教学价值——阳光心态是教育的智慧:良好心态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人际生活价值——阳光心态是人际互动的源泉

    (一)“职业倦怠”:教师压力与心态失调2006年教师节教师状况调查:八成以上教师有明显心理压力感,中学老师尤甚;教师 “职业倦怠现象”蔓延,教师心态亟待调适。

    自我审视:我们是否也有心理压力感和职业倦怠?是否也需要心态调适?

    (二)谁操纵我们的心态

    心有千千结:“困扰人们的不是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看法。”(感觉判断与情绪用事等非理性想法和看法,是智慧的误区)

    问题情结解:艾里斯理性—情绪技术

    D(disputing intervention,驳斥处理)

    E(effect,效果)

    F(new feeling,新的感觉)

    ABC理性认知:观念决定感受与心态,改变非理性想法以改变情绪感受和心态;

    DEF理性疗法:以理性思考取代非理性思考,形成新的情绪模式

    (三)积极教育者:让师德转化为积极心态

    基本原理:积极心理学:探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心理倾向性的学问。

    心态决定命运:心态是一副有色眼镜,万物随着色彩而改观;改变心态便改变一切

    营造阳光心态:降低职业倦怠,增强信守师德的幸福感

    教师六种积极心态:以事业心态对待职业;以快乐心态对待工作;以关爱心态对待学生;以幸福心态对待人生;以进取心态对待自己;以合作心态对待同事 。

    技术支持:改变问题德育观;改变心理图像;营造乐观心态

    1、变补救性德育观为发展性德育观发展性德育的内涵

    横向内容结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生涯规划设计、公民意识培养整合

    纵向年龄特征: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德育目标、内容衔接

    发展性德育的特征从问题性德育到成长性德育从灌输性德育到自主性德育从说教性德育到体验性德育从补救性德育到发展性德育

    “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改变心理图像,营造乐观心态心理图像:让内在自我形象化、图象化、清晰化

    心理图像的意义:“认识你自己!”“改善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内在自我决定人的世界;改变内在自我才能改变命运。内心改变才是真改变!

    心理图像技术的实践运用:

    美丽的白日梦:改善自我心理图像,想象引导成功

    从自卑到自信:“我思故我在!”  我想故我能!你把自己想象成为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

    3、 教师成为学生理想的激励者(1)《理想的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朱永新)

    理想的教师是学生理想的激励者,是让学生具有理想的教师!

    (2)教师的理想:让学生具有理想!

    (3)激励学生理想的技术:期望效应;让批评成为艺术;形成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4、让师爱焕发出最“美丽的眼神”基本原理:心灵的关注会神奇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因为——关注点不同➱期待不同➱态度不同➱教育后果不同,因此,教师要学会关注: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情感与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关注学生发展的自我期望与动力机制

    技术支持:发展学生优势学习方式;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机制

    5、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护是一种心灵关爱与教育保护。班主任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万万不要做学生心灵创伤的制造者,而要学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与促进者。切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讲教育忌语


    作者:李  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教育局教研员,名优工程“专家型教师”)

  • 【上一篇】张 华:让品德根植于儿童生活中 【下一篇】孙 民:生活的课堂成就成长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