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秋红: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8-01-31

  • 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

    顾秋红(浙江省
    宁波市镇安小学校长

    一、问题的提出

    本项目是针对国学教育热中“国学教育价值取向模糊、内容随意零乱、方式简单机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学教育更大的教育作用,项目实践力图尝试和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准确定位国学教育,明确国学教育的价值方向。

    2.从教育规律、儿童特点出发构建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之法。

    3. 以国学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等转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方法的转变,以国学教育倒逼学科教育改革。

    本项目的实践意义和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

    1.转型期中国出现文化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社会问题影响儿童的成长。我们从教育实践角度和孩子的发展角度反思国学的育人价值,通过国学的浸润开发童蒙,促进儿童自我塑型。在精神培养和文化奠基的同时,实现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身道德的建构。

    2国学中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通过课程化建设,梳理出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学习内容。在孩童天性未然之际,语言学习敏感期、记忆黄金期,以精粹国学文化来启发蒙童,滋养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才艺素质,促进儿童情感、意志、智慧生成和激发创造潜能,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以传承精粹的国学文化为载体,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学文化素养的儒雅教师,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打造优质特色学校,为百姓提供满意的优质教育服务。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一)实施策略原则

    1.跨学科整合原则。国学课程不是另起炉灶,单设一套课程体系,而是全方位与现有的国家课程相结合,构建基于国家课程的多层级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2.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原则。我们借助浙大、杭师大等高校和省市教科研专家等“外脑”力量,互动研究;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边实践边调整,共同探索国学教育实施框架。

    3.“学”与“行”相结合原则。国学教育不仅要“启蒙学习”,更要“养正践行”,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践行中立德。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阶段 初步尝试阶段  2005年起,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确立研究取向与思路。在实践中,厘清了国学教育中的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的关系,甄选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国学教育内容。成果表现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国学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呈现。

    第二阶段 系统推进阶段  2010年始,系统规范地实施浙江省规划课题《“童

    蒙养正 立德树人”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2011年暑假,借“校安工程”大整修时机,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构建文化特色,寓传统文化于环境之中,使古色古香的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教科书。探索了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实施的四大模式:实施校本课程、践行主题活动、强化学科渗透、彰显文化浸润。构建了以“真实成长”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成果表现为国学教育的课程运行体系建成。

    第三阶段 反思提炼阶段  2012年,组织专家团队和部分实践单位对成果项目进行了全面论证,系统地总结提炼了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方法途径以及不足改进等内容。出版了《养正毓德》和《小学国语读本》,汇编了《有趣的传统数学》、《有趣的传统科技》、《有趣的传统游戏》。解决了教材问题,使国学课程教学有本可依,实施更加规范、系统。成果表现为获浙江省2012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0余项相关课题获奖,在《中小学德育》、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7篇,(这些文章在中国知网、360期刊网等网站均有转摘)。

    第四阶段 推广引领阶段  2011年至今,项目边实践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一套运行体系。通过“视像中国”远程教育课程;异地交流;全国做“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浙江省“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学校、宁波市青少年道德讲堂;宁波百家文化大讲堂;特级教师带徒等种种活动和载体,向新加坡、台湾、香港、大陆各地学校传播国学教育。成果表现为拥有11个实践学校,交流课题成果十余次,为省、市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授课9期,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共20多批次。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主要观点

    1.实践证明,国学启蒙教育是可以按照现代教育课程理念和模式进行重构,并且对学生的素质提升,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具有显著的教育功效。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童蒙阶段,养正尤为重要,国学教育的有效性也相对较高。

    2.国学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全方位地加强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同时需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

    3.国学教育不仅要“启蒙学习”,更要“养正践行”。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国学学习的兴趣,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发其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既要强调立德树人,为仁而学;也要促进教学理念、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体验践行。以国学文化反哺学科教学,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中国人”而奠基。

    (二)实践内容

    1.以“养正启智”为核心确立课程目标。以国学文化蕴含着的丰厚的人生哲理、智慧、情趣,滋养儿童道德信念、人格熏陶、文化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习惯养成,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 并以此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既具浓郁民族情怀的,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2、以“精粹适切”为标准设计课程内容。我们所说的“国学”厘清了国学教育中的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的关系,所甄选的国学内容和价值皆与现代社会的普适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国文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

    校本教材之一《小学国语读本》精选了适合各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经学篇章115篇和精粹古诗词90首,分上下册,每年级由4个经典篇章单元和1个精粹古诗词单元组成。例:五年级国学文化的学习内容目录如表1

     

     

    具 体 篇 目

    第一单元

    为学篇

    1.玉不琢 不成器  2.锲而不舍         3.业精于勤

    4.博学笃行       5.师旷论学

    第二单元

    修身篇

    1.陋室铭         2.出污泥而不染     3.舍生取义

    4.身修而后家齐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第三单元

    风景篇

    1.白洋潮         2.桃花源记         3.滕王阁序

    4.小石潭记       5.三峡

    第四单元

    处世篇

    1.得道多助       2.齐之以礼         3.处世二则

    4.心之四端       5.上善若水

    第五单元

    古诗词

    古诗词15首(略)

                             1

    校本教材之二《养正毓德》读本分上下2册,每册12个主题。教材编写时梳理了国学经典名句,并以价值内涵的时代变迁来整合这些内容。这种编撰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国学的德性之光,领会国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例一年级国学德育素养教学内容如下表2

    主题单元

    内容

    主题单元

    内容

    爱国篇

    江山如此多娇

    交友篇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孝敬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勤勉篇

    一勤天下无难事

    仁爱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廉俭篇

    衣不求华 食不厌蔬

    励志篇

    有志者 事竟成

    诚信篇

    言必出 行必果

    为学篇

    读书有三到

    谦逊篇

    人生大病 只是一“傲”字

    自律篇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团结篇

    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2

    校本教材之三《国艺社团》学校依托“四点钟学校”为阵地,现已开设了“篆刻、书法、京剧、民乐”等36个菜单式的精品社团。每日3:30——500活动。每学期有800多名学生参与,占学校总人数的70%左右。被称为学校少年宫,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3、以“扎实有效”为基准构建实施模式。

    实施模式一:实施校本课程

    在专家团指导下,全校参与,从“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技艺层面”,研发了三大国学校本课程,构建了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组织实施如表3

    课程名称

    教材

    实施方式

    课时安排

    “养正毓德”

    德育国学课程

    《养正毓德》

    整合式

    午谈课、班队课、品德课;

    2次/月

    “启智怡情”

    国学文化课程

    《小学国语读本》

    拓展式

    1节/周;每日晨、午间各5分钟诵读;亲子阅读10分钟

    “修身养性”

    国艺活动课程

    “篆刻、京剧”等36个社团教材

    菜单式

    以“四点钟学校”为阵地,

    每日3:30——5:00

    3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遵循“教学设计整体化”,“教学过程主题性”,“教学时空转化性”的原则,提倡“实践体悟”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活动法、情景再现法、吟诵涵咏法、实践表达法等教学方式。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每周一下午进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感悟、挖掘课程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国学本身的文字和意境之魅力,鼓励教师采用展示、活动、讨论、表演、沉思等方式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尽量避免过分地强调讲授、诵读、记忆、复述等。

    实施模式二:践行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实践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为核心,坚持“古为今用”,坚持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践行,将国学精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大“仁、责、孝”主题活动如下:

    主题一:校训实践系列活动。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内容。如践行“六个好:走好路、吃好饭、穿好衣、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活动,通过“绿手印签名承诺仪式;儿歌创编;垫板绘画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六个好”变成学生爱读的诗,爱看的画,从而深入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同时寓“六个好”于“国韵童心”日常规范竞赛中,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重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题二:修身教育系列活动。以“日正一行”为内容。

    主体三:校园义工系列活动。以“日行一善”为内容。

    主题四:孝德教育系列活动。以“百善孝为先”为内容。

    主题五: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 为内容。

    实施模式三:强化学科渗透

    以学科教材为依托,以《有趣的传统数学》、《有趣的传统科技》、《有趣的传统游戏》《国艺社团》等为拓展教材,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包含的国学经典底蕴,多层次地渗透国学教育。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主题式策略:以单元主题为中轴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形式、方法、评价以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整合式策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国学素材,抓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和小细节有机渗透,课前导入巧结合,课中渗透抓融合,课后提升显巩固。如数学学科中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游戏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实践式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和国学教育特征,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创设类似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学科和国学结合的特定课型,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科的学习功效

    实施模式四:彰显文化浸润

    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构建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教科书通过“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阵地文化、网站文化”等浸润学生。并与校园传统节日紧密结合,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潜意识地调整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精彩地演绎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七大校园传统节日活动如下。

    “欢乐一家亲 万里大团圆”春节、元宵活动

    “网上祭英烈 文明寄追思”清明节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活动

    “诗句话明月 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活动

    “绿叶对根的情谊”毕业典礼和“感恩”开笔礼

    “高雅艺术进校园 亲近国粹共赏玩”艺术节活动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阅读节活动

    4.以“真实成长”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国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国学教育中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重点考察学生践行国学精神的行动表现。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专家等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制定了各年段国学评价目标;开展校园十大“仁爱”之星、“孝敬”之星、“责任”之星的美德少年评比;“礼尚国学,魅力国韵”国学小达人评选;国学有德家庭的评选等。如孝敬之星评价条件选例(12年级)

    1.出门前主动跟家人说“再见”,回家时主动跟家人问好;每天要主动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单独外出要征得父母同意,告知去向和返回时间。

    2.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回家立即做作业,不让父母催促、操心。减少或谢绝父母来校探望和递送落下的学习用品等。

    3.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父母进门后摆拖鞋,吃饭时先摆好碗筷等。)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父母和长辈身体不适时,应主动端茶送药。

    4.虚心、认真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向父母发脾气。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

    5.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四、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1.“育人”之效:国学文化滋养了学生的道德、文化、才艺素养

    全校1175名学生,近三年涌现了宁波市美德少年1名(全大市仅10名),校园“孝敬之星、仁爱之星、责任之星”美德少年 90名;各类捐赠善款三年近8万(如数交予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受赠人手中);微公益事例367篇;结对3所学校,资助176名学生。表扬信9封,旌旗2面。

    国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学生文化素养总体提升。毕业班成绩全区名列前茅,尤其学生的语言质量、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如下文学生创作的古诗)。近三年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达24人次。通过学区房进入我校的学生激增,连续三年扩张教学班。

    汇编《小学生国语习作集锦》。这些习作严格意义上称不上诗和词,但语言凝练、有节奏、有诗意、有韵味。题材广泛,童趣盎然。例举如下:

      春闹                               吟屈原 

    501班 阙铮                    502班 陈婧柔、王嵩川

    二月春风拂丝绦,                   汨罗江水向东流,

    三款蜻蜓嬉碧叶。                   点点烟雨缀其中。

    叶中黄鹂倾情叫,                   一卷离骚可凭吊?

    垂髫庭院嬉闹萦。                   后人惆怅感千秋。

     

    602班 盛寅杰

    吾家池头梅花开,凌寒独傲,梅红醉人。一席清香何时至?    飞雪去后,争春不降,清艳不变。待到落梅作春泥,虽死犹生,气满乾坤。
     

    惩戒——记平板电脑摔坏之事

                          504班 蔡彤瑶
        日暮,吾嬉玩电脑,父曰:“何时毕?”吾答:“一刻后。”过而,父指钟而告诫。吾虽曰待歇,仍沉迷其中。父怒喝:“汝仍未完结?”吾低首狡辩。父愤起,举掌,握拳,遂捶之。电脑坠于地,父俯身拾,再捶。
        至此,吾大惊,悔之。父用心良苦,不在乎电脑之值而训吾以鸣警钟!
        遂于甲午年腊月作文以记之。

    2.“强师”功效:教师国学素养明显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大幅增强

    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授予),宁波市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训实践基地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教育局授予),为省校长班和骨干教师班授课9期,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20多个,承担国学素养提高班培训项目4期,已经能开展市级、全国级公开观摩课。为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大陆各地学校传授国学教学,其中《启智博雅》课程被评为优秀拓展课程。目前,学校已拥有推广实践学校11所。班主任团队被评为宁波市“育有道德的人”巾帼文明岗;各有1名教师被授予浙江省师德模范、省春蚕奖、省少先队功勋奖和宁波市百强班主任。

    3.“社会”效应: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国学精神 促进文明建设

    近几年学校蓬勃开展国学教育,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全国“做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浙江省“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宁波市青少年道德讲堂等重要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力地向社会辐射了文明正能量。中央文明办、浙江省纪委、省文明办、宁波市政府、教育局相关领导在视察时,高度赞誉了国学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所起的作用和成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浙江教育报》、《少年素质报》、《全国未成年人网》、《中央文明网》、浙江、宁波电视台等共报道国学教育情况43次,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共60多批次,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全国、省市交流成果十余次。

    2014-至今获得主要荣誉:

    2015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浙江省仅两家)

    2014全国“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

    2014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2015浙江省省文明单位

    2014宁波市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品牌学校

    2014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2014-至今开展的重大活动 

    20143月,由浙江省纪委、宁波市纪委、教育局等多次调研、视察后,联合举行的“童蒙养正 立德树人——宁波市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现场会”在镇安小学举行。“国学养正 廉洁毓德”的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

    20155《人民教育》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会上,顾秋红校长作为成果奖代表,在大会上作报告,推广我校的国学教育成果。

    20165月,浙江省宣传部组织的“好家风”建设大会上,作为全省唯一学校代表发言。

    20155月,中央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余红艺副书记的陪同下调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省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辉、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魏良鹏、调研室主任范晓明等一行到镇安小学调研。

    20159月省教育厅纪工委书记葛菲等一行到镇安小学调研廉洁文化。

    2016年,宁波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成果创新            

    1.国学教育定位准确,把住了国学教育价值内涵。本成果从“童蒙养正、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国学精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内容适切性强,注重国学教育的内在精神,强调“古为今用”,以“淡泊宁静”之心态,履行教育奠基之任务。

    2.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梳理、研究、探索了国学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采用统筹的方式系统、整体推进。实践证明,国学文化有效地滋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才艺素养。找到了一条可移植可推广的育人途径。

    3.创造性地将国学启蒙教育课程与现行国家学科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国学启蒙教育活动不但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有效促进了学科质量的提升,起到国学教育反哺学科教学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三)反思跟进

    实践证明,这个项目值得研究与深入,而且实践研究的空间还很大。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学启蒙教育课程的内涵、形式和目标体系,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研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进一步发挥学校国学的“社会效应”,传递文化正能量。

    继续完善“国学传统教育”课程结构。不断完善国学校本教材的系统性、拓展课程的丰富性、社会实践的参与性。不断探索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除了已经出版、运用的《养正毓徳》、《小学国语读本》、《有趣的传统数学》、《有趣的传统科学》等教材外,目前还在编撰《镇安家训400招》、《国语雅韵》等,优秀适宜的教材,科学合理的拓展课程安排,确保国学传统教育深入推进。

    继续完善“国学传统教育”综合育人体系。国学传统教育不能仅仅框定在学校教育的层面,需要依托多种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互补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联合开放的、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等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同时积极搭建家长会、交流会等平台,指导家庭国学传统教育,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带动学生共同成长。

  • 【上一篇】金陵:微课程教学法 【下一篇】张洪鸣: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