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军晶《马裤先生》、赵志祥《春江花月夜》、孙双金《开天辟地》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11

  • 三篇经典教学的“理”与“度”

    ——11月11日上午三课的简评
     

    本日上午,蒋军晶、赵志祥、孙双金三位教师分别执教《马裤先生》《春江花月夜》《开天辟地》,这三篇课文涉及诗歌、小说、神话三种体裁,且均是经典之作。三位教师的教学都能体现他们在课程开发与使用上的独到见解,也可反映出他们依体而教,对教材内容选择上的精当处置,以及对教学策略使用的精妙之处。课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人感慨万千,又引人深深思索。

    一、在“依体而教”上侧重点各不相同

    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对于文体特点重要性的认识已不断加强,但如何准确把握文体特点,依体而教,仍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文体之特点,才能更准确地领会文本主旨,更精准地确定教学内容,更好地“由篇而类” 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三位教师在这方面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典范。《马裤先生》是老舍的作品,这篇小说的故事主要是集中在描写马裤先生的行动,以及他和茶房之间的互动。蒋军晶老师教学这一课将教学的目光锁定对话,尤其是抓住马裤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想象中体会人物形象,体悟作品的内涵,至于环境、情节以及肖像描写等都略去不教。笔者以为蒋老师并不是没有发现老舍先生在这些方面的精湛描写,也不是没有体会到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他是有意识地忽略这些,而集中精力让学生品析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极富个性色彩的对话描写。《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较长的古诗,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这首诗歌巨作可讲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赵志祥老师紧扣诗的意象,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展开教学,对于其他特点诸如押韵、平仄、内在结构等,只是用极简练的语言予以点明,并不展开具体的教学。《开天辟地》是创世之神话,最突出之特点当然是神奇性,孙双金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琢磨语言,概括想象,比较阅读,尝试改白话文为文言文等,而对于神话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内容的复述等略去不教。三位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一是依据文体特点;二是考虑相对集中,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目的。

    二、在聚焦能力培养上各显神通

    三位教师在课中都聚焦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但采取的教学方式、策略不尽相同。

    蒋军晶老师教学《马裤先生》,注重学生的初读,花了较多的时间,这虽然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紧张,但笔者以为,这样的初读对于学生阅读《马裤先生》这样的小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段的教学相对比较静,学生在谈感受时发言不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笔者觉得,这一方面是正常的,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样写法独特的小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与教师此时缺乏鼓励、引导,还流露些许的烦躁、作了一些指责是有关系的。在初读后,蒋老师出示马裤先生对茶房的叫唤语言,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在看似单调、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马裤先生这个人物形象自然就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感受,有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教者出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把马裤先生叫茶房的要求画出来,体会夸张所在,并进行了模拟对话,使得马裤先生的形象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其他写得夸张的地方。最后出示现实生活中违反公德的一组漫画,提示学生现实生活中也有马裤先生,进而启发学生可以运用夸张之写法把这些现象写出来。这样,紧扣语言,以读为主,层层递进,分析感悟、模拟对话,让学生对于马裤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了立体化的认识;而补充漫画,也就将小说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古诗词,文句理解是绕不过的一个坎。赵志祥老师教学《春江花月夜》,在这方面的处理有别于传统之逐句逐词讲解,而是出示红黑相间(将直接写月的诗句与间接写月的诗句分别用红黑颜色注明)的诗文,让学生分别找出,在体会这些诗句怎么写月的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予以突破。这种教法颇有新意,值得揣摩与模仿。赵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意象方面的教学更具创意,他采用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物象”“意象”“意境”这些概念。二是教师自身说法。出示一个诗歌片段介绍自己是怎么理解意象,以此为范例,让学生较为形象、具体把握分析诗歌意象的过程。三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提供了学习资料让学生阅读,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给月亮“美名”,把自然之月变成情感之月。2.为什么给月亮这样美名呢?然后逐段出示诗句,让学生汇报自学所得,教师予以点评引导,并出示其他作家,如李白、杜甫所写相应内容的诗句以及李厚泽的评价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是很具挑战性的学习,但由于有教师亲身解读的范例,有资料的“支架”辅助,有教师准确、精彩、到位的点评,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课堂也因此出现了高潮。这个片段的教学无疑是很成功的,但这个成功是建立赵老师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与精妙的设计及精湛的指导基础之上的,也是基于这个班级学生扎实的学识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些,有无必要就意象本身进行这样的探究?化意象的教学于古诗词的讲解、领悟中,是否更适合小学教学之特点呢?这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孙双金老师教学《开天辟地》最精彩之处莫过于比较手段的运用。最突出的比较阅读有四处:一是比较不同版本的《开天辟地》,教者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是否正确或错误的评价,其根本目的在让学生去思考发现课文之缺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比较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开天辟地》,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为后面的将白话文改写为文言文打下基础。三是比较散文与诗歌的形式。孙老师将课文的片段改为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拓展想象,并比较二者之区别,然后采取步步升高的方法,训练学生背诵。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学生认识两种文体的差异,培养文体感,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果。四是关于《圣经》创世纪与《开天辟地》的比较。意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认识我们祖先开创世界的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与舍己为人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启蒙教育。除了上述这些比较,还有让学生对六个神话故事题目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让学生将师生的比喻与课文的比喻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体会课文比喻之精妙;以及所有的学生对同一问题讨论答案之比较等等。这些比较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形成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极有帮助的。

    三、在课程开发运用上各显千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标精神表明,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今天上午三节课在课程的建设与运用上都有所建树。《马裤先生》选自课外读物,《春江花月夜》系高二教材,教者注明是校本课程内容。孙双金老师教学《开天辟地》补充了其他版本的文本、文言文、《圣经》创世纪等。三位教师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语文课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他们这种课程建设的自觉担当意识很值得学习与提倡。但笔者以为,在这方面“度”的把握有必要予以重视。应该说这些教师在选择这些内容时,都注重文本自身的艺术价值,通俗地说,就是选取了质量上乘的文品。这当然是首先要考虑是,但笔者觉得,在选择课外读物、资料时,并不是越深越好,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识基础。像《春江花月夜》这样高二的教材是否适合引进小学,值得斟酌。其次,在使用上,应讲究方法、方式,在这方面,笔者以为孙双金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虽然他也引入了一定量的课外内容等,但并没有影响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相反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这与他在使用力度的拿捏、使用方法的巧妙是密不可分。这是本人的浅见,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还请任教的大师及其他同仁指正。

    作者:福建省特级教师  陈宝铝)

     

  • 【上一篇】孙双金《开天辟地》示范课赏析 【下一篇】梁晓声、何捷、郑梨花《慈母情深》、戴建荣《敕勒川》、朱婷婷等《塔》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