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崧舟 :我的作文教学五问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28

  • 我的作文教学五问
     

    今天上午的讲座主要就是问,一次又一次地问,千万次地问,最后问到无问可问,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的话题是作文教学之问,不仅仅是三。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们,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您最怕的是什么?我想,凡是有过作文教学经历的老师,在自己的作文课堂上面,最怕的可能是孩子们没有话可写。所谓言之无物,没有话可写,我的作文课上什么,这是我们最害怕的问题。然而孩子们为什么没有话可写呢?没有话可写的背后究竟是愿意,因此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问,为什么我们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话可写,会言之无物。答案似乎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所以孩子们无话可写,他无话可写是因为没有生活。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没有了生活,没有了源头活水,作文之水怎么可能清澈呢?其实有一个词是非常可以用来形容当下孩子的生活状况的,潘新和先生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这部书当中,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代孩子的生活状况,这个词就是“圈养”。圈养就是关起来养,孩子们的生活被关得严严实实,比如周一到周五:上学、读书、作业、放学、吃饭、睡觉,比如周六周日:兴趣班、特长班、奥数班英语班、培训班。孩子的生活内容,是被我们父母先天确定的,比如不能上网,不能独自外出玩,不能上同学家串门。总之有许许多多不能,你只能这样做。孩子的生活方式,是被我们父母设定的。再比如,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超市,从超市到家里,从家里到培训机构,从培训机构到家里,都是两点之间的一条直线,中间不能够拐弯,不能够分歧,不能够出现弯曲的线。孩子们的生活间是被我们的父母设定的,生活的内容被预先设定的,生活的方式被预先设定的,生活的方式习惯被预先设定的,因此最后孩子的生活被关得严严实实,他们的状况就是圈养。正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圈养的,所以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活。正因为他们没有生活,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言之无物,空洞无物。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个现状,于是在我们作文教学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组织一次春游,回来之后,写一篇作文,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比如组织一次登山,回来之后写挑战极限;比如组织一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脚,回来以后写一篇孝敬父母的文章。总而言之,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新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有话可写。

    但是我接下来去要问的问题是孩子们真的没有生活么?我们来看一篇文章。题目叫《吃竹》,是一年级的一个小朋友写的:今天妈妈买了一包山竹,我们吃得好开心啊,吃着吃着,我数起山竹肚子上的花瓣,一、二、三、四、五,有五个花瓣。数完,妈妈问我别的山竹会是几个花瓣呢?我说,肯定都是五个,因为他们的品种都是一样的呀。我拿起一个山竹数起来,啊呀六个,我尖叫,真是太奇怪了。我继续数,发现还有7个花瓣的,真有意思。不知道有没有三个四个八个九个花瓣的山竹呢?妈妈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带我到小区水果店。我们只找到了四个花瓣的山竹、八个花瓣的山竹。老板娘也很好奇,是不是有几片花瓣里边里面的肉就有几片啊。这个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又买了一大包山竹吃吃看,结果花瓣个数跟里面肉的片数没有关系。晚上我上网找山竹,知道花瓣原来叫蒂瓣,网上还说,吃山竹要吃六个蒂瓣的肉甜核小。山竹的学问还真多。

    吃山竹是生活么?是生活。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把吃山竹吃水果当做生活写进他们的文章。我突然有了好奇心,我把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找出来。在所有的习作园地当中,还真没有涉及到写水果的作文内容要求。我手头有十多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集。翻开目录一查,居然十多本作文优秀集当中,也没有写到孩子们吃水果的文章。当我继续往下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更有趣、更奇怪的现象,什么现象呢?我发现类似于这样在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的作文教学见好,相反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似乎更看重的并不是这些内容也不是这些生活。那么是什么呢?为此我专门列了一个表,做了一个统计和分析,看看这张表。孩子们的作文内容,就他们的生活空间而言无非就是三大领域,第一家庭,第二学校,第三社会。而我觉得孩子的生活,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非常态生活,一种是常态生活。比如,刚才那个孩子写到的吃山竹,显然是他们家常态的生活。我们现在看看孩子们有哪些常态生活,在家庭当中,第一常态就是吃饭。可是吃饭会进入到我们作文内容的视野么?好像不会,比如喝水,比如睡觉,比如刷牙,比如洗脸,比如上厕所,上厕所可以写进我们的作文么?好像也不会。比如写作业,比如看电视,比如做家务,比如聊天,比如招待客人,凡此种种都是孩子们在家庭当中的,但似乎这样的常态生活很难进入孩子们的视野。再比如,在学校,孩子们也有常态生活,每天十分钟晨读,每天要出操,最多的常态生活就是上课。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孩子们把上课写进他们的作文,写进他们的日记,写进他们的周记。大课间活动,午餐中午在学校吃饭,有孩子写么?没有。午间阅读、社团活动、写作业、考试,这些在学校中发生的常态生活,也很少能进入孩子们的作文视野。再比如社会上的常态生活,上超市购物、坐公交车、乘地铁、打的、小区散步、活动、路边小店、买零食,这些是不能写的,这些似乎并不是孩子们的生活。而且我们的作文教学当中,孩子们写的做多的写的最不亦乐乎的,也是老师们最爱去挖掘开掘的生活是什么呢?那就往前面看,叫非常态生活。我们似乎觉得非常态生活才是孩子们的生活,比如家庭中的非常态生活,搞了一次亲子游戏,好玩,有趣,可以写一写。突然发生了一次吵架,跟妈妈吵架了,有意思可以写一写。偶尔又一次,为了践行孝道,给父母洗了一次脚,一年当中就洗了一次,非常态生活觉得有意思,写一写。四月二十三号,是世界读书日,那一天举办了一次是家庭读书会,这又是一次非常态生活,可以写一写。元旦快到了,家庭又一次迎庆活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上阵一起表演节目,这个可以写一写。国际教育交流,游学团来了,我家里要接待一个来自美国的中学生,可以写一写。这些都是非常态生活,但是大家觉得非常态生活有意思,好玩,于是非常态生活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主题内容。

    再比如,发生在学校的非常态生活,上公开课。好不容易请来了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借班,给我们上课,上的是《去年的树》,上得很感动,回去写一篇作文,有意思。非常态的学校生活。开一次运动会,参加百米赛跑,拿了第一名,有意思,非常态生活。搞了一次文艺演出,表演了一次笛子独奏,赢得了台下一片掌声,非常态生活可以写一写。还有什么学科竞赛啊,接待参观团啊,春游秋游啊,值周啊,这些非常态生活,最容易进入我们作文教学内容。还比如,来自社会的非常态生活,敬老院肯定不常去,偶尔去那么一次两次,外出旅游也肯定不经常去,偶尔去那么一次两次,看演出也不经常看,上医院看病,当然也不太可能经常上医院。做一次环保志愿者,参观博物馆,也一定不经常去,于是这些非常态生活就成了孩子们笔下的内容。

    于是老师们发现没有,当我们问作文最怕什么,怕孩子们写不出,当我们问孩子们为什么写不出,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当我们继续问孩子们没有生活,孩子们真的没有生活么?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所讲的孩子们缺乏生活,是孩子们缺乏所谓的非常态的生活。所以这样的思考,突然让我们惊醒。事实是并不是孩子们没有生活,我说孩子们怎么可能没有生活呢?一个人只要活着他就有生活,除非他死了。他怎么可能没有生活,他当然有他的生活,然而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所谓的生活,就是那种非常态生活。然而我们谁都知道,既然是非常态生活,怎么可能经常,怎么可能每天。他一定是偶尔,他一定是难得,他一定是某一次。于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范围还是频率,他一定不可能高于常态生活。于是,我们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们没有生活。我就在想,既然常态生活是孩子们的主流主体,非常态生活不是孩子们的主流主体,为什么就不可以把我们的目光转向孩子们的常态生活呢?因为常态生活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跟学生说,不要说吃水果,就是你每天刷牙都可以写成作文。孩子们对刷牙都没什么感觉了,因为是常态生活,因为天天刷,早上刷,晚上刷,天天刷,因为已经刷了十多年了,已经毫无感觉了。正因为对刷牙这个生活毫无感觉,所以他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其实这个生活,已经在他的生活当中。然而当老师突然告诉孩子们,其实刷牙都是可以写的,回去观察一下,怎么刷牙的。你自己怎么刷牙的,你妈妈怎么刷牙的,你爸爸怎么刷牙的,然后看一看,爸爸刷牙,妈妈刷牙,你刷牙一样么?如果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不一样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一观察一琢磨,文章就出来了。我们来看其中的一篇文章,作文的题目叫《挤牙膏》。他没有写刷牙的全部过程,只选择了刷牙的最基本环节,通常是第一环节,挤牙膏,我们来看看,这是四年级的一个孩子写的一篇文章。这个孩子写道:每个人挤牙膏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从中会流露出你的个性,那么就让我来观察一下,我们一家三口挤牙膏的方式吧。晚上八点,妈妈照例来到卫生间,准备刷牙洗脸,我也跟了进去。只见她先轻轻地拿起牙膏,拧开盖子,从牙膏的底部一点一点地往上挤,她的动作是那么地轻柔,仿佛那并不是一只牙膏,而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小东西,也会喊疼,也会笑。直到牙膏从牙管里挤出来,把整只牙膏搁在杯子上,妈妈才打开水龙头把牙刷放在下面冲。冲了半分钟左右,关了水龙头,甩掉牙刷中的水。用极快的速度把正在从牙膏管口滑落的牙膏挤到牙刷上,接着,妈妈就拿起杯子开始刷牙。而那只搁在杯子上的牙膏,因为没了靠山,啪的一声,倒在了洗脸台上。妈妈洗好脸不久,爸爸从房间里走出来,按照往常的惯例,喝完一杯冷水后才来刷牙。看来爸爸今天的心情不错,他一边哼唱着一首不知名的歌,一边从杯子里拿出牙刷,时不时敲打一下杯子,似乎在为他的歌伴奏。在杯子里盛了一些水,拿起牙刷在里面不停地搅拌,干净了把水倒掉。他随意地拿起牙膏打开盖子,从中间按了下去,挤在牙刷的中间,挤了长长的一条牙膏。挤完后他把牙膏轻轻平放在台板上,直接那只牙膏中间部分凹进了一大块,好长时间都没有恢复原状。到了九点钟,妈妈躺在床上,朝房间里的我喊了一声:“婷婷,可以去洗脸了。”我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书,慢慢地走向卫生间,拿起牙刷,漫不经心地打开盖子,在牙膏最多的地方轻轻地挤了一下,三颗绿豆大小的牙膏就挤出来了。我把他们分别点在牙刷的上中下部位,挤完牙膏我拧上盖子,把整只牙膏轻轻往上一抛,牙膏便重重地跌落在台面上。你们看出我们一家三口挤牙膏的个性了么?

    老师们,挤牙膏是生活吗?不要说这不是生活啊,这是天天有的生活。有孩子们写过这样的文章么?好像没有。为什么?它不以为这是生活,挤牙膏好玩么?挤牙膏不好玩,挤牙膏有感觉么?似乎已经没有感觉了。然而这个孩子写的这篇文章写的好么?非常好。爸爸挤牙膏,妈妈挤牙膏,我挤牙膏,三个人个性鲜明非常不同,去从这个生活当中极细微的动作上面看出了他们背后的性格。挤牙膏是孩子们的常态生活,而这样的常态孩子们的生活世界,进入到孩子们的言语世界甚至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需要策略的。我们需要怎样的策略来帮助孩子重新点燃,去照亮他们的常态生活呢?不是孩子们没有生活,是他们没能充分觉知到自己的生活。所以要帮助孩子们去照亮生活的方法就是一个词,觉知。如果说我们说孩子没有生活,请注意,是他没有觉知到生活。为什么挤牙膏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精彩,写得这么生动,写得这么言之有物,那是因为在这次挤牙膏的过程当中,这个孩子充分觉知了这一段日常的生活。这一段生活因为觉知的投入,而被重新照亮,重新发现,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意义。那么怎么才能引导孩子充分觉知到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常态生活呢?

    第一要学会聚焦。所谓学会聚焦就是升起你的敏感和警觉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点上。记住没有注意力的投入,就不可能发现生活。现在有一个词用得特别频繁,叫做关注。关就是关心,注就是注意,即使关心也好注意也好,说白了就是一点,把自己的觉知投入到生活当中。人对于常态生活,最容易麻木不仁,最容易浑浑噩噩,什么原因,因为觉知不投入。因为你是在下意识地、习惯性地生活,你是在按照本能生活。本能的习惯性的生活是不需要升起你的觉知的,正因为不需要升起你的觉知,所以习惯的本能生活其实并没有在你的生命当中在场。所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我们的第一步是聚焦生活,集中起来投入到那一个点上去,比如说,刷牙。让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你的刷牙上去,于是刷牙杯照亮了,刷牙杯放大了,刷牙被你充分地觉知到了。

    第二要定向。所谓定向,就是要寻找一个角度,因为事实上一束光打过去的时候,如果说聚焦就是把开关打开,把灯光照亮。但是一束光只能照着一个光去,所谓定向那就是选择某一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因此觉知生活的过程,就是沿着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去发现。所以你觉知的这一部分生活,也意味着你遮蔽了另一部分生活。而你只有遮蔽另一部分的生活,你才能把这一部分的生活充分地觉知起来。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即使对生活的觉知是选择的过程,你的感受是有你的选择来决定的。怎么选择呢?我们同样以挤牙膏为例,可以选择这样的角度。比如,你可以从味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这是定向,其他咱不管,咱只从味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牙膏的味道你感受过么?什么味道。凉凉的,刷过以后,口中特别清新,不同品牌的牙膏,你觉知过么?味道一样么?高露洁的味道和云南白药的味道,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少有人去觉知各种不同牙膏的味道,那么做一个实验,回去以后刷一次牙,或者刷两次牙,感觉一下,牙膏进入到你的口腔,碰到你的牙齿,沾到你的舌尖上的时候,分别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不要急于把牙膏把唾沫吐掉,把牙膏和唾沫在你的口中稍稍地停留片刻,再感受一下这个味道是否发生了变化,这是从味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

    你可以换个角度,可以纯粹从听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一口水进去,漱口的时候,是会发出声音来的,水跟你的牙齿在激荡,水给你的舌头在摩擦,有激荡有摩擦就会发出声音,而你的口腔是你非常好的共鸣,连同你的胸腔连同你的鼻腔连同你的头腔,这个声音你有听到过?刷牙的时候,你的牙刷,连同你的牙膏一起跟牙齿发生摩擦的时候,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么?什么声音,你能形容么?这样的声音,会让你产生什么联想么?这是纯粹从听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你可以从嗅觉的角度去觉知刷牙,牙刷有清香,你打算怎么来形容这种清香。牙膏在刚刚挤出来的时候,你闻到的香味,跟它化作泡沫的香味,跟它最后从你的口中吐出来以后的香味,一样么?你觉知过这样的香味么?如果没有,回去试一试。你可以从女人的角度觉知刷牙。你突然童心未泯,童心大发,把牙膏做成了一个人,做了一个活物。仿佛他也有生命,仿佛他天天陪伴着你,默默地等待着主人来使用,来让他为你服务。当你把牙膏看做一个人的时候,你再去觉知一下,你天天看到这只牙膏生命感觉,他的头,他的身体,他的肚子,他的脚,他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他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联想。你可以从不同牙膏的比较当中去觉知刷牙。比如说云南白药和高露洁,不是替他们做广告,这不是嵌入式的广告。你可以通过不同牙膏的比较来觉知,换两种牙膏来刷牙,带给你的感受一样么,不一样。当你已经习惯用云南白药,甚至已经对云南白药失去觉知的时候,你不妨换一种牙膏,你会突然发现,刷牙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你可以从不同心情比较当中去觉知刷牙。今天的单元考试,他们考砸了,非常郁闷,情绪非常低落。于是在郁闷和低落当中,我找到了牙膏,我拧开了盖子,我挤出了牙膏。这个时候,你感觉牙膏是什么?牙膏一声不吭,牙膏无法理解此刻你考砸以后的郁闷和失落。牙膏似乎变得一点同情心都没有,牙膏成了冷血动物。因为你的心情,投射到了刷牙这件事情本身,于是反馈给你的就是你想要的。中了大奖,开心得不得了,喜笑颜开,手舞足蹈,这个时候去刷牙,感觉牙膏成了什么?成了你最要好的朋友。他似乎知道此刻你特别开心,于是你不挤牙膏,他就自己冒出来了。明明是你挤的,但是你没感觉到你在挤,是他自己冒出来了。他急于想听到你的好消息,凡此种种,都跟你的心情密不可分。你可以从不同人物的比较当中去觉知刷牙,大人刷牙跟小孩刷牙一样么?男的刷牙跟女的刷牙一样么?一个有文化的人跟一个干粗活干体力活的人一样么?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刷牙跟一个不朽边幅的人刷牙一样么?在这些不同人物的比较当中,你去觉知一下刷牙,你会发现原来刷牙里边有大学问。你可以从一只牙膏的变化开始,去觉知刷牙。本来是满的一只牙膏大概使用了一个月后瘪了。从满到瘪的过程,这一个月你去觉知他,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似乎和这个牙膏的人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牙膏成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用他的生命来告诉你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从有到无。你可以从推销一只牙膏的角度去觉知刷牙。假如我是这个产品的推销员,我要让广大的顾客来了解牙膏,喜欢牙膏,最后购买牙膏,那么我打算如何来推销这只牙膏。我怎么夸它,我怎么来说他的优点,我怎么定位他的功能,凡此种种,此时此刻你对牙膏的觉知就又发生了变化。你甚至可以从不刷牙的角度去觉知刷牙,我天天刷牙,我今天早上就是不刷牙,不刷牙带给我的是什么?一个人往往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存在的美好。我这一天突然没有刷牙,于是这一天我怎么都不得劲,我甚至不敢开口跟人说话,因为我担心有口味。于是我突然意识到我离不开牙膏,我需要牙膏。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牙膏对我的生活是如此重要。于是我突然发现,这个默默存在的小物,竟然变得如此伟大。这就叫定向,你有了角度有了方向,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去照亮他、擦亮他,赋予他生活的意义,那么这个时候,任何常态的生活都有可能进入到你的作文视野。第三,充分觉知,定向之后,你就有足够的注意力,就有足够的生命能量去充分觉知你要注意的事物。

    我们回到挤牙膏那篇文章,我们绝对不会说这篇文章言之无物空洞无物,我们会说这篇文章写的很生动很细腻。写的非常具有表现力,什么原因。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个孩子再挤牙膏的过程当中,把自己的觉知充分地放大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他妈妈挤牙膏的这个片段,可以说这个孩子再充分地觉知。怎么看出他在充分地觉知呢?我们来看。只见她,先轻轻地拿起牙膏,拿起牙膏不需要充分地觉知,然而轻轻地却需要充分地觉知。拧开盖子从牙膏的底部一点一点地往上挤,请注意,从牙膏底部往上挤也许不需要充分地觉知,然而从牙膏底部一点一点往上挤,这就叫充分地觉知。这就是动作的细节,被觉知到了。我们说言之有物,我们说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就是因为这些动作的细节被我们充分地觉知到了,比如轻轻地拿,比如一点一点地往上挤。我们继续往下看,他的动作是那样轻柔,仿佛他并不是一只牙膏而是富有生命的小东西,也会喊疼也会笑,这是充分觉知的结果。觉知到什么?巨额知道异样的感觉,仿佛是一种联想,这个联想来自他充分地觉知。因为他觉知到此刻他妈妈挤牙膏的动作是那么的轻柔,于是他就有了这样的联想。他联想到在妈妈的心当中,不是一个死物,而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小动物,会喊疼,会笑。这就是充分觉知的结果,我们继续往下看。直到药膏从牙膏管里挤出来把整只牙膏搁在杯子上妈妈才打开水龙头,把牙膏放在下面冲,冲了半分钟左右,请注意冲了半分钟左右,这需要充分地觉知。关了水龙头甩掉牙刷上的谁,用极快的速度把正在从牙膏管上滑落的牙膏街道牙刷上,请注意用极快的速度,需要充分地觉知。从牙膏管口中滑落的牙膏接到牙刷上,请注意,滑落是需要充分地觉知。我们习惯用语言习惯的角度,这个地方 用了一些动词,那个地方用了一些形容词,没错,但是请注意,词语的源头活水在生活,生活的源头活水在个人的觉知,要觉知到这些我们日常所看好的动作看好的形容词正是因为他的形容词,在充分地敞开。只有觉知地充分敞开,词语才会源源不断进入到孩子的言语世界,化作他的文字表现。因此,没有充分地觉知就不可能有言之无物,就不可能有具体生动的文章。

    有人会说吃山竹他倒是生活,挤牙膏他也是生活,但问题是如果说这些生活都写入作文的话,会不会导致我们的作文庸俗毫无意义。因此我们接下去要问,一点要写有意义的生活,吃山竹有意义么?好像没意义啊。挤牙膏呢?挤牙膏似乎更没有意义。请问我们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又一次一个孩子写了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很宏大,《我的理想》,孩子这样写道:爸爸没有走的时候希望我当个科学家,这个走,大家都懂的,我就不好说了。爸爸走了以后妈妈希望我当个公安,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条狗。因为我和妈妈都怕鬼,听说狗是不怕鬼的,如果我们都成了狗,我们就不用怕鬼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老师怎么判,有什么好判的呢?这叫什么理想,打一个叉还不解气,下面又写了一句话,说你成了狗,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成了狗爸狗妈了么?你叫你的父母情何以堪啊。孩子请记住,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没有鬼,你还做什么狗。这就是我们老师的看法,这样的作文没有意义,怎么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成做一条狗呢?没有意义无独有偶,另有以为同学也写了一篇文章《难忘的一天》,这个题目经常看到,尽管那一天没有那么难忘,一定把他写的非常难忘,终身难忘。孩子这样写,国庆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和我的爸爸兴高采烈地去动物园玩。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开始我以为河马就和马差不多,很会跑。人可以骑在上面,在水里游,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看到河马了,没想到河马又肥又大,一个长方形的大脑袋张着又宽又大的嘴巴,笨笨的样子可有意思了,他的尾巴很短,皮黑黑的,发亮,没有毛,听说是非洲来的客人。河马的样子真可爱啊,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愉快的国庆节。这篇文章写得有意义么?老师是这样评的,作文文字通顺,条理清楚,这全都是套话但立意不高,写国庆应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该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有老师问,王老师,这两篇文章要是出自您的学生之手,您会给他们打几分?我二话没说,九十分。想做狗的那篇文章,九十分,难忘的一天,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九十分。非常好,什么是意义?你以为和祖国联系起来就有意义么?那是成人的话题强加给孩子们的意义,不是孩子自己感悟到的意义,你以为成了鬼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么?做那条狗,为什么要做那条狗,因为他们怕鬼,为什么要做那条狗,他做了狗自己可以不怕鬼,还可以保护他的妈妈,让他妈妈也不怕鬼,这是孩子所赋予生活的意义。然而在成人看来,做狗让他的父母情何以堪。意义怎么来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是生活本身是让你自己有了触动有了感悟之后你所赋予他的。其实任何一种生活,不同的人,赋予他的意义是完全不同。所以孙绍振先生说,在有些人看来,孩子们的生活不是生活。在他们的感觉中,生活有一种本质的真,是伟大的光辉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太渺小了,写理想,做科学家是有意义的,做公安好歹还有点意义,做狗那怎么可能有意义呢?因为他不是伟大的,不是光辉的,只有伟大的生活,光辉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完了。看河马有意义么?看河马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把看河马和祖国的强大联系起来才有意义,要把祖国的强大是河马才能够出现在我们动物园里这额才有意义,河马本身没有意义。其实,生活的意义是儿童自己的什么觉知到,是孩子自己赋予他们的。我们来看一篇文章。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写的,《怕回家》,别看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实我有三怕,一怕回家,二怕黑,三怕鬼。其中我最怕回家了,但不是怕考试考不好。吃竹笋炒肉片,,让我来确切地解释一下。因为家离学校近,所以我一个人回家,放学走出校门时,我总会故作轻松,背着书包,哼着小曲,一蹦一跳地回家,其实我这时我总是紧张地看四周有没有可疑得人物,没有,我才安心的继续走。我家在小区的最角落,来往的人很少,楼道里安安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这也是我怕回家的一大原因。为了缓解自己的恐惧感我会大声地唱歌,一步步走上楼,到了家门,你们就会马上拿钥匙开门,可我在这时心里最紧张,像击鼓似的。砰砰砰地跳,这时因为我们家进过小偷,心里慌,所以为确保自己的安全,我总是迈着轻轻地步子,耳朵缓缓地贴上门,屏息凝视,侧耳倾听,屋子里有没有声响。没有,我才会把钥匙插进锁孔转动。如果门上过保险,我会放下心,如果只是一道关没保险,我就会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小偷又进家门了,立刻下楼招人帮忙。这就是我怕回家的理由,真希望能有人接我回家。老师们,文章有意义么?也许从高大上的角度,也许从美化上的角度,也许从伟大上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文章没有意义,但是我想说这是一篇真性情的文章。我在参加杭州日报组织的每周精选活动当中,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篇文章推选为一等奖。为什么?打动了我。这里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类最普通的也是最常见的心理心态,这里有要是孩子渴望父母关怀温暖的柔软的需求,这里有一个孩子高度的敏感和情趣,这里有孩子今后他的一生成长需要养成的自我保护的决心和意识,所以这篇文章非常有意义,当然这个意义是针对这个孩子来说的,这个意义是跟这个孩子生命贴近在一起的,因为他经历过他感受过,他有害怕他有恐惧他有期待他有焦虑,他有释然。里面有小心翼翼,有故作镇静,可以说文章写的一波三折,极富有节奏。但是这样的节奏他不是刻意的,是生活本身的节奏赋予了他文字才有这样的节奏,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但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写出生活的意义来呢?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总是发现不了有意义的生活呢?朱光潜先生有这样一篇文章,叫《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他说,加入你是一位商人,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觉知到一棵树,可以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木商的心情,你所知觉到的是一颗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他是    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他送他。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他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他何以活的这样好,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观察聚精会神地观赏他的苍翠颜色,他的盘驱如龙蛇的线纹以及他的那股盎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朱先生讲对于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就是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审美的态度,其实态度决定了觉知,态度决定了文章的意义和价值。而我认为,儿童作文学生作文最好的态度不是实用,不是科学,而是审美。为什么?因为儿童以审美的态度去接触他的生活的时候,他是在场的,他是带着感情的,他是富有想象力的。带着感情,富有想象力的接触,就是审美的接触。而审美的接触,就是主体高雅的接触,只有主体高雅的接触,他的文章和文字才有真性情,有真性情的文章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就儿童作文而言,以审美的态度去觉知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当是最为可取的。我们来看一篇文章。有一年杭报组织作文竞写,他们让我出题目,那段时间杭州一直下雨一直下雨,不见得天有放晴的意思,那个记者让我们出一个题目,我说太阳啥时候才能出来?那个记者非常敏感,他说王老师这个题目非常好,咱们这次的题目就叫做太阳什么时候出来,这是一年级的一个孩子写的一篇征文,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当时我们一共收到了五十七篇文章,题目都是太阳什么时候出来。评了诗篇一等奖,这是其中的一篇一等奖,我们来看看一年级的孩子写的:这几天都下雨,每到下雨我最难过的就是妈妈送我去学校,因为我还要背着重重的书包躲在妈妈的雨衣里很不舒服。晴天的时候,我可以坐在后面,而且书包像羽毛意义轻,这让我觉得晴天很舒服,又干又温暖,雨天很难过,又湿又冷。我想雨天是因为云姐姐哭了,晴天是因为云姐姐在笑,所以我好希望云姐姐笑啊笑啊,这样太阳就能露出笑脸了。打动我们的就是这个孩子的真性情,当时一等奖要写评语,我写了这一段评语。我输欧尼的文章太真了,躲在妈妈的雨衣里喘个气都费劲能舒服么?晴天多好,别说,书包轻的像羽毛,躲在后面的你不也成了人见人爱的云宝宝了么。你的文章写的太美了,雨天是因为云姐姐哭了,晴天是因为云姐姐在笑,我敢保证这样的天气预报,叔叔阿姨们想象一万年也想象不出来的气象解说。你的文章写的太善了,瞧,为了凑足真善美,我怎么着也得为你找个善字出来。善在哪儿呢?善在我好希望云姐姐笑啊,谁不希望云姐姐笑呢,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真性情的文章能够让人感动,这就是意义所在。

    我们再来看一篇,另外一篇征文。小狗有思想,文章是这样写的:今天我终于大大地残酷了一回,把小狗哈尼和聪聪送掉了。哈尼和聪聪是我们家的小雪生的,以前爸爸妈妈早就说要把他们送人,家里已经有四条狗了,太多了,可我一直不舍得,直到今天,我想了又想,趁现在才养了两个月, 还不是很深,送就送吧,如果以后送回更舍不得。我真是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最后忍痛割爱,亲手送到了爸爸朋友的手里,朋友叔叔家里大,养再多的狗也不成问题,,那个叔叔走了。两只小狗狗被他扛在肩上,我远远望着小狗,不敢和他悲伤的眼神对视。回到家里,一开门哈尼聪聪的妈咪小雪就扑上前来,看到两个孩子没回来,他不禁愣住了,接下来一个下午小雪都没有胃口,没精打采的,刹那间,我领悟到了真正的母爱是爱吗,并开始怀疑狗狗是不是也有思想。现在是晚上九点了,我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心里总是想着哈尼和聪聪,于是我偷偷爬下床,开了台灯,写下这篇文章,没想到小雪也醒着,悲伤地把聪聪和哈尼常玩的布娃娃拖到自己怀里。我想狗是有思想的。小雪,如果你有思想,能不能体谅下我的苦衷呢?这是五年级孩子写的一篇文章,非常好。这狗狗有没有思想这是可以存疑的,我们为什么喜欢狗,据说都是因为狗通人性。其实老师们,这句话说反了,当我们说狗通人性的时候,那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人通狗性。因为只有人通狗性,你菜户体查到狗通人性。所谓人通狗性,就是人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了狗的身上,于是狗仿佛也成了另外一个你,狗成了你人性的一面镜子。这个孩子所写的就是人狗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息息相通,这就是意义所在。老师们,作文是什么,作文当然是文字的功夫。但是我以为,作文如果仅仅知识文字的功夫,这样的文字是没有活力,没有温情,没有力量的。所以周国平先生说,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时辰进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换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一切永恒都在当下,一切永恒都是瞬间,也因此文字所记录下来的都是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老师们,作文的确是语言的事,的确是文字的事,但是请记住,作文又不仅仅是文字的事,不仅仅是语言的事,他更是感受的事,更是体验的事,更是想先的事,更是创造的事,更是你生命全情投入的事。只有作文,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意义还有价值,谢谢!
     

    作者: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

  • 【上一篇】张化万、周耀东:读懂学生,以学定教 【下一篇】陈 琴:找回失落的读书声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