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再隋:指向言语运用的生本课堂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10-14

  • 指向言语运用的生本课堂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指向言语运用的生本课堂。因为真正要把现在的课堂把他变成生本课堂,关键是指向言语运用。言语运用也不是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我们树立了这个言语应用,我想将改变语文教学结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并且将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助实践、预习和探索。

    我想把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用我参加的作品修订,这个二年级最大特点强调了语文如果要指向生本,而且你把他当成方法、方式。大家都知道语数他都是基础性质,都应该和数学一样的,学生运算让学生在运算当中来树立概念,来了解运算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过程应该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文过程是实践性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而培养这种人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自己阅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能力。语文的实践性来源于语文的工具性,而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基本性质,掌握工具主要靠实践。因此我们要让语文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文文字的过程,让学生改变当成语文教学现状,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把语文教学像音乐、体育、美术一样,教师只讲要点,主要靠学生自上、自练,从而获得基本的。再学习学生的实践当中学生是主人,教师是教练、是导演只在关键处点拨,在过度衔接处、在学生倦待之后提力,教师绝对不可以唠唠叨叨,而要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矫正、自我感受,自已去感受失败、去体验成功。这个是基本观点,大家看我的智慧语言,发现问题不提出问题这不是真正的语言。

    为了教育语言文字运用,首先我们要了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文课程有一句很关键的话,语文课堂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实施阅读、写作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特点对阅读作为影响,在教学在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发挥,在课表中很少组建特别关注,尤其重要。特别关注什么呢?要关注汉语文字特点,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或者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来研究相应策略,上成浓浓的语文味,上成真正的语文实践。现在我们要研究下这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有什么影响。第一,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是独立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课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绝不是从零开始。在教学中怎样利用儿童学习优势以及掌握大量口语特长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便捷的使儿童的口语成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基础,并且将口语更快的转化为书面语言。第二,汉语言文字方块式,但是汉语言文字有大量的形声词,80%一旁标音,一旁标意,形声兼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可以参与。所以外国说中国人聪明,跟汉字有关系。我们在实施教育里面,我们是自型教育。另外汉语言文字表意性强,很多词语可以意会而没有办法言传。比如说神采奕奕只能意会,含情脉脉也只能意会,什么是含情脉脉,没谈恋爱你就不好学会含情脉脉。要体会,要自己去捂。公园的野花鲜红鲜红得好看极了,鲜红鲜红好在哪里啊,有人回答他好像写的更鲜红一些,这就是叠词。第三,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个体,别人无法代替。一些集体讨论、一些大家参与的东西,起到一种渲染气氛的一种作用,但绝不能占据个人预习时间。更多的让学生在读中来自己体会,自己通过读来揣摩课文的意思,更多的鼓励学生通过读发表个人独特的看法,而不是一味附和,更多的鼓励学生独思已见、标新立异,而不是众口一致。第四,学习汉语言文字要强调多读、多写、自己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现在不强调这句话,而是要强调在运用中不断提高理解。暂时不理解,先存下来我们叫消极语言,一旦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自会激活这个消极语言,转化成了积极语言,他就会在阅读和写作当中脱口而出。当代语文教学当中过分强调理解,因而课堂上教师常常是旁征博引。

    在文本主题里开题上脱离学生思想,这是因为我们当前的教材普遍采用了是主题来主题单元,误导老师们认为要从理解入手,而不是运用忽视了这一点。前几年主张搞文本细读,我认为文本细读给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是有好处的,但绝不能要求学生也细细读课文,花太多时间去深究文本的内容。由于重视理解,因而见老师讲起来千变万化,课堂上常见某些老师滔滔不绝、借题发挥,由于重视理解教师总希望学生在理解上要达到他的要求,因此老师牵着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并且设置某个框框指定一条思路,让学生循规蹈矩这样学生的灵性、悟性看不见了,创造惊喜也没有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好奇心,没有了惊喜感很难看到学生兴奋和激情,这是我们教育里最大的悲哀。学生目无表情、目光呆滞,你看他坐在那儿不动其实思想早就飞到外面去了。在这种舒舒服服、散散旦旦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关注的是教师问什么,我就答什么,教师要求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发现、没有不同声音、更没有不同联想。时间就在这枯燥乏味和所谓的学习活动中悄悄的溜走了,留了学生脑中的一片空白,以及阅读语文的厌倦心绪。我们做过调查,很多孩子对语文阅读厌倦。某些公开课上学生表面上的活跃也盖不住学生思维的频乏和情感,某个时段的精彩也盖不住学生的无精打彩,为此教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提到我们的教改执行上来。

    那么怎么样运用,我们下面谈一下。首先,要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这语文他本来就课文很长,你很让说他跟听、说、读、写没关系,所以我们要强调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审核,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袁老师教语文的方式非常有意思,有一篇是写蜜蜂的,有一篇是写青蛙的,有一篇是写啄木鸟的。蜜蜂采蜜,青蛙捉虫,啄木鸟给树治病,叫同学们后面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写出来,学生想这三种动物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根据他们的共同特点请大家说一句概括性的话。这个概括性是需要练习,于是有的同学很聪明想出来了,老师我知道了蜜蜂采蜜,青蛙捉虫,啄木鸟给树治病,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精神的稻子弯着腰,是一篇课文,经红彤彤高梁迎风摇,也是一篇课文,第三篇写棉花,雪白的棉花闪着银光,让学生仿造前面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讲出来。有一个学生说:“秋天的风景多美丽啊!”有一个孩子说:“秋天的景色多么好看呀!”老师想秋天的景色不一定都好看,秋天树叶落了景色不一定好,稻子不能代表秋天的景色,有一个学生说:“秋天的田野多么美啊!”这种综合性的语言,需要有许多综合性的练习,这个综合性的练习无非就是把这个听、说、读、写综合起来运用。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主要是听、说、读、写,朗读他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的过程,他是以声表意,但是有的研究说这朗读主要是读给自己听。自己嘴巴读了,耳朵听到了,自己欣赏,当然也有个对比性与别人分享,但是主要是自己听,自己欣赏。同时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听的能力,还要在读的当中注意读者写词造句、轻重缓急,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对语文语言本身的理解。首先我们可以模仿读者语言运用,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语言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语感,我想这就是综合运用语言。

    语言运用阅读不上我们怎么办?阅读不上一方面是理解吸收、积累,另一方面要学习读者的基本表达方法,而这一部分我们缺少。比如说老师提问我们多半评价是这个同学他答的很正确,也很全面,大家向他学习鼓掌。很少有人评价这个同学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正确,他语言运用很得体,他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切题、有一个词用的非常精彩。我们用语言评价,我想语文课上我更看重我们老师对学生发言评价,要有语言运用评价、语言表达评价,甚至对他的肢体语言用的怎么样,他的表情对不对。在阅读过程当中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运用的期盼,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最有效的语言运用是点评。大家知道在阅读课上,要穿插一点小练习,这个我不喜欢我认为他把思路停了,把孩子的思路分叉了,好像不紧凑了,不能这样说,我们这个小练习是学生理解课文,把他内化在自己的心里,内化以后用书面语言把他表达出来。从内化到外化,我是主张我们由课后练习可以变成课中练习,因为只有写他才是真正能够体现综合运用。因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基础,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常期以来我们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纽带,阅读是理解语言、吸收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组建等等。常期形成我们语文教学当中阅读中心论,常期占据语文教学,以至过去我们语文课表上是阅读,如果阅读里面没有言语表达,也没有书面语言训练,我们两节作文课怎么训练。随着时代发展对语言的研究在实际活动中,语言运用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基础。而从呀呀学语开始,并不是先理解再运用,而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有的孩子他没有学过这个词,他会运用。我们很多词语在运用当中自己感悟,不一定要去加个名词解释,现在不主张你们考理解词了,主张在通过上下文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所以这个很多事情他是暂时不理解不要紧,也可以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在运用中来逐渐理解。所以我们的观点要改变过来,阅读当然是为了理解、为了吸收、为了积累,但必须要指向言语表达,我们讲的直白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绝对不够,在正视围绕写作。阅读就是为了吸收、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要表达倾听让别人来分享为社会所用。当前我们语文阅读转向表达,在阅读中渗透读的意识,从读来学习以写来辅读,读写结合,通过学习表达反过来带动阅读。我想应该是我们这次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部分,另外语言运用他是围绕实际生活,不是纸上谈兵,言语运用要在实际生活里的需要,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办手抄报、给环保部门提意见等等。要逐渐学会在言语运用中来提高使用的价值。

    我们来讲言语运用,第一,言语运用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别人无法代替,由于是自主实践因此要强调主题集体参与,被动的消极语言与运用。第二,鼓励学生生活实践,第三,鼓励学生发展水平,第四,鼓励思维言语运用,鼓励智慧生成的言语运用。还有提到言语运用的过程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语言运用之妙反应了智慧之高。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反应了很高的言语运用水平,但更多的反应了他们有很高的智慧。第五,脱离交际情景和语言运用,任何言语都发生在特定情景中,他都是维护交际必要,绝对不能产生优美动人的语言。让言语运用挪到实处,我们提倡有效教育,我不大主张高效教育,提高效教学很容易把他演化成为重负担、高难度。我主张有效教育、舒缓教育,循序渐进是最大的效果。语文课时同样减少,所以必须讲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有效性首先要算减法,但这首先要瘦身,语文要瘦身减肥,减什么呢?减去课堂上的非语文现象,减去貌似主体但是假主体,减去老师那些繁琐的分析,减去教师许许多多和学生讲的那些无用的、多余的、重复的空话,我是最不主张这些。尤其要减少那些琐碎的,还有那些以合作为幌子的,以合作学习为招牌的小组讨论或者同桌讨论,减去那些多余的,减化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减去那些形式主义没有实效的一些东西。概括起来三点缩短、精减、审核,三点在教育策略上我们强调长文短教,再长的课文两节课,不能拖到三节课。精减可以,精讲巧练,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多读、多写、多背、多练,尽量在课内解决问题,把课后主义变成课成练题。课外主要是读书写字,并且提出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增加什么呢?第一、增加读书的时间,尤其是学生个人自由阅读时间,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第二,增加写字时间,要求每天有十分钟要写字,把识字练习和阅读紧密教起来。第三,增加学生静心思考、独立揣摩的时间,课堂上要留下个一刻钟,不要一堂课老是吵吵闹闹的,留下10到15分钟让他静静也不讲会,在这段时间思考,这个课堂上老是吵吵闹闹并不好,我们留下10-15分钟我们叫雅静。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静静的独立思考。为此课堂上要进行打扫除,使课堂干干静静,消除一些语言垃圾,如何提高效率?第一,从学生而言要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长效度,现在的孩子注意力在15分钟。第二,要增加学生言语实践、实效。

     

    作者:杨再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一篇】董蓓菲:基于合作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周一贯:让学生任性地“疑”起来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