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玲玲:两岸交锋——实践艺术教育的共构经验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8-14

  • 两岸交锋——实践艺术教育的共构经验
     

    双剑剑法:时而共舞,时而交锋,舒展大方连绵不断,两剑如行云流水;

    行走如蝴蝶翩翩飞舞,蹲踞如盘龙卧虎,为太极双剑温纯雄烈、缠绵玄妙之特色。

    台湾盱衡社会变迁、全球化趋势,以及未世界人才培育需求,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在今年81日全面实施,持续强化高中小学课程之连贯与统整,实践素养导向之课程与教学;课程发展本于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发”、“互动”及“共好”为理念,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

    课程发展主轴—“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不宜以学科知识及技能为限,而应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透过实践力行而彰显学习者的全人发展。

    为达两岸教育交流之目的,兹简介大环境与微现场,共构实践艺术教育的经验:

    一、台湾美感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展望 

    (美感素养必须长期培育。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是终身的学习。美感教育从幼起是国家竞争力的希望。 

    (屏除升学主义及功利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资源支持待充分整合运用。

    二、学校的响应与积极作为

    (活力课程与教学

    课程标准中实施的学习重点,订定出学生透过艺术知识、当代视野、艺术薪传、人文关怀及生活应用等内容经验,而能够多元感知、探究思考、审美判断、创作展现与团队合作,均衡认知、技能和情意各方面的表现。透过视觉艺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作、鉴赏与实践的能力,并融入相关议题讨论,或统整跨领域相关课程。操作上转向由师生共构学习情境和内容,活化学校的艺术课堂,且积极发展出适合当地文化的特色课程。

    (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美感素养提升

    艺术长久以来被认为无涉于产值的效益,且因非考科,所以,艺术的学习在一般人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边陲的地位,社会风气及资源支持部分尚且如此,人民生活的食、衣、住、行与育乐等方面,教师、主管及执行公务人员美感的素养,其实是影响环境美学建构的关键推手。

    (艺术教育点线面 

    教师自组专业社群,编定课程架构与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层次清楚;或应用设计思考方式,实践以人为本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或研发课程教学的实验与创新;或小型基地的实验方案、举办绘画比赛、艺术营等。

    三、教育现场的问题

    艺术与美感教育的推动迄今,尚未能具体落实与生活密切结合,一般民众的美感素养、对于艺文相关活动的主动参与,人与人之间的良善互动与沟通,以至整体大环境质量的维护提升…等等,仍存在着相当大的成长空间,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另有以下问题亦须重视:

    (艺术深耕与资源分配

    (艺术种子萌发与夭折

    (教师本位与傲慢 

    四、唤起教育魂

    “学习感动,懂得尊重”将爱美、好美交互影响的风潮扩散

    开来,鼓励分享美感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革新、

    跨域学习经验、以及美感素养评量等面向,期待透过对话激发实

    践思维与行动!
     

    作者:谢玲玲(原台湾台北市民族国小,台北市艺术与人文辅导团辅导员)

  • 【上一篇】李力加:基于图像识读目标的图像分解教学设计(一) 【下一篇】​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二)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