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贯:儿童习作:在网络“自写作”时代的履新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4-20

  • 儿童习作:在网络“自写作”时代的履新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短信、微信、微博、QQ……乃至电子杂志、手机作品等等,构成了极具个性化的写作传播的庞大空间。在文学领域也就突破了传统只属于精英文学或国家文学的话语霸权,开启了市场化的个人文学时代。这种现象,文学批评家们称之为“自文学时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写作都可以称之为“文学”,但无疑这同样是一种书面的文字写作。于是,可否这样认为:写作在今天已从传统少数文人的书斋,走进了几乎是每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生活世界。写作已不再神秘化,人人都成了屏幕写作的主体。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一个网络“自写作”的时代已经来到了世间。

    这种网络“自写作”时代所具有的特点,给习作教学带来了许多可贵的启示。

    ——首先是写作已不再神秘化,而赋予了真正的生活化。

    ——第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习作的自由化。这会大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习惯。

    ——第三,充分展示了写作的开放性。网络写作虽然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它更多的是开放性。应当看到互动“交流”是生命的社会生存之需要,它不只是写作的目的之一,更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交流,开阔了作者的视界,更在于可以推进作者的思考,学习、借鉴别人的认识,有益于凸显写作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

    ——当然,还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网络写作虽然极大多数是碎片化的,有的只是片言只语,但完全具备了书面表达的各种基本元素,可以积小成大,洪由纤起,对于运用和驾驭言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书面表达的准确、鲜明和生动,都是一种很有效的锻炼。

    然而,网络写作虽与儿童习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不可等同。作为“习作”这一门小学教学课程来说,有其独立存在的理念、性质、目标、要求、内容和教学程序系统,和网络写作不是一回事。

    因此,儿童习作在网络世界“自写作”时代的履新,必须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需要”,方能促其有效对接,无阻碍联通。

    一、需要有助推的引导

    小学的“写作”课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习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显然不是松散、自由的网络写作能够胜任的,它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教学程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方能实现。另一方面,“课标”也提出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可见,网络写作已受到关注,但它对于习作来说,只是一个“积极合理”的“利用”关系。如何利用得好,就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而这种“引导”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有利于习作教学的“推进”。

    二、需要有展开的平台

    网络写作与学生习作的沟通,关键还在于要开拓一个特别的空间,作为展开沟通过程的平台。这是因为网络写作的特点是随意的、松散的、不可控的;而习作是一门课程,有其特定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系统步骤的有计划的教学行动。自然状态的网络写作,虽然对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所帮助,但那是隐性的、自发的、缺少效率。如果我们要将网络的“自写作”与习作教学相融合,就不那么简单了,不可能“任其自然”就会达到融合、促进的目的。为此,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实现网络写作与儿童习作相汇流,便成了关键的一着。

    三、需要有群体的互动

    网络写作与儿童习作的融合,我们的着眼点还是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运用机会的扩展和习作能力的提升。这些着眼点的落实反过来自然又丰富了网络写作的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网络活动的正能量。要达到这样的预期,关键还在于群体的互动频率和质量的提高。

    四、需要有真实的生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而网络写作十分有助于让学生去面对现实的生活,养成在发生的事件里去观察、体验、思考和表达。

    五、需要有习作水平的提升

    为了让现代的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还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网络写作活动,而更应当致力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习作教学的整体优化。对此,《“课标”》中对于如何“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即“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作性表达”,促进“交流”,和“互相评改”。

    作者: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

  • 【上一篇】周一贯:翻转课堂——重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动力 【下一篇】周一贯:后作文时代:彰显生命活力的自由表达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