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瑞清:行知教育故事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14

  • 行知教育故事

    我的主题是行知教育,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在我的学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所做的一些教育探索。我讲几段故事跟大家分享。

    这是我1981年刚刚师范学校毕业然后去的学校,学校叫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小学。我在这所学校里一直待到了今天,马上满34年。后来把这个学校改了名字。我老的时候从一年级教起,当班主任、语文、数学报班,我们把这个班命名为行知实验班,因为我在晓庄师范读中师的时候非常崇拜陶行知。我们对工作非常投入,当地的老百姓对我们也是很满意,所以我们在小山坡上简陋的校舍里面呆了一年半的时间,农民就自发地集资为我们学校异地兴建了一个新学校,当然一排简陋的平方而已,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在新的校舍里面经过三年一砖一瓦的修建就有了这样的一间四合院。所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和学校的建设联系起来了。这是我带着学生栽的树,现在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个过程有很多教育的机会。由于农民的支持,我们的学校改变了模样,我们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行动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因此在1985110日,我们的报告得以批准,学校被教育局正式改名为行知小学。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机会当班主任了,我开始做校长了。到今年的110日,我突然发现我做校长已经满30年了。我这间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大班,所以一直是班主任的工作,德育工作方面有比较多的关注。学校命名以后当校长了,我发现当校长也好,更改名字也好,异地兴建也好,并不能够改变乡村学校的面貌,乡村学校要受的苦,要走的路,你也要走。那么这里最大的问题在那里?毕竟就只是一个四合院,农民不可能每一年都有经费支持你,所以学校一直是穷的,办学经费一直是薄弱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是留不住的,如果你认真工作专业发展得好,你就会得到奖励,通常是奖励你进城教书,那农村学校怎么办?我怎么办?这时候压力比较大,就把自己折腾成这个模样了,有点憔悴,有人劝我调走算了,已经在农村学校工作十来年了,也说得过去了,但是因为之前说的信誓旦旦要走行知路,要学陶行知,这会要是这么走了还有点不甘心,其实这种磨难对我没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契机,它慢慢地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农村学校好像缺乏图书仪器,但是他有稻田、莲花池、茶园,还有大山,如果把我们的教学,把我们的德育,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跟我们身边的资源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可以做得有效、有趣。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学会了用穷办法来办教育,而且穷开心,结果一不小心就成了江苏的模范小学,城里的人就开始关注这所学校,为什么这么穷反而还那么开心?于是他们看到这里有茶园,这里有稻田。于是他们就和我们商量可不可以把孩子带到你这个学校来学习。所以我们学校就开始开放给城市学生,我们把农民的稻田、茶园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来体验,这时我们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新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打交道交朋友,这个过程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挺重要的,也是我们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你们看昂首挺胸的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看着腼腆胆怯的倒是城里的孩子,这说明朋友交多了是有好处的,自信心是有提高的。城里的学生到我们学校,他不满足当天来当天回,他要住下来,那怎么办?学校没有地方住,城里人也蛮执着的,他们说我们自己带被子,你们只要给我们准备点稻草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就准备了稻草,让他们打地铺。在学校里过几天苦日子居然过得很开心,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于是我们就写了策划报告,得到了市教育局的批准,于是1994年我们学校出现了转折。我在这个学校工作13年以后,我们开始有了专门来接待城市学生来体验乡村生活的基地,我们是村办小学,但是我们拿到了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这么一个教育平台,这对我们学校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基地的招牌,进校园以后就看到有很多南京的中小学来这里活动,并且留下了他们的痕迹。我们这里的办学条件也有改善。没有食堂,于是就得到第一笔经费,盖了几间平房做食堂。两年以后我们有了宿舍楼,以前我们也是打地铺,突然有了可以住200人的宿舍楼,简直是太高兴了,心满意足。哪知道烦恼来了,如果有的学校要来的学生超过200个那只好又打地铺,等到300人、400人的时候,打地铺的地方都找不到。地方不够,后来又想了一个办法,四个人一组送到农民家里去住。我们有那么多的农民家长帮助我们接待这些城里的孩子,你想想看走村串户把那几百个学生安顿下来还不是要到深更半夜,像这样的现在看起来提心吊胆的活再也不敢做了。可是这样的事情我们做了整整8年,一直到了2004年我们获得投资,盖了一个新的宿舍楼,可以住500人。这下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七八百个学生可以一次性安顿下来。这时候我们基地已经挂牌十年了,我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盯着一件事情做十年,我们抓住了机会。2004年很重要,我们为什么会盖成这个楼?那一年中央颁发了8号文件,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他们突然发现乡村生活体验中心基地不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很好的一个途径吗?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支持。我们一边办学一边办基地,说老实话也是蛮辛苦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要想活着,就必须这么辛苦。反过来我们也有收获,收获之一是总算是找到了一个要钱的理由,以前农民穷,开口没用,现在我们为国家办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基地。第二有了一个收费的渠道。到这里来住了三五天,总要交点伙食费、住宿费,我们总要赚一点,一个学生赚十块钱。2000年,我们的接待量就超过一万人了,那不就是十万?所以我们就不会为柴米油盐的小事情操心了,就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教育了,当然我这是穷人算小账,其实最重要的收获还是教育的这笔帐,我们的教师和城市的中学小学校长打交道,我以为这是最好的校本培训;我们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交朋友,这是最好的校本课程,也恰恰就是陶行知说的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和做合一。在做社会基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得到了成长,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发展,而且由于我们办了这个基地,我们的小学自身也得到了发展。2001年我们的小学获得了上千万元的投入,建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楼,建这个楼的前提是布局调整的一个规划方案要落实到位,政府决定把周边六所小学撤掉并到行知小学,这样我们的生源才扩大,过去我的学生一直都是100-200人,发展到今天才到633人。这是我们的行知小学,可是我们有非常好的教学楼,从1981开始走行知路到2001年,我发现十年磨一剑,两个十年这个学校就会出奇迹,庆幸之余我们当然也有点后怕,假如这个学校不是走行知路,不是办行知基地,不是这么折腾,它的命运不也就被撤掉了吗?所以在座的各位伙伴,你要是盯着一件事在学校里干20年,你们早就成专家了。可是我们在乡下的学校里面拼了20年这成就感在那里?说实话就是终于保住了一条小命,这个学校没有被撤掉,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非常自豪,当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还办得不怎么样,还需要努力。那时候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的师德报告团,我们的师德报告团还到过杭州,我在汇报当中就信誓旦旦说我要在行知路上好好再干20年,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干了20年了。接下来的工作我可能更多地关注内涵,关注教育,这是我的一个心愿。但是有时候也身不由己,从2001年到2011年第三个十年里面我又干了什么,这是我们学校门前的大路,现在被政府命名为行知路,这里曾经是一片稻田,我们学校在南京长江的北岸。现在长江北岸在大规模开发,所以我们已经完全今非昔比,这是我们学校新的大门,这是行知基地的大门,东门是行知小学、行知中学、行知幼儿园。我们学校一直有个附属幼儿园。四年前我们乡里的那所中学也搬过来了,并且更名为行知中学,这是我们学生进出的校门。我们学校有最初的农民给我们建的四合院八亩地,扩大到了20年后的80亩地,以至于30年后的300亩地。这就是我们2001年建的用了15年的小学教学楼。它的东面有了中学、幼儿园。这边是宿舍和食堂,我们再也不用为住宿吃饭的问题发愁了,可以为1500个学生提供完备的食宿服务。还盖了一座大楼叫行知教育体验中心,给孩子们提供很多的活动设施开展活动,同时也有很好的体育设施体育馆和运动场。由于这个校园比较特殊,除了学校以外它还是基地,而且这里曾经是地地道道的乡村,所以在周边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我们特别在校园里保留了10亩地的果园、15亩地的菜园、8亩地的茶园,还有荷塘树林以及背后一条700米长的小河,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教育的途径、我们的教育资源,当然看我们怎么来挖掘它。这个部分是我们的校园,旁边还有一块接近200亩。这是一座花园,这花园是2001年,15年前我们邀请当地的一个种荷花的农民租下这块地专门来种荷花的,因为我们一直在互动,所以他的荷花园也就成了我们学校一个很好的课程基地。整个学校学生活动范围是500亩,叫行知院,门前的路是行知路,在这里工作的这些人叫行知人,这就是30多年我们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有了三个我们比较喜爱的词。现在我们再来看我们1981年的这张图片,我们要学陶行知,走行知路,得到了陶家后人的关注,前面这位是陶行知的儿子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陶城先生,他和夫人特地赶来看望我们,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太大的鼓励和支持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26年以后两位老人家白发苍苍又有机会能来学校看望我们。看到这个学校的巨大变化,大家都感慨万千,我们知道这个学校的变化恰恰是因为走在行知路上没有变,践行行知教育没有变,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想想,现在到了2015年,我们刚刚过了行知小学命名30周年的日子。我们回过头看,我们走过了35年行知小学的办学道路,又走过了20行知基地的历程。这里还有个特别的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有国外的学生来活动,这样就有大批的外国师生到访,这样这个学校就有了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十年来这所学校来了8000个外国人,去年来的外国学生1440人,他们在学校里开展了丰富的中华文化的体验活动,这个过程对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体验途径。

    三十多年沉淀,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体会,用一个关键词来汇报的话,我想就这四个字:行知教育。行知教育当然是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当然还不能把陶行知的那套东西搬到今天,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不断丰富创新的。我带来一个画面,这是在我们学校的荷花园里面拍到的一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走进花园,我们既欣赏盛开的鲜花又善待迟开的花苞,包括刚刚冒出水面的小花苞,我们相信再过几天它会长大,会开花。这个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是美感,带来的是希望,我们相信这个花苞会开花,但是联想到办教育教学生,好像感觉就不对了,口口声声说在培育祖国的花朵,可是我们发现祖国花朵的花苞常常是没有好日子过的,经常挨骂,别的花都开了,你为什么不开,是智力有问题?不仅被骂,还会被逼你要马上开,再不开可要把你掰开。这个画面给我的触动是什么?如果我这一辈子就想做个好老师的话,那我就不甘心做天天骂花苞、日日掰花苞的事情,一定要从自己内心深处改变。我们要求自己修炼一颗花苞的心态,就是把学习不好的调皮捣蛋的孩子看成一个花苞。改变我们的看法,改变我们的心态,也许我们会多智慧,多一些办法。这四个字很土气但是很管用,越琢磨越有味道。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我觉得这四个字让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受益。在大自然里花苞现象非常多,我们看花从来不觉得花苞有什么不好。有种花从下往上开,底下的花已经很灿烂了,上面的还是花骨朵。我们都觉得富有生机,很美。那对于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感觉去看呢?用花苞心态看学生,学生就没有三六九等了。要分类就两种,一种叫美丽的鲜花,一种叫可爱的花苞。有了这个念头后,至少不那么急了,不那么气了,于是我们的教育有了新的提升。

    我们有一个信念,教育孩子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我看来,对生命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关爱、无条件的鼓励,管它是早开还是迟开都一样心疼,这个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画面我们进行深度的解读,还可以读到几个关键词,比如我们面对的就是生命,这个生命在生长,它依赖于一定的生态,我感觉做校长也好,做班主任也好,在这三个词上我们的作为是很有限的,生命是自己的,你不可能让荷花池开出菊花来,它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你没有办法让它一夜之间都开出来,对生态的改变,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也许在温房里通过温度让它早开迟开可以控制它,但是在大自然里你有办法在冬天让荷塘里开出花来吗?所以生态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有一样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就是我们的评价、我们的态度。我们慢慢就觉得花早开迟开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没有生机,有生机在,即使到了冬天花都枯萎了,可是它的藕芽还在泥土里孕育着生机,明年它还会开放。看到这些,我们内心里面还不能平静一些,不能感受到一份喜悦吗?我们越来越觉得生机是如此重要,这样行知教育就可以找到一个定义了。我们心中的行知教育就是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的教育。我们又发现这四个关键词恰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问题进行解读,形成了完整的结构,这对我们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这是我们的认知。在多年行动的基础之上慢慢得到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得到了这样的理性的思考,非常受用。回头想想,我们做的这三十年的行知教育,有什么方法值得分享的呢?想来想去三句话:促进学校,发展要学会联合。促进学生发展,要学会赏识,促进教师发展,要学会成长。学会联合,小学校可以办大教育。用联合的力量来办大教育。我们学校的发展,就是从村校联合到城乡联合,到国际联合,一步一步提升。我觉得联合得越深越广,学校发展得就越快。学会赏识,小学校里有大文化。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解决好,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我觉得我们就能办成很成功的教育。学会成长,小学校大事业。我觉得无论是在小学里做过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都可以做得很有趣,很享受。那么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我在这里举些例子,我们把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的诗歌名言,本身就作为一本校本教材,让我们的学生学习陶行知,在我们学校里面这是很重要、很贴切的一个课程。早年我们在学校里种下了八棵柿子树。柿子结得如此壮观,学生们很爱护它。这本身就有丰富的德育元素,我们举办了一届柿子节,让学生把柿子摘下来,然后分给孩子们,大柿子分给小同学,先分给女同学,把柿子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身就有很多的教育机会。写写小日记什么的,我觉得是很不错的想法。

    当然我重点是想和大家分享我们荷文化的课程。来看我们这一片荷花园。种荷花的农民和我是同一年出生的,当然之前我并不认识。他的家离我们学校大概有十公里,后来我就慕名去拜访这位农民。我们发现这位农民真了不起,他高考落榜,之后自谋生路种起了荷花,结果把这荷花种得非常神奇。平常我们感觉种荷花可能没有什么学问,而他居然种出了一千多种荷花。自己培育出了一百多种荷花新品种,获得世界记录。他每年把他的荷花品种销到世界各地,有二十几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出了四本荷花专著,这个高考落榜生后来被聘为南京农业大学的兼职教授,成了中国荷花协会的副会长,所以我特别佩服他。我们看看他的荷花园。这是荷花,这是睡莲,每一种荷花都有它的名字。由于他赚了钱,我们就鼓动他造了这些亭台楼阁。实际上是为我们自己健校本课程基地。诗和问答一百条,这不是为我们自己做的吗?用农民的钱,用农民的智慧来为我们建课程基地。这是他的新品种,我们来欣赏一下。他还收集到一个奇特的品种就是中国古代莲,这个莲子埋到地下一千二百八十年,出土以后,又开花了。可见莲子蓬勃的生命力。生命有的时候是不可思议的,什么东西在土里埋了一千多年还开花?还活着?莲子。这位种荷花的叫丁跃生的农民提醒我,看这个花,不要太着急,要有耐心。果然,今天去看是个花苞,过三天五天去看还是个花苞,忍不住又想到一个词,差生。考不及格,老不开花不是个差生了吗?这是我们的职业毛病,其实他不是差生,它叫千瓣莲,你能想象这朵花有多少个花瓣吗?三千多花瓣、两千个花瓣、一千五百个花瓣。就这么神奇,老师们基本上不说哪个学生是差生了,因为他们担心弄得不好成了一个千瓣莲这不就笑话了吗?再看这叫什么花,丁跃生告诉我,这是刚刚培育出来,还没来得及取名字,我说就叫行知莲。运气好的人还可以看到并蒂莲,这一株黄色的并蒂莲十分罕见,所以三天两头地看,于是,它的花苞的样子,它盛开的样子,都尽收眼底,可以说是大饱眼福。当然一朵花,有个把星期的寿命,它很快就合闭了。但还是念念不忘这并蒂莲,隔了一段时间去看,居然让我得到了这张照片,我看到了并蒂莲蓬。到了冬天,我再去看的时候,得到了这份收藏品。枯萎以后瘦下来,也是很美的。这株并蒂莲也是跟踪到它开花为止。但是这种莲花就不会结莲蓬了,因为它的花瓣太多了。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馆里面,有计划要种荷花,找遍全国找不到人。能在中国馆里,让荷花从五月一号,种到到十月三十一号,结果我们的农民接下了这个单子。一盆荷花只有个把月的开花期,那怎么能够在半年的时间里鲜花盛开呢?他的办法是,把在我们那的荷花苗带到上海的花卉公司。用温度控制、光照控制的办法,让第一批荷花五月一号开,搬进去;让第二批荷花六月一号开,搬进去,换出来。用这种办法,几千万人大饱眼福,欣赏到了绝美的中国荷文化,这是一个农民创造的辉煌和生命的精彩。这个农民后来被邀请到了台湾,为世界的花博会种荷花,因此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荷花大王。不过这个世界荷花大王是什么样子?就是这一位。通过这个荷花园,我们可以联想我们的教育做什么,我觉得可以在荷花园里面,让我们的语文课、数学课、美术课上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算一算丁跃生今年赚了多少钱?比去年增收了百分之多少?很好的数学课。我经常用丁跃生的例子鼓励我们学生好好读书,我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但是万一考不上大学,也不要紧,还可以种荷花,也能过上好日子。并不是说就不用读书了,而是让他们要一种相对的更好的目标和更好的动力。所以丁跃生对我们来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宝藏,这就是我们荷文化的课程。

    在教学楼的下面有一排池子,这个池子我们不种月季花,而是一个班一块地承包给他们自己种菜,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自由,不提要求。我发现小朋友们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是从他们的菜园里拍到的照片,这张是我拍到的觉得蛮有趣的一张照片,你看这个孩子,中午在学校里面吃饭,洗了饭盒就顺便装了一点水,用小调羹在浇菜,很生动的一张照片。我鼓励这些孩子卖他们的菜,如果卖不掉没关系,就送到学校食堂。我跟食堂的师傅早就讲好了,学生送来的,无条件高价收购,所以种菜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

    历来,我们经常有境外的师生过来,这可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我这有一个故事,一张特殊的毕业证书。2014年、2011年的五月份,台湾的小学,这个小学非常小,一个年级一个班,它的毕业班31个孩子全部带到我们学校里住了八天,算是毕业旅行。大家看,五月份我们的毕业班在干什么?赶快复习马上要会考了,蛮紧张的。可是台湾的孩子很潇洒来毕业旅行,这不是纯粹来气我们是不是?我说服了我们毕业班的老师,我说宁可毕业会考少考两分,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跟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玩几天。这个机会错失,我们还办什么教育。于是家就在一起玩了,玩得非常开心。玩着玩着台湾的孩子31个孩子,每个人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兜,里面有台湾的高山茶,再打开里面有一个小茶壶几只小茶杯,另外他们还早早地准备了开水,用保温壶装着就这样席地而坐,一整套茶文化的功夫展示出来了,让我们的学生来品茶。我相信这个台湾老师的课程意识非常强,台湾的班主任,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好,从缝布兜开始,这个课就已经进行了,我们只是他的配角而已,不是吗?你看这么生动的一个品茶会,多难得的机会。当然,更好的还在后面,在我们学校里面,辨认各种各样的树木,这是柿子树,这是雪松树。台湾的老师自做主张砍下他认为是多余的树枝,让我心惊肉跳,因为这树都是我种的。这树枝砍下来,让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干了正事,坐在这个地上花了半天时间来剥这些树的皮。树皮剥下来放在大锅里,兑上药水熬啊熬,最后熬得烂了就变成了纸浆,冷却了以后,让每一个孩子用一个定制的纱框,在这个纸浆里面晃荡两下,慢慢地提起来,居然就造成了一张手工纸。我们就用这个纸给两岸毕业班的孩子每人发了一张毕业证书。我突然发现这就是课程,这就是德育。这个课程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这个课程对毕业考试作用可能不大,但是我能想象等到这帮孩子长大,掌权了,这两岸打仗的可能性说不定就更小了,那么这个课就上得值得了。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台湾学生一走,我们立刻把我们的学生赶进课堂,让他们赶紧收心复习,迎接考试。那一届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语数外三门学科总均分,比县城的实验小学的孩子总共低了两分,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农村的孩子要想走什么家教陪读,早就死定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玩,我们就走我们自己的路,最后不仅长了见识,考试分数差距不大,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一条教育的路子。不是造了一个四百米的运动场吗?可是我们什么都不会,足球踢不过人家,篮球打不过人家,而且别人劝我们,你们别干那些,你们不行的。后来我们在专家的建议下发展了一项别人不做的运动——橄榄球。刚好我们和英国、美国的孩子打交道,他们这些国家橄榄球风靡一时。正好切合这个时机需求。我们的学生也蛮喜欢打橄榄球的,你看这个赛场上的状态非常好。我们打了两年的橄榄球,已经拿到了南京橄榄球比赛的第三名,还有亚军,两回亚军一次冠军。后来我们参加上海的小学生橄榄球国际邀请赛捧回了金杯,这一下子就把橄榄球打出来了。去年,青奥会在我们南京举办,橄榄球赛场离我们学校有十分钟车程,我们学校的橄榄球队,橄榄球比赛中间还上场做了表演赛,并跟巴赫主席合了影。我们跟青奥会结缘是因为我们每年要接待很多新加坡的学生。2010年新加坡举办首届青奥会,他们来我们学校交流的时候,送了新加坡青奥会的吉祥物。我们觉得南京拿到了第二届青奥会的举办权,这两个城市的孩子在一起相遇,活动主题可以确定为石城狮城手拉手,两地童心盼青奥了。青奥会成了我们大家互动的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们也只是玩玩而已,但是没想到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我们迎来了贵客,这个贵客是谁呢?是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他们看中了我们的荷花,看中了我们校园里的茶园茶叶,决定把我们这里当做亚青会文化教育的场所,这是2013年亚青会,这是亚青会的吉祥物,于是亚洲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来我们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热闹非凡。当然这还只是序曲,重要的是2014年,我们这里成了青奥会文化教育场所,于是青奥会的吉祥物,砳砳来了。我们是青奥会的三个从外文化教育场馆之一。这是我们成为南京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运动员直接走进校园的场所,学校。一共有一百多个国家上千名运动员教练员来到了行知小学。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栽下了纪念树。你看这棵树很有意思,我们特别邀请新加坡的青年大使、中国青年大使、阿根廷青年大使来栽这棵树,为什么?因为新加坡是第一届青奥会的主办国,中国是第二届,下一届就在阿根廷。等到四年以后阿根廷举办青奥会,我们的小树或许就成了明星。我和伊朗的青年大使一起栽了这棵树,我们一共在学校里栽了24棵梅花树,营造了青奥梅园。夏天,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面采茶,先炒,再泡,然后去欣赏荷花,这些活动主题叫生态环保农业。品尝绿茶,欣赏荷花,生态农业发扬光大,世界主题,中国文化,南京名片,行知奇葩。我们的教育,原来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主题,不仅服务于青奥会,它对我们今后学校孩子们的成长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校园里我们种了一片树,有一片小树林,这片小树林见证了很多活动,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小树林也引起了作家王一梅的关注,她创作了纪实小说《一片小树林》,讲述了行知小学的故事,去年出版,很受欢迎。这就是我们学校在实践当中做的一个简要的探索,跟大家分享。

    我们继续来看这个,这个字读什么?濬,陶文濬,是陶行知年轻时候的名字。陶先生后来在南京上大学,崇拜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学说,把名字改成了陶知行,这个名字用了20多年,他发现行更重要,实践出真知,又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又过了十来年,他发现行和知是没有办法排先后的,是合二为一的,于是又改了一次名字,要把知行合一体现出来,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名词可以体现知行合一,让你一看就可以知道这叫知行合一呢,陶行知苦思冥想没有找到,于是他就自己创造了一个字,他把行和知放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新字。这个字怎么读呢,他说读gan,知行合一还是要gan,这就是陶行知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这个gan字太有文化了,太有意思了。他还为这个字刻过一个章,下面就是这个章。后来受这个字的影响我们学校有自己的标志中间就是gan字的章,这个标志就是表达了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的主题。我们还编了顺口溜:行知苑,百花开,每一朵都精彩。早也开,迟也开,天天开更精彩。我们用行知教育的理念也设计出了我们的吉祥物:手掌娃娃,又是手掌又是笑脸又是脑袋,表达了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意思。我们学校的孩子给人们打招呼有了自己的语言神态,有了自己的行为语言,把手伸出来,五指撑开这么摇一摇。你走来,我走来,伸出手,笑脸来,手脑齐,智慧在,讲和谐,乐开怀。吉祥物的深度设计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叫它陶娃,一个叫乐乐一个叫淘淘。陶娃是又爱动手又爱动脑的娃娃,是快乐、勇敢、善良、聪明的娃娃,有时候也是淘气的娃娃,给它一个淘气的形象,也很受孩子欢迎。这个小陶娃也成了我们很好的教育工具,孩子们很喜欢,还编了好多陶娃的故事,成了我们学校最好的礼物,送到了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亚,陶娃在这里听过音乐,这是悉尼歌剧院。我们的工作受到了一些关注,这是几年前在杭州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受到媒体的关注,我们也尝试把我们的工作做分享比如有了这本书《走在行知路上》。比如我曾经主持了一个项目叫《班主任工作》30讲,这30讲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你打开资源网,到专题资源,到班主任工作,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打开看看。每一集45分钟,我请了很多专家,总共30集的一个讲座,这也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理解。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分享平台,就是从2005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行知教育三国论坛,为什么叫三国?三国指的是那些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因为我们三国的校长、老师讲的都是同样的话,相互可以听懂,所以每一年我们有个研讨会。我们三国论坛的使命就是:做行知教育实验引领者,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推动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家庭层面,甚至自我层面的行知教育实验。

    以上汇报的就是我这些年的工作,这是我的选择,选择走行知路,选择很重要,但是坚持更重要,自豪很重要,感激更重要。看到了成绩,更看到了成长的空间。其实我跟大家分享内心是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我常常用三句话来评价自己,压力就减轻了。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一分选择九十九分坚持,一分自豪九十九分感激,一分成绩九十九分成长。终于得了一分了,但是我们知道还有九十九分的成长空间,所以我也借今天这样的一个场合,很高兴和大家做分享。

     

    作者:杨瑞清(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 【上一篇】芮彭年:主题教育(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窦桂梅: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